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摘 要計算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在小學,計算教學更是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可見計算教學的重要性。但受到興趣、態度、意志、習慣以及計算方法和思維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小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往往不高。在做計算題時,學生普遍有輕視的態度。一些計算并不是不會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造成的。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能力,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的。
關鍵詞提高;計算;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9-0212-01
一、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要讓學生打心底里愿意去算、喜歡去算。首先在教學中要設計形式多樣的計算練習,如:用游戲、競賽等方式訓練;用卡片、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自己編計算題等,以此來激發學生計算的興趣。其次,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將計算教學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同時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來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集中精神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率。
二、加強學生對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要使學生會算就必須使學生明白怎樣算,也就是加強算理的理解和法則的掌握。因此,在教學時,應結合實際問題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指導學生掌握計算方法。算法多樣化是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是實踐的一個難點。算法多樣化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思維多樣化,鼓勵學生個性化的問題解決,追求學生個性化的發展。要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探索算法、交流算法、優化算法。比如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35+48)時,先引導學生理解問題情境并列出算式后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計算方法,然后在小組中交流計算方法。最后學生匯報情況:(1)擺小棒、學具。(2)分解口算30+40=70 5+8=13 70+13=83(3)豎式計算3 5
+ 4 8
8 3
接著對比算法、優化算法。教師可提問:(1)這道加法算式在計算時和以前學的有什么不一樣?(2)這些算法之間有什么聯系?(3)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最好歸納總結。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經歷分析、比較、選擇的過程,學生在獨立思考及與同伴交流算法的過程中理解算理并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從而優化算法,鞏固了對算理的理解。
三、加強學生口算的訓練
在四則運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筆算。口算是筆算的基礎,筆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準確性和熟練程度的制約。因此要加強口算的教學和訓練,切實打牢計算基礎。為此,我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加強學生口算訓練。
(一)利用課前三分鐘進行口算訓練。我堅持在教學時讓學生課前輪流出10道口算題,出得好的評為“口算明星”。因為學生的情況不一樣,出題的類型也各式各樣,再加上題目是學生自己出的,學生做題的積極性高,課堂氣氛活躍。最后用開火車方式進行反饋。
(二)利用“口算游戲”加強口算訓練。三個學生一組,一個學生出題,一個學生說得數,還有一個學生當裁判。這樣的游戲不僅使學生樂學、愛學,還把游戲帶到課外與同學一起做,帶到家里與爸爸媽媽一起做。
四、結合口算、筆算,提高估算能力
在計算中,口算和估算是筆算的基礎,估算反過來又促進口算、筆算的熟練化。估算是保證計算準確的重要環節,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要結合口算、筆算加強估算訓練,提高學生估算能力。例如:在教學“47+32”時,教師出示問題情境后,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從圖上你看懂了什么,并說說你認為至少要帶幾十元?然后全班交流。
方法1:學生根據已有經驗,知道47接近50,32接近30,所以把“47+32”看成“50+30”,這樣就可以通過口算很容易算出大約是80元。
方法2:運用“筆算化”的方法來口算,先想個位上7+2=9不滿十,再想十位上4+3=7,所以是79,通過思考:79不滿80,帶70元不夠,所以要帶80元。以上兩種方法把口算、筆算合理的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既快又輕松地估計出了所要求的結果,提高了計算的能力。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認真審題,認真思考,獨立完成作業,在計算中不要輕易問別人或急于求證得數。還要養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教師還要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教師要以身作則,如板書要書寫工整,準確、規范。
培養學生良好計算習慣需要教師有耐心,有恒心,要統一辦法和要求,堅持不懈,一抓到底。
總之,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師和學生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才能見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