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芳戀
(海南省衛生學校,海南 海口 570311)
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而實訓是該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護生掌握專業技能的重要環節。傳統實訓教學以教師為中心,護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習慣只聽不思考、只模仿不理解,導致思維能力下降,發現、分析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低,無法勝任日益復雜的臨床護理工作。國外護理學者指出,中國護理教育缺少問題學習、反思性學習和經驗學習等教學方法,護理教學質量難以進一步提高[1]。為提升基礎護理實訓教學效果,筆者在教學中引入了反思性學習法。反思性學習是指學習者對自身學習活動的過程以及涉及的有關事物、材料、信息、思維、結果等學習特征的反向思考,是通過經驗進行學習的過程,是專業教育中一種必要的學習工具[2]。反思性學習循環模式是由英國牛津大學的Graham Gibbs教授于1988年提出的[3],在國外,基于Gibbs循環模式的反思性學習法已被廣泛應用于護理教育,被證明有助于學生從經驗中發現新的觀點和信息,提高專業素質,促進評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4~6],而在我國相關研究還很少。本研究將基于Gibbs循環模式的反思性學習法應用于基礎護理實訓教學中,以期培養護生綜合能力,提高教學效果,現報告如下。
隨機抽取我校2015級二年級兩個護理班,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66人,對照組68人,均為女生。兩組年齡、基礎課程成績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準備階段(1)學生準備:本研究選擇在第三學期進行。開課前,教師向實驗組護生講解基于Gibbs循環模式的反思性學習法及意義,取得護生的理解和配合。(2)案例準備:根據實訓項目(鼻飼法、導尿術、靜脈輸液法等)及護生專業知識背景設計相應案例。(3)護生分組:將實驗組和對照組都分為20個小組,每組3~4人,選一名組長負責本組成員的學習管理。
1.2.2 實施階段(1)對照組采用傳統實訓教學法,即教師示范—學生課堂練習—學生課后鞏固練習。
(2)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基于Gibbs循環模式的反思性學習法,增加了課后反思環節,即書寫反思實訓報告和進行課后討論。具體實施過程:①課堂示范階段:教師在講解相關理論知識后進行操作示范,要求護生回憶并書寫操作流程,然后分發案例給護生進行課后思考。護生通過案例分析確定護理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②課堂練習階段:首先,師生一起就上次課的案例進行討論,確定最終的護理問題和相應的護理技術;其次,教師快速演示一遍操作,并提供標準操作流程給護生參考;最后,安排護生結合病例進行課堂練習。由主講教師、輔助教師和實驗教師一起對護生進行巡回指導。③課后反思階段:課堂練習后,護生需完成特定的反思實訓報告,以小組為單位在3天內上交。教師閱讀反思實訓報告后,根據護生主要反思的問題及存在的疑惑組織課后討論,并進行點評和總結。④鞏固練習階段:課后反思討論后,提供操作錄像給護生并開放實訓室,便于其自由選擇時間進行操作練習。
本研究使用的反思實訓報告是受Gibbs循環模式的啟發而制定的,該模式由6個階段組成,即描述→感受→評價→分析→結論→行動計劃[6]。我們根據這6個階段設計相應的問題,以回答問題形式要求護生對每次實訓練習過程進行反思和分析,鞏固所學知識并形成新的見解。具體問題為:這次實訓練習中發生了什么值得你反思的?當時你的想法、感受、反應是什么?你認為什么是做得好的,什么是不好的?用你所知的知識如何分析解釋當時的情況?在那種情況下可以有其他的解決辦法嗎?如果類似的問題再次發生時,你該如何處理?
第二學期研究開始前,考核兩組護生鋪備用床、無菌技術、口腔護理3項技能;第三學期研究結束后,考核兩組護生鼻飼法、導尿術、靜脈輸液法3項技能。
參考江智霞等[7]制定的護理專業綜合性實驗考核指標,自制實訓課教學效果評價問卷。該問卷包含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基礎知識應用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等10個方面。在學期末,將問卷統一發放給兩組護生,共發放問卷134份,回收有效問卷134份,有效回收率100%。
由Schwarzer和Jerusalem共同編制,目前已在我國廣泛使用。該量表共10題,全部為正向題,每個條目從“完全不正確”到“完全正確”分別記1~4分,得分越高表示一般自我效能感越強[8]。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調查問卷采用描述性統計,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 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研究開始前,實驗組和對照組鋪備用床、無菌技術、口腔護理3項技能成績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1)。
表1 研究開始前兩組實訓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1 研究開始前兩組實訓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 鋪備用床83.51±5.73 81.65±6.42 1.686>0.05實驗組(n=66)對照組(n=68)t值P無菌技術81.26±4.84 79.58±6.47 1.583>0.05口腔護理84.62±5.86 85.51±4.83-0.975>0.05
研究結束后,實驗組鼻飼法、導尿術、靜脈輸液法3項技能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2)。
表2 研究結束后兩組實訓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2 研究結束后兩組實訓考核成績比較(±s,分)
鼻飼法87.82±4.83 84.75±5.35 3.026<0.05實驗組(n=66)對照組(n=68)t值P導尿術88.85±5.86 86.48±5.57 2.889<0.05靜脈輸液法87.62±3.86 84.51±5.76 3.175<0.05
實驗組對各方面能力提高的滿意度均高于76%,而對照組最高為68%(見表3)。

表3 兩組護生對實訓教學效果的評價[n(%)]
實驗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 4)。
表4 兩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較(±s,分)

表4 兩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較(±s,分)
組別實驗組(n=66)對照組(n=68)t值P得分3.14±0.51 2.25±0.31 2.020<0.05
傳統護理實訓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導,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同時教師只是在短暫的課堂練習期間對護生進行巡回指導,無法真正了解護生技能掌握情況和在練習過程中產生的疑惑及存在的不足。而反思性學習要求護生對整個練習過程進行反思,思考自己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將其記錄在反思實訓報告上。教師通過閱讀反思實訓報告,總結護生主要反思的問題,組織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討論,幫助護生找到解決問題和提高技能的方法。而對于無法達成共識的問題,教師則給出自己的見解,并進行點評和總結,幫助護生回顧操作要點,促進知識的內化。此外,在課后鞏固練習階段,實驗組護生主要以糾錯為目的,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簡單地重復模仿,因此真正提高了護生基礎護理水平。
表4顯示,實驗組對各方面能力提高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護理學基礎實訓項目多數有較嚴格的流程,如教學方法過于單一,護生常常會感到枯燥無趣,在練習時也只是機械地模仿。書寫反思實訓報告可促使護生主動記錄、反思自己所學知識和所獲得的經驗、感受、困惑,而開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反思討論活動,可使護生各抒己見,積極參與討論。這樣既培養了護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又提高了其實訓興趣。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對提高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滿意度為85%,高于對照組的65%。此結果與馬小琴等[9]對實習護生的調查結果一致。
評判性思維是運用已有知識經驗,對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選擇、識別假設,在反思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推理,做出合理判斷和正確取舍的高級思維方法及形式[10]。本研究將Gibbs循環模式引入反思實訓報告中,依據循環模式的6個階段設定相應問題,引導護生進行系統思考,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多次反思實訓報告書寫訓練培養了護生反思意識,增強了反思能力,同時也提高了評判性思維能力。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89%的護生對提高評判性思維能力表示滿意,而對照組只有62%的護生對此表示滿意。此外,課堂練習后,護生需將自己對整個練習過程反思分析的結果記錄在反思實訓報告中,并在反思討論階段分享感受,聽取他人意見。這樣既提高了護生的分析、總結能力,又提高了溝通交流能力。
一般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11],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表示個體參與工作的自信心越強。表4顯示,實驗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較對照組高(P<0.05)。基礎護理實訓課是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重要課程,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護生的綜合素質與適應臨床能力。而基于Gibbs循環模式的反思學習法具有較強的邏輯引導作用。從反思實訓報告可以看出,在核對解釋及護患溝通方面,護生認識到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和正確有效溝通的重要性;在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方面,認識到自己知識應用能力不足,對操作技能掌握不熟練;在人文關懷和健康教育方面,認識到缺乏以人為本的護理意識和健康教育相關知識;在職業防護和團隊協作方面,認識到學會自我保護和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護生反思的這些問題正是平時基礎護理實訓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反思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從而在后續技能學習中有針對性地改進,對提高臨床操作能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反思性學習使護生以“準護士”的身份來思考和分析實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培養了臨床工作能力,增強了從事護理工作的自信心。
基于Gibbs循環模式的反思性學習法為基礎護理實訓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教學思路,可以充分發揮護生主體性,提高綜合能力,提升一般自我效能感。此方法符合我校護生實際情況及基礎護理實訓教學需要,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Wong F K,Chan S,Yeung S.Trends in nursing education in China[J].J Nurs Scholarsh,2000(1):97-99.
[2]趙坤,姜安麗.淺談護理教學中學生反思性學習的培養[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9):78-79.
[3]Gibbs,Graham.Learning by Doha:A guide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M].Oxford:Further Education Unit,1988.
[4]Huseb S E,Dieckmann P,Rystedt H,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ilitators’questions and the level of reflection in postsimulation debriefing[J].Simulation in Healthcare,2013,8(3):135-142.
[5]H T Mahlanze,M N Sibiya,S Govender.Guided reflection:a valuable tool for improving undergraduate student nurses’levels of reflection: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ealth care professions[J].African Journal for Physical,Health Education,Recreation&Dance,2015(1):396-408.
[6]李霞,陳錦秀,李壯苗.丹麥護理本科生臨床教學安排與啟示[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5):83-86.
[7]江智霞,吳宗德,權明桃,等.護理專業綜合性實驗考核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13):1-3.
[8]Angel B F,Duffey M,Belyea M.An evidence-based project for evaluat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performance in nursing students[J].J Nurs Educ,2000(5):219-228.
[9]馬小琴,裘興梅,谷娟娟.反思式學習法在小學期護理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5(4):610-611.
[10]殷磊.護理學基礎[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11]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3):19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