殷愛武
摘 要為較好地實現了核心素養與教學內容的有機相結合。此節課,設計摸擬火場逃生場景,課外拓展研修專題,安排了消防隊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加大學生小組探究,減少教師的演示實驗,增加培養學生安全意識,掌握逃生技能的內容和訓練。
關鍵詞探究實驗創新;燃燒條件;滅火原理;安全意識;逃生技能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0-0025-01
基于培養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本節教學設計,加大了學生小組探究,減少教師的演示實驗,增加了培養安全意識,掌握逃生技能的內容和訓練,為此,設計了摸擬火場逃生場景,課外拓展研修專題,安排了消防隊社會實踐活動,較好地實現了核心素養與教學內容有機相結合。
一、教學設計思路,體現學科素養
【教學思路】實驗激疑——提出問題,引起思考——猜想燃燒的條件——尋找驗證猜想的證據——設計并探究實驗猜想——探究滅火原理及方法——模擬火場逃生——學習小結——鞏固與測試——拓展研修
【學習知識主線】動手(生活經驗)——動腦(科學學習)——再動手(學習滅火原理)——再動腦(掌握逃生技能)
【教學模式與學習方法設計】引導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合作學習法、實驗探究法,社會實踐法。
創新設計亮點:
二、開發實驗,合作探究,體現學科核心素養
【實驗探究1】探究燃燒的條件?
【提出問題】燃燒需要什么條件?
【猜想】(1)物質是否可燃;(2)可能與氧氣(或空氣)有關;(3)可能與一定的溫度有關。
【實驗器材】設計方案并進行實驗:酒精燈、玻璃棒、木條、打火機、蠟燭、燒杯、煤塊、坩堝鉗。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經驗的直觀再現,讓學生理解燃燒的三個條件,提高效率。
【教師歸納過渡】學習不是一個間單的再現生活經驗,而是要從科學角度運用科學方法形成化學學科的核心認識。
三、創新和改進實驗,促進學科素養的形成
【進一步驗證燃燒的條件】
【設計實驗1】1.在500毫升的燒杯中注入400毫升熱水,并放入一小塊白磷。然后分別把裝有紅磷、白磷兩只試管放入燒杯(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的著火點為240°)。
2.用一只大試管罩住熱水中的白磷
如下圖所示
【實驗創新之處】
(1)實驗過程中給燒杯中的水加熱,可讓學生直接感受到溫度的變化對物質燃燒的影響。
(2)實驗過程中貫穿了綠色化學思想,反應在密閉體系中進行,避免了環境污染,有利于保護師生身心健康。
(3)改進后的實驗,現象明顯,切合教學內容,符合學生的認識興趣和認識水平,這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啟迪性和示范性,促進“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學科素養的形成。
四、創設場景,親生體驗
用多支燃燒的蠟燭模擬火災場面,并給出一些滅火材料(水、細砂、濕抹布、扇子、碳酸鈉、鹽酸)等讓學生開動腦筋,展開豐富聯想,然后讓學生上講臺展示自己滅火方法,并說明自已的滅火原理。
五、模擬火中逃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通過多媒體手段模擬火災現場情景,讓兩組學生模擬火中逃生,有的學生把毛巾浸濕,掩住口鼻,貓著腰,快速向門口撤離。通過實際操作,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逃生方法,小組模擬做完以后,讓學生評價,找出不足,教師適當點拔,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逃生方法的判斷,而且鞏固了一些逃生等消防知識,并培養了學生遇到緊急情況不慌亂沉著鎮靜的心理素質。
六、課后化學研修,提高實踐能力
【研修主題】珍愛生命,關注能源
【研修課題】(1)目前最主要能源存在何種能源危機;(2)滅火器類型和正確使用;(3)逃生常識與逃生技能深度研究。
【研修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充分利用網絡,報紙,圖書館等資源,每組兩個課題,要求以報告形式形成成果,第五周進行成果評比。
【拓展資源】與市消防大隊開展消防周系列活動,組織優秀小組成員走入消防隊,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對全體學生進行滅火器的使用,逃生技能常規訓練。
【研修學習方法培訓】利用網絡搜索資源、整理資源形成學習成果和學習報告。
教無定法,貴在嘗試。核心素養是教學設計的考量因素,也體現著設計者的個性和風格、理念和積累,展示的是教師的特色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