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園
摘 要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教師要創設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善于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關鍵詞 數學;生活中;捕捉;激趣;提高素質
中圖分類號:C931.1,A,S86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9-0240-01
教師善于捕捉生活的數學現象,在數學教學中聯系生活中的問題,挖掘數學知識生活內涵,適當作些變形處理,讓數學更多地聯系實際,貼近生活,達到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在小學數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生活現實”有機地結合起來,特別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叢而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力,激發起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因此,強化數學的生活性,注重實踐第一,對于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促進整體素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捕捉“生活現象”,引入新知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教師是否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采擷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
如“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導入時,安排了這樣一段插曲:你們知道在我們人體上的許多有趣的比嗎?將拳頭翻滾一周,它的長度與腳底長度的比大約是1:1,身高與雙臂伸平長度的比大約是1:1,腳底長與身高的比大約是1:7……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許多用處。到商場買襪子,只要將襪子在你的拳頭繞一周,就會知道這雙襪子是否適合你穿;假如你變成一個偵察,只要發現罪犯腳步印,就可估計出罪犯的身高……這一切,實際上是用這些身體的比組成了一個個有趣的比例計算的,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比例”的意義和性質……
這樣利用“人體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現象引出“比例”的學習,可使學生帶著濃厚興趣主動地參與新知識探究。利用捕捉到“生活現象”引入新知,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二、聯系“生活畫面”,揭示規律
學生的非形式數學知識,生活中的數學常識經驗的建立,首先必須依賴于實踐活動,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師若能創造性地將數學知識融合于生活中,勾畫出“生活畫面”,就可幫助學生學好數學。
如:引出“循環小數”時,教師在課件上顯示春夏秋冬四季的風景畫,讓學生欣賞完美麗的自然風光以后,再和學生講了春夏秋冬“四兄弟”的故事,讓學生明白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周而復始。接著讓學生說一說他們自己所了解的生活中的“循環”現象(如每個月的1號到30號),使學生初步理解“循環”的含義。接著教師又安排了“拍打節奏”的場面,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揮下一起拍打︱×××︱的節奏,拍手的過程中,教師突然示意“停下”,發出感嘆:同學們真聰明,為什么拍打的節奏既整齊又動聽,是什么原因?讓學生展開討論……我們按照︱×× ×︱這樣的節奏依次不斷重復地拍,所以拍得整齊又動聽。數學上有一種很美的數,也像打節奏那樣,某些數字會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這就叫“循環小數”。這樣建立“循環小數”的概念,經過拍打節奏來感知,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設計“生活情境”,開展演練
數學知識應加以演練才得以鞏固,數學技能也應加以反復練習才能習得。數學教學如能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加以演練,會有利于實實在在地提高能力。
如學習相遇應用題,在學生對此類應用題的結構和解法有基本了解時,教師布置了這樣一個活動,同桌兩人為一組,將相遇問題應用題中的情節作表演,并口頭編應用題,再解答。表演場地在教學內外可自由找……5分鐘之后集中交流表演情況。在活動時兩位同學站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兩地),面對面地站著,喊“預備走”一齊面對面走來(同時、相向),經過一定的時間,兩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相遇了)……那么,如果沒有同桌幫忙,你一個人可以表演這個節目嗎?學生們興趣很濃,紛紛舉手示范:將兩手掌豎直,掌心對著掌心,慢慢靠攏,經過一段時間,兩手掌合在一起了。經過這樣的演練,學生對“兩地、同時、相向(對)、相遇”等有了實實在在的了解。再如,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時,教師組織學生用小刀切土豆,切下第一刀時,用手掌摸一摸切下的地方,感覺是平平的、滑滑的,“感知面”;豎著切下第二刀時,用手指指兩個面相交的一條邊,“感知棱”;再切第三刀時,用手指點三條棱相交的“點”,“感知頂點”……經過操作,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中的三個要素“面、棱、頂點”得到了強化認識,在實踐中建立了正確、牢固的數學概念。
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它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教師善于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情景,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身邊,讓學生認識生活中充滿了數學,生活真有趣,數學真有趣。來于生活、歸于生活的知識才是有價值的知識。把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數學的真諦。
參考文獻:
[1]胡彬.捕捉生活情境,讓課堂綻放精彩[J].學周刊,2011.
[2]朱禎泳.精彩課堂——源于數學的生活化[J].考試(綜合版),2012.
[3]高健.來源于生活而又應用于生活——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的探究[J].教育藝術,2017.
[4]王世生.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才精彩[J].中國農村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