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云峰
美國通過“臺灣旅行法”放寬臺美所有層級官員互訪后,島內綠營期待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新館的落成成為“臺美關系一大盛事”,美方會派高官來臺慶賀。不過,民進黨當局的這一如意算盤可能落空。
親綠的《自由時報》20日報道稱,有島內涉外官員透露,美方原規劃安排“重量級閣員”來臺參加6月12日AIT新館開幕典禮,展現對臺美關系的重視。不過,由于特朗普總統將與朝鮮領導人會面,導致原本鎖定的多名高官均因專注于即將到來的“金特會”籌備工作,而無法在同一時間訪問臺灣。報道稱,美方對此強調,“這并不意味著美國不重視臺美關系或是AIT新館的開幕,美方仍會安排熟悉臺美事務的官員及代表參與開幕典禮”。
此前,英國《經濟學人》發表《臺灣又成中美之間的沖突熱點》一文,稱對華鷹派、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將出席AIT新館的落成儀式,而如果博爾頓出席,大陸將心生警惕。不過臺灣《旺報》稱,博爾頓6月將陪同特朗普出席“金特會”,應該早就參與準備談判的前期作業,加上中美之間在貿易上的交鋒,近來美國還聯合英法兩國對敘利亞進行轟炸突襲,這些重大國安議題短期內恐難以順利落幕,將使博爾頓分身乏術,“恐難有余力訪臺”。有島內知情官員則稱,博爾頓友臺,也與臺當局高層保持聯絡,但臺灣并沒有邀請他訪問,也“沒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臺灣《中國時報》認為,美國通過“臺灣旅行法”以來,臺灣的處境就像夾心餅,特朗普頻打“臺灣牌”的舉動,成為臺灣不可承受之重。香港中評社稱,“臺灣旅行法”對中美關系的沖擊程度,主要取決于美國行政當局如何執行這一法案。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臺灣旅行法”等一系列事件紛至沓來,對中美關系的負面影響快速上升。目前中美貿易戰出現轉機,臺灣問題也應降溫。文章說,特朗普愿意在貿易問題上與大陸尋求妥協,在臺灣問題上更應該如此。▲
環球時報2018-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