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麗
摘 要 自使用統編版新教材以來,語文試題越來越注重考查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作文教學要適應新一輪課改的要求,打破學生的思維局限,找到簡單有效的方法,拓寬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思想深度,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 新教材;作文教學;模仿;創新
中圖分類號:Q948.1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9-0190-01
隨著語文教材的改革,語文試題類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重視傳統文化,注重考查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作文板塊也是如此,只有那些擁有創新的構思,獨特的見解和個性化的語言的文章,才會在眾多試卷中脫穎而出,博得閱卷老師的青睞。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多數學生比較薄弱的一環,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學生的生活圈子比較窄,很多學生每天基本就是從家到學校,在兩點一線間游走。高樓大廈局限了孩子們的活動范圍,鋼筋水泥禁錮了孩子們的想象,繁重的課業負擔壓制了孩子們的情感,導致千文一面,缺少個性。比如:讓他們寫人物時,往往寫的就是母親或老師。寫母親時,不是寫母親在雨天送傘,就是寫深夜學習時為自己端牛奶、水果。寫老師時,要么寫在自己生病時老師的關懷,要么寫在考試失利時老師的鼓勵,讀之味同嚼蠟,缺少新鮮感。
其次,學生脫離社會,脫離自然。古人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現在的很多學生不但圣賢書沒有讀好,窗外事也是一問三不知。手機的廣泛使用,牽扯了學生的很多精力。多數學生只用它來打游戲或娛樂,很少用于學習,用于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另外學生也沒有親近自然的愿望,即使在寒暑假出去玩,也很少會細心觀察體會,以致于在作文中鬧出不少笑話。有一個學生曾在作文中寫道:“我立刻走過去,這堅硬的土竟然一點點松開了。不一會兒,一株小小的綠苗從土里鉆了出來”。這真是一個見證奇跡的時刻啊!學生之所以寫出這樣的作文,不是因想象力有多豐富,只是他缺少最基本的生活體驗罷了。
再次,閱讀量小,詞語匱乏。閱讀是一個慢功夫,學生們很難靜下心來讀書。他們會每天拿出兩三個小時來做套數學題,卻拿不出一個小時來讀名著,閱讀量遠遠達不到新課標的要求,必然導致閱讀及寫作能力的低下,這也一直是語文教學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面對飛速變革的社會和相對滯后的作文教學,要想改變作文的窘境,可以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向課本中的范文學習
新編統編教材既突出了整套教材的系統性,也突出了每個單元的整體性。教材中選錄的文章,是學生學習寫作的最好典范。引導學生從文本的內容到形式,從選材到布局謀篇,從寫作手法到語言運用,根據不同文章的不同特點,仔細地揣摩,慢慢地學會模仿,最終使學生融會貫通。比如,學習了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要求學生仿寫百草園中描寫景物的一段,運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無限趣味”的句式來寫一段話,可以寫景,也可以寫自己感興趣的事。學生躍躍欲試,很快就完成了,也得到了我的熱情鼓勵。在這樣反復的訓練中,很多學生都能在作文中有意識地模仿一些作品,寫作的畏難情緒少了。
二、向網絡媒體學習
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一些媒體及網絡也開始注重了傳統文化的傳播。比如湖北電視臺的《中華好詩詞》,中央電視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百家講壇》等等,這些文化節目集知識性和娛樂性于一體,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讓廣大觀眾自然而然地受到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全國掀起了全民誦讀傳統詩詞經典,傳承中華文明的熱潮。教師可抓住這個機會,在教學活動中把節目中的一些內容或是方法巧借過來,在課前展示,開展閱讀競賽活動及綜合實踐等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
另外,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如安排學生收看《開學第一課》、《感動中國》、《3·15晚會》等有益的節目,還可以看一些有益的影視作品,如《仰望星空》、《祖國至上》、《錢學森》、《鄧稼先》、《黃大年》等等。讓學生從這些有價值的電視節目或寫實的優秀作品中汲取營養,學生能夠強烈地感受到這些偉大人物的可貴精神,也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向傳統文化經典學習
傳統的文化經典并沒有在時間的長流中漸行漸遠,反而在時光的浸染中歷久彌香。所以在作文中,要讓這些古典的文化作品重新煥發光彩。可以直接引用原句,亦可間接引用。可化詩成句,化詩成段,也可選用自己感興趣的歷史文化名人、歷史事跡作為作文的新素材。還可以在不違背歷史真實及人物思想性格的基礎上,發揮聯想和想象,揣摩人物心理,再現當時情境,根據需要把故事新編。
四、向生活學習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人情”就是現實生活,“洞明”、“練達”就是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和思考。
在作家汪曾祺的筆下,一草一木都別有意味。所以他總能以敏銳的觀察力,以欣賞的眼光,在凡人小事中發現生活的無限樂趣。所以也要讓學生練就一雙慧眼,能夠從平淡的生活中捕捉幽微的細節。不僅能從身邊人、身邊事中發現美,也能從陌生人、陌生的事物中體察到人間的真、善、美來。要讓學生記住:好的作文不是編出來的,而是從自己的心里流淌出來的。
為了我們的作文教學能夠與時俱進,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善于學習,勤于鉆研。把握時代的脈搏,結合學生的特點,不斷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