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杏
【摘要】教育是心靈的藝術,管理的實質是心靈的溝通。因此,當學生遭遇情感困擾、失落難過和痛苦的時候,教師不忘為學生煲一碗心靈的“雞湯”,助力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關鍵詞】指引 走出 困擾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183-02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殊情感,他們往往并不善于處理各種情感中遇到的困擾,若他們長期得不到釋放,這不僅會引發輟學、家庭矛盾、暴力等一系列問題,從長遠來看,還會導致整個社會都將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因此,當學生遭遇情感困擾,失落難過和痛苦的時候,教師應為學生煲一碗心靈的“雞湯”。這碗雞湯就是全身心融入到學生的世界中,成為學生的知音;就是讓學生擁有最美的生命色彩,做學生的貴人;就是給學生帶來喜樂,帶來力量,帶來生命的美好,成為學生的導師。雞湯的意義,就在于給學生心靈的安撫、安慰,有助于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為學生煲一碗心靈的“雞湯”,是我們班主任工作的價值追求!
現在,筆者把這美味的心靈“雞湯”與大家分享,你們準備好了嗎?
一、用真心澆灌其心田
開學不久的一天早上,筆者剛到學校就有一個學生家長(鄧菲菲媽媽),拿來一篇日記給筆者看,日記內容是:在半個多月的時間里,小女孩被迫給K幫打飯,還常被搶錢,小女孩覺得活著很壓抑,常常感到害怕,在夜里哭……。筆者看完日記,認真考慮了一會兒,說:“這樣吧,菲菲媽媽——您先別緊張,讓老師來處理!必要時配合一下老師就好了,你先回家吧。”
像鄧菲菲這樣的學生,該如何解開她心中的那個結,幫助她順利走出困境呢?
筆者常在自習課時叫學生到課室外交代事情或者談話溝通的,因此,筆者很自然地把鄧菲菲叫了出來。她笑咪咪地小跑過來,筆者輕輕地撫著她的雙肩,誠懇地對她說:“菲菲,我們在一起共同度過半個多月了,老師非常感謝你的懂事、乖巧!但老師也要批評你,因為你對老師的信任不夠,你是不是認識K同學,你最近遇到了一些麻煩,跟K同學有關,是嗎?”
鄧菲菲有點詫異地說:“嗯,老師,你知道了”
“你能跟老師說說是怎么回事嗎?”筆者說,“鄧菲菲,老師想跟你說的是,不管你遇到什么麻煩,什么困難,老師都是你堅強的后盾,老師希望能夠幫助你,希望你能夠在我們班過得開心,快樂。但是你一定要信任老師,把自己的困擾告訴老師,只有你說出來,老師才能了解情況,才能讓你避免受到更大的傷害,才能避免相關同學犯下更多的錯誤。這既是自救,也是救人。”
鄧菲菲沉默了一會兒,她看著筆者,張開嘴吧,卻欲言又止。
經過一翻對說,好不容易,在筆者一再保證和鼓勵下,鄧菲菲終于說出了埋藏在心底的小秘密。原來是鄰班的K同學最近欺負她,她因為這些困擾,情緒十分低落。說到難過處,鄧菲菲流下了眼淚。
筆者趕緊張開手臂把她攬在懷里并安撫她:“孩子,別怕,有老師幫你。”她點點頭。
接著筆者教給鄧菲菲一些避開K同學的方法,以及如果無法避開時應該采取的方式和態度。
下課后,筆者找班里幾個熱心、活躍、頗有正義感的女生,以鄧菲菲性格十分內向為由,讓她們帶著她一起玩。筆者知道只要鄧菲菲不是一個人,K同學就不敢來欺負她。與此同時,叫K同學的班主任對K同學也進行了警告和教育。
二、用微笑感化其心靈
鄭友盛,身形矮小,活潑好動,上課經常遲到,課堂上常講話,學習成績非常差,對同學、老師冷漠、沒禮貌。經過多方面了解情況筆者得知:其父母在他5歲時離異,他跟隨母親生活,父母之間在離婚后因為經濟問題出現過多次糾紛,他非常討厭父母。對于有這樣背景的學生,筆者覺得單純的言語說教起不到作用,還可能適得其反,使其承受更大的壓力。為此,筆者唯有另辟蹊徑。
在教學教育中,用微笑來感化他,讓他感受到老師每時每刻都在關愛他。筆者不管是在走廊還是操場或者馬路上,只要遇到鄭友盛,都會向他微微笑,揮揮手,并笑著對他說:“加油啊,鄭友盛!”那一剎那,他讀懂了筆者的言語——是真誠的鼓勵,是在他失落時最有力的支持。他也會還筆者一個微笑并點點頭。筆者心想,這孩子對筆者的防御和敵意減少了。
鄭友盛的情感困擾根源在于家庭關系不和諧,親情的缺失使他長期處于不良情緒中。該如何解開他心中的那個結,幫助他走出困境呢?
于是,筆者想辦法創設條件幫助他們父母彌補過失,搭建家長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橋梁,讓鄭友盛重新享受到久違的親情。
筆者以鄭友盛需要加強營養為由讓他答應父母輪流每天給他送一餐飯(事前已和他父母商量好)。
鄭友盛父母通過一段時間的送飯,慢慢地感受到鄭友盛重新接納了他們:每一次看見他父母都對他們笑了,跟他們說話了,親情距離越來越近。而鄭友盛又拾回了久違的笑臉,不但上課不遲到,不講話,而且上課認真聽課。當然,在這段時間里也少不了筆者在他們兩邊不斷地互說對方的優點,不斷地鼓勵。老師的一次次的幫助給他帶來了真情,這真情不僅能溫暖了他那冰冷的心,還可以使他浪子回頭。
接著,筆者讓他管理班上的紀律,每當有了成績,筆者就及時表揚他,鼓勵他繼續努力。出乎筆者和全班同學的意料,他工作很認真,專心聽課,他的成績也提高很快,整個班的紀律也大大改觀。因為做班干部,也拉近了他和同學的距離,和同學有說有笑了,并且他很樂意幫助同學。就這樣,在期末評選優秀班干部自述時,他大聲地說:“我先謝謝各位同學們!在我痛苦時,有你們的一路陪伴和幫助。在此我更要感謝張老師,是您給了我心靈的“雞湯”,挽救了我,使我重獲新生,讓我看到這個世界的繽紛美麗。”
最后,他以高票當選。在頒獎大會上,看著他捧著獎狀笑盈盈地走下講臺那一刻,筆者想到了狄金森的一首小詩:如果我能使一顆心免于哀傷/ 我就不虛此生/如果我能解除一個生命的痛苦/ 平息一種酸辛/幫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鳥/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虛此生。
三、用愛心帶來其真情
蘇偉峰,上課趴臺,容易沖動,常與同學打架,并對老師不理不采。這位學生在讀小學五年級時不是這個樣子的,成績還是較好的,為什么到了六年級第二學期就變成這個樣子呢?
通過細致觀察,原來他暗戀班中的一位女同學,而那位女同學對他不理不采。
于是筆者先從這位女同學方面出發,請求她幫助這位男同學,要求她既要裝著不知道對方喜歡自己,又不能讓這位男同學感覺自己突然間失去了什么似的;同時筆者主動去接觸他、關心他、幫助他,經過一段時間接觸,他對筆者很信任,最終他把自己的心里的話以寫信的形式告訴我。
筆者立即給他回了這樣一段話:欣賞別人的同時,不是要你忘了自我。與其匆匆涉入愛河,不如靜靜等待成長。干任何事都要有一個高的起點,愛情也一樣。老師始終相信,當你事業成功的時候,幸福就會來臨。
經過筆者和那位女同學的幫助下,他的心結打開了,把情感隱藏起來,并認識到小學階段應以學習為重。后來,有一次筆者找他談話時,他說:“感謝您——老師,在我受傷時您如此關心我,愛護我,幫助我,讓我重新拾起勇氣,如果我再不努力,對得起您嗎?”筆者笑著說:“你長大了,懂事了,進步了,老師真替你高興。”
經過半學期的追趕,他學習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并在小升初時以高分考上了中學就讀。
陶行知曾經告誡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
現在,蘇偉峰很相信筆者!筆者用自己的愛心和包容護著他的成長。
四、用贊賞換來其進步
黃展鴻,經常遲到,上課又不專心聽講,不做筆記,對學習不感興趣,內向、靦腆,平時很少說話。在一次組建班委自薦時,他猶豫不決地舉起手來,好像又不敢舉似的,筆者很奇怪:他今天這是怎么了?難道他也想當班干部?
筆者說:“黃展鴻同學,你也想當班干部嗎?”
他哆哆嗦嗦地站起來,聲音小得像蚊子:“老師,我想當文體委員。”
“沒關系,老師會幫助你,你一定行的!”筆者鼓勵他。
此時,他好像讀懂了筆者的話,說起話來比原來有勇氣多了:“假如我是文體委員,我就把班的各項興趣活動小組搞活,搞好,爭取入獎”。
他的回答出乎筆者的意料,看到了他眼中的光芒,筆者立即對他的演說作了肯定和贊賞。此時教室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筆者觀察到他快速而又細微變化的眼神:高興?感激?總之非常復雜。
下課時他主動跑過來:“老師,謝謝您給我機會并鼓勵我,讓我重新擁有自信,找回屬于自己的方向。”
當時筆者感到有點驚訝,沒想到他會有這樣的舉動,后來筆者得知:黃展鴻從小就對畫畫充滿興趣,但他父母怕這個愛好干擾到孩子的課業學習,因此一直限制孩子的時間投入。
于是筆者找他談心,找對策,最后與他一起決定:我們班的黑板報出版的任務就交給他,讓這位“英雄”有其用武之地。他不負眾望,我們班的黑板報從沒有被扣過分,同學們對他所出的黑板報表示贊賞,他在班活動工作中也找回了自我。
后來,筆者在他的作業本上常常寫上這樣的話:“老師相信你一定把工作做好,同時又能學好習,加油!”。“現在,老師對你的信心更大了”。“相信你是最棒的”。一句句鼓勵和贊賞的話語讓他對各學科的學習又重拾信心。
從此之后,黃展鴻可徹底變了個人——不再內向、靦腆,變得活潑、健談,課堂上認真聽講,變得越發自信勇敢,面對困難和挑戰也會努力應對,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學習,他的學習成績也在此基礎上直線上升,更重要是,他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還有了一顆感恩的心。
總之,教育就是感悟、滲透、指引,讓更多的學生自己找到快樂及收獲成功。筆者相信,用你的真心、你的微笑、你的愛心、你的贊賞去幫助遭遇情感困擾,失落難過和痛苦者,你在教育中會收到意想不到的佳績。做學生成長的知心人、引路人,是筆者永不懈怠的追求。
參考文獻:
[1]吳惠萍.《心相隨 情相依》,《基礎教育參考》,2017年12期
[2]趙惠紅.《做一個有智慧的班主任》,《師道·情智》廣東教育雜志社主辦,2017年12期
[3]周海英.《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學周刊,2012年08期
[4]薛喜民、薛雅芬.《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及對策研究》,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年11期
[5]譚曉云、李寧燕.《家庭環境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中國社區醫師,2008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