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興
【摘要】POGIL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通過分組學習,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過程的一種教學策略。經過教師精心的設計課堂環節,利用這些環節來指導學生構建新的知識體系,通過分析、猜測、實踐、分析、總結出新知,培養學會分析解決問題,學會反思的能力,讓學生知道自己什么還得繼續學,學會管理自己的學習。
【關鍵詞】POGIL 開放式 封閉式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167-02
1.POGIL的簡介
POGIL的全稱是Process Oriented Guided Learning(面向過程的指導型探究學習法),于1994年起源于大學化學教學,現在美國已經有很多項目在不同學科不同水平上實施這個教學模式。POGIL的課堂活動基于指導性探究的學習理念,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抓住核心知識點,以猜想—探究—實踐為主線去突破課堂的重點和難點,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概念公式,讓學生理解一般科學探究的步驟,提升自我的綜合能力。
同時,在此教學模式的基礎下,我選取了不同班級的學生又進行了兩種不同形式的課堂設計,并對教學后的效果進行了對比評估和反思。
2.課堂設計
我將以人教版化學必修一第三章第二節《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中“鐵的重要化合物”為例來說明。基于我們化學學科的特點,我依據課表,依據教材,從學生實際出發,著眼于他們的長遠發展而設計“Fe2+與Fe3+的檢驗及相互轉化”這一探究性學習課題,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感受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從課堂中收獲。
下面我針對兩種不同設計進行詳細說明。
2.1封閉式教學設計
這樣的設計是教師之前已經設計好教學主線,每一步干什么老師做好詳細的規劃,將問題按逐層推進的方式展示給學生,由學生根據老師的思路去完成自己的驗證。下面我就以鐵鹽中問題的設置為例詳細說明。見表1:
整堂課通過八個主要的問題,一環扣一環,讓學生在問題中探索自己要學習的新知識,所有的環節教師已經做好精細周密的設計,學生通過分組互動的模式完成教學。
2.2開放式教學設計
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老師要做的就是為學生搭建好“腳手架”,讓學生去體驗知識、原理的形成過程,只有讓學生自己學會和會學,才能實現真正有意義的、有效果的、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帶著這樣的理念,力求實現“以探究過程為線索,以實驗活動為基礎,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形式,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設計思路。見表2:
3.課堂評價
那到底哪種教學設計更好呢?通過研究這取決于你面對的學生群體,學生不管是生源,學習能力,學習方式都是有差別的,所以當你面對的是一些基礎很薄弱的學生,如果你給他們開放式的教學,讓他們自己設計自己的方案,他們肯定會很吃力,整堂課不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所以封閉式的教學,帶有更強目的行的教學將會更適合他們。
此外,在課堂結束后,還要教學生適時的反思,為什么我會想到這樣的設計,我的依據何在,經過不斷的反思,我們就會找到看待問題的新方法,拓寬自己的思路,得到真正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管華,崔亞男,溫新民.POGIL模式在藥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年 第9期
[2]張少偉.淺析探究性學習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教師,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