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國順
摘 要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工具融入到現代教育體系之中,并對傳統教育做出了突破,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若是可以利用QQ、貼吧、微博、微信這些互聯網工具進行教學,從而對學生進行“微”習作教學,將更好的助力學生寫作成長,本文之中筆者將對此作出相關介紹。
關鍵詞微習作;互聯網+時代;初中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0-0027-01
“微”習作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與傳統的寫作教學相比,“微”習作打破了寫作字數和寫作載體的限制,學生可以不限時間、不限地點、不限內容,自由的進行寫作創作,這些的寫作教學方式,為學生帶來了一種耳目一新之感,學生的寫作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激發,寫作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提升,互聯網“微”習作更好地推動了學生的寫作學習成長。
一、寫空間微日記,記錄生活寫作素材
傳統的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以大篇幅的技法講授為主,這極大的圈限了學生的寫作空間,使學生在實際寫作過程中畏首畏尾、縮手縮腳,無法寫出看法獨特的文章。而在“互聯網+”時代之中,越來越多的網絡通訊軟件相繼涌現,在沒有任何限制的虛擬空間之中,學生更愿意暢想表達。如QQ空間的日志功能不限篇幅,學生可以隨意地將心事記錄其中,因此受到了初中生的追捧和喜愛,在互聯網"微"習作教學中,教師就可以QQ空間為載體,引導學生寫空間為微日記。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而言,無疑是創新有趣的,同時由于篇幅字數較短,學生可以隨意的記錄生活。而生活是寫作的創作泉源,寫作藝術本就是源于生活的,在寫空間微日記的教學中,學生會積累大量的生活寫作素材,這樣學生日后在撰寫其他文章時,就不會出現無話可說的現象,這無疑就是"微"習作助力學生寫作成長的一種表現。
二、寫微博,引導學生愛上寫作
微博是深受當下初中生喜歡的軟件,而微博最精妙之處就在于,微博雖然只有區區140個左右的字符,但是卻可以描述出一個完整的事件,這也是微博信息可以快速推廣的重要原因。在“互聯網+”時代之中,教師的“微”習作教學就可以利用微博這一載體工具,通過寫微博的寫作訓練,從而鍛煉學生的語言凝聚能力,培養學生緊扣題意寫文章的能力。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語文習作作業變更為每周發三次博文,不限題目、內容自定,并以每周博文的轉發和點贊量,作為評價依據標準。這樣的習作作業幫助學生減輕了壓力,迎合了學生的粉絲心理,學生一定更樂于接受完成任務,樂于發表微博。而在這個過程中,為了吸引更多人的關注轉發,他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會費盡心思,去寫更多有趣的題目,并不斷簡化、美化微博語言,學生的寫作興趣會更加濃厚,而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學習路上最好的老師”,這一定是可以帶動學生寫作能力得到進步提升的。
三、寫跟帖,寫作互相品評借鑒
在“互聯網+”時代之中,貼吧也成為一種火熱風靡的網絡工具,所有的人可通過發帖、跟帖的形式,對感興趣的話題相互交流,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寫跟帖的方式,帶領學生進行“微”習作練習。舉這樣的一個例子,如教師可以“幸福”為話題,發一個簡短的帖子,然后引導班級的同學跟帖,從而寫出一段自身對“幸福”的描述,在所有的同學都跟帖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班級貼吧中的帖子進行相互評論,如此一來,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學習到別人的優點,并了解到自身的不足,這就實現了一種“見賢思齊”的教學效果。這樣的網絡"微"習作教學方式,給予了學生相互品評的機會,作文的評價權利不只在掌握在教師的手中,同時學生也可以對教師發出的帖子進行評價,彰顯出了教學的平等民主性,可以更好的推行學生寫作學習成長。
四、寫朋友圈微隨筆,彰顯學生寫作個性
在新一輪教學改革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微隨筆”由于具有偏度短小、不受限制的特點,受到了學生喜愛和歡迎,而在“互聯網+”時代之中,學生的微隨筆不一定非要寫作在紙上,也可以寫在微信之中。微信是2011年騰訊公司推出的一款通訊軟件,現下每一個初中生,幾乎都有微信,對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微信之中,以發朋友圈的方式進行隨筆創作。如在筆者執教的班級之中,就有這樣的一位學生,對于“秋景”發了這樣的一條朋友圈微隨筆“秋風落葉,像一只飛舞的蝴蝶,可是它并沒有飛向遠方,它最終駐足在了樹根近處,是什么樣的力量牽引它不要遠去,是什么力量指引它就守護在大樹的身旁,后來我終于知道了,原來葉也是有根的”。在隨筆的下方,該名同學還附帶了照片,與充滿美感的文字交相呼應,展現出了這群零零后學生的寫作個性。
五、總結
在“互聯網+”時代之中,不僅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教育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網絡“微”習作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的學習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學生可以將自身微感受、微見聞、微想象記錄在QQ、貼吧、微博、微信互聯網載體軟件之中,這促使學生的寫作學習得到了更好的進步成長。
基金項目:本文為泉州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立項小課題“基于語文核心素養下網絡互動微作文的實踐研究”(QGX2018-180)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孫培亞.關于微習作教學的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18(3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