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艷,陳少云
(閩東衛生學校,福建 福安 355000)
基礎護理是護理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也是專業基礎課程,旨在培養護生臨床工作能力[1]。傳統中職護理技能實訓教學,學生多教師少,由于教師人數、精力有限,且學生學習主動性較差,教學效果和質量很難保證。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學活動全過程[2]。微課作為課前預習的重要載體,能夠適應信息化教學需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谂R床真實病例的靜脈穿刺虛擬訓練系統具有交互功能,根據臨床護理崗位需求,將整個護理操作過程納入練習和考核范圍,真實反饋護生操作情況。靜脈注射和密閉式靜脈輸液是中職護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嫻熟的操作技能源于實踐,科學實用的靜脈穿刺虛擬訓練系統能夠減少在人體上練習帶來的痛苦,避免由此引發的感染和血管損傷風險,為中職護生操作技能練習創造了有利條件。本研究將微課結合靜脈穿刺虛擬訓練系統教學法應用于靜脈注射及密閉式靜脈輸液操作技能教學中,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本校2015級三年制中職護理專業兩個普通班共80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女生,中考統招入學,采用抽簽方式隨機分為對照組(40人)和實驗組(40人)。兩組護生性別、年齡、基礎課考試成績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均P>0.05)。
1.2.1 教學內容 兩組均在二年級第一學期開設基礎護理學課程,教材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賈麗萍主編的《基礎護理》,共180學時,其中,理論教學84學時,實踐教學96學時。兩組均由同一位教師授課,教學內容及課后實訓時間相同。
1.2.2 教學方法 選取靜脈注射、密閉式靜脈輸液兩個基礎護理技能操作項目進行授課。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即教師講解演示,護生利用傳統輸液手臂進行分組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實驗組采用微課結合靜脈穿刺虛擬訓練系統教學法,具體過程如下。
(1)課前準備:教師在每次實訓課前將教學設計、微課、精品課程等資源上傳至學習平臺,要求護生利用課余時間學習,并完成操作程序、操作要點的理論小測驗。
(2)課堂講授:教師利用靜脈穿刺虛擬訓練系統中的臨床真實案例導入新課,講解操作過程,護生利用虛擬訓練系統完成練習及考核。教師示范操作后,護生進行小組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小組內4名護生分別扮演責任護士、病人、家屬、拍攝者,“責任護士”進行護理技能操作,拍攝者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錄制視頻,并上傳至學習平臺。練習結束,教師引導護生反思、討論鞏固知識點,并對注意事項及操作關鍵點進行歸納總結。
(3)課后交流: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召集護生進行座談,了解護生在實訓中遇到的問題。
1.2.3 評價方法(1)兩組同時進行臨床護理技能考核,采取統一評分標準,滿分100分。(2)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對實驗組進行調查,內容包括激發學習興趣與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溝通能力、提升人文關懷等8個條目,每個條目有4個選項。由調查者現場指導護生填寫問卷,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40份,有效回收率100.0%。
1.2.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及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技能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技能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 靜脈注射90.91±6.12 87.83±10.24<0.05 n實驗組對照組P 40 40密閉式靜脈輸液79.65±13.32 74.58±9.46<0.05
傳統教學法是在固定時間、特定實驗環境內,通過講授、示教、練習等手段進行教學,盡管具有直觀、操作性強等優點,但受時間和空間限制,資源浪費較多。微課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只要打開多媒體終端設備連接網絡,就可以隨時隨地選擇相應內容來學習,還可以將微課視頻下載至電腦、手機,并對課程內容進行評價和反饋[3]。微課延伸了教學時間,拓展了教學空間,使教學更簡單易行且節約資源。微課是對傳統教學法的有益補充,不僅適合移動學習時代,也適合學生特點。

表2 實驗組護生對微課結合虛擬靜脈穿刺系統教學法的評價[n(%)]
3.1.1 提高護生學習興趣及自主學習能力 目前,中職生多為初中畢業,起點低、基礎薄弱,大部分學生沒有掌握有效的學習策略和自學方法,缺乏學習自主性[4]。將微課引入基礎護理教學,特別是在一些侵入性操作項目(如靜脈注射、密閉式靜脈輸液)中,能充分發揮其優勢,如在學習靜脈注射時,利用栩栩如生的動畫設計微課視頻,使血管的解剖和生理特點一目了然,加深護生感性認識,極大地滿足了護生的個性化需求。微課給護生的學習帶來新的契機、多元化的學習體驗,能夠促進學生學習[5]。
3.1.2 增強護生理解能力,拓寬知識面 微課短小精悍,切合學生實際,能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如在密閉式靜脈輸液教學中,教師可結合重點、難點制作微課視頻,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護生隨時點播,加深理解,將新知識納入現有知識體系。護生還可以課后學習微課,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根據知識掌握程度尋找拓展內容,從而深刻理解課本知識,突破學習難點,查缺補漏[5]。
3.1.3 促進師生交流 護生可以反復觀看微課,對于提高自學能力十分有效。微課主題突出、問題聚集,護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或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可以在教師幫助下再次回顧學習,這樣不僅增加了師生交流,也增進了師生感情。
微課是對個別知識點的講授,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不利于系統掌握知識。
參考文獻:
[1]周濟部長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開幕式上的講話[EB/OL].http://www.jyb.cn/xwzx/zyjy/sxkd/t20080628-174301.htm,2008-06-28.
[2]胡鐵生.微課的內涵理解與教學設計方法[J].廣東教育,2014(4):34-35.
[3]吳嬋.關于微課對優化高校教學效果的思考[J].科教導刊,2013(10):17-18.
[4]劉霞.淺議技校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J].職業教育,2007(13):424.
[5]劉世能.微課在移動學習中的應用策略[J].教育信息技術,2013(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