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云
摘 要 現階段,隨著我國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我國移動互聯網技術及智能手機也在快速發展,手機網民的數量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在這個大背景下,新媒體已經劇烈沖擊到傳統紙媒行業的發展,雖然紙媒在規范性、公信力等方面占據著優勢,但是,傳統的采編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而體現出專業的內容和報紙經營的輔助,周刊也受到外界的沖擊。因此,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分析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報紙周刊采編的轉型方式。
關鍵詞 報紙周刊;采編;轉型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9-0053-02
目前,隨著我國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移動互聯網技術也在不斷提升,我國智能手機及網民數量位居世界第一。
傳統的報紙周刊行業已經受到了劇烈的沖擊,很多人已經習慣電腦、手機來觀看每天的新聞等,越來越少的人會主動購買報紙等,這就給傳統的報紙周刊采編行業帶來嚴重威脅。因此,在新媒體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討如何轉型報紙周刊采編,以期促進傳統報紙行業的發展。
1 報紙采編行業面臨的挑戰
1.1 受到互聯網行業的沖擊
紙質媒體也稱為紙媒,主要是指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發行、采編的新聞類的雜志及報紙。根據網絡上的調查顯示,從2007年開始,很多傳統的老牌雜志和報紙??蛘弑坏蛢r轉手等情況不斷發展。如美國著名的新聞學者菲利普·邁耶教授在《正在消失的紙媒:在信息時代拯救記者》中說,“在未來的2044年,傳統的紙質媒體將會走向滅忙”,并在書中明確說明,這個日期是2044年10月份。這個預言的準確性及預言的科學性無法得到驗證,但是,其中也說明了傳統報紙行業正在走向低谷,且現狀和命運令人擔憂。
近些年,受到新媒體快速發展的沖擊,紙質媒體已經逐漸邊緣化,很多紙質媒體編輯人員都選擇跳槽,很多人員都轉向了新媒體行業。相比于新媒體互聯網行業的多樣化、公開化、角度獨特等特點,紙質媒體的規范和固定的采編流程已經落后。
1.2 紙媒采編不可替代
當前階段,很多紙媒工作人員仍然堅守紙媒行業,并對其內容、形式等進行不斷的思考和創新,也逐漸開始了轉型發展的道路。并且,經過人們一段時間對新媒體的追捧,發現紙媒在繁盛、熱鬧的新媒體中愈發顯示出不可取代的作用。
新媒體行業雖然具有多樣性、渠道多、傳統速度快等特點,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點,如信息來源的不確定性,并且其強大的流動性也阻礙了消息準確可靠性求證的時間。
近年來,很多不法分子利用問下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進行肆意傳播假消息,如“昆明暴恐案”中一些不法分子通過微信傳播了大量的虛假消息,稱在昆明甚至在全國都發生了很多恐怖襲擊的事件,網友也進行了廣泛傳播,給社會穩定帶來嚴重影響。
紙媒明確規定需要對消息來源的權威性和真實性進行考證,雖然這個過程會導致其發布消息時間較長,但是,其發布的內容更加的真實可靠,這個特點是新媒體無法進行相比的,并且,相比于新媒體,紙媒在挖掘事件背后真相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2 報紙周刊回歸用戶時代
2.1 經營性周刊的重要性
廣告在報紙的發展及生存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是確保發行質量和提升新聞質量的必要條件,都市報為了吸引廣告商和讀者的注意,多以經營性周刊的方式。經營性周刊在紙媒行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以行業作為基礎,將讀者作為中心,將廣告和行業新聞進行了有機融合。
但是,受到利益和市場的驅使,很多都市報的周刊都存在很多的問題,面臨更多的挑戰,一些報紙周刊一味考慮廣告商的需求或者為了爭取廣告份額,一些周刊辦成了“軟文+硬廣”的模式,這些都會給讀者的閱讀感受帶來影響,長此以往也會影響讀者閱讀的興趣。
另外,讀者數量的降低也會影響廣告的投放,進而影響了報紙的收入。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認為,經營性周刊作為都市報重要的組成部分,想要贏得讀者和市場,就需要緊密結合讀者和市場的需求,結合當下的時代發展特色,實現雙重服務,從而吸引廣告客戶和讀者。
2.2 找準讀者與行業的契合點
現階段,報紙逐漸進入了用戶時代,傳統的受眾時代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社會的發展。受眾強調的是單相傳播及被動接受,而用戶更加注重主動消費。受眾具有模糊性,只適合進行大眾的營銷,而用戶更加具體,可以實現精準的營銷。
相比于互聯網企業,傳統的媒體也擁有大量的受眾存量,并且在品牌、內容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如果將受眾轉變為用戶,此時將會產生具有的生產力。針對紙質媒體而言,需要注意用戶的重要性,應該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運營管理模式。
經營周刊具有一定的雙重性,這個特點決定了其在運行和管理過程中需要找到讀者與自身行業的共鳴點和契合點。首先需要從讀者的實際生活出發,貼近讀者,并且以讀者為中心,反映讀者的需求和心聲。為商家及讀者服務,讀者作為商家的基礎,需要讓讀者更喜歡閱讀周刊,不斷提升讀者的注意力,培養更多潛在的讀者,這樣不僅提升了報刊經營動力,同時也提升了用戶吸引力,促進整個紙媒行業的發展。
3 用創新思維創辦周刊
3.1 不斷創新周刊形式,豐富周刊內容
對于新聞的把握,對經營性周刊的采編人員創新上的要求遠高于普通新聞的采編人員,想要做出有活力且特點鮮明的周刊內容,僅靠整個行業的市場動態信息及新聞板塊的簡單堆疊是遠不夠的,這就要求經營性周刊的采編人員具備更高的剖析能力,捕捉更新鮮的角度,做出更有深度的內容,做到將新聞完美闡釋及深度挖掘和延伸,使整個周刊的內容角度新穎、深度挖掘、剖析深刻。
同時,作為周刊采編人員,對新事物的發現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采編人員能夠準確的跟進社會新聞及行業熱點,展現出對新風尚、新流行、新觀點的推介能力,并將這些東西和周刊的內容完美的融合,只有充分考慮了周刊選題的準確性,才能使周刊的內容有足夠的吸引力。此外,在設計周刊的版面時,要明確每周的策劃主題,保證“打眼”稿件的質量,完成包裝的時尚化分類,可以將新媒體或者雜志的版式作為參考,合理搭配圖片,保證打造出來的周刊版面既有新聞版面的周正和嚴謹,又不缺清新脫俗的周刊特色。
3.2 周刊與新媒體的融合
受到互聯網的沖擊,紙質媒體需要保持其優勢和個性,同時還應該不斷與互聯網進行融合發展。融合發展涉及到內容和技術層面,傳統媒體需要不斷鞏固市場,新媒體需要進行內容和技術的創新,采用傳統媒體+互聯網的運行模式,依靠新技術、新平臺、新流程,實現內容和效果的提升。
4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傳統的紙質媒體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報紙周刊為了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生存,需要不斷保持自己的個性和特點,采用“傳統媒體+互聯網”的運行模式,如開通周刊自己的微博、公眾號等,這樣不僅可以服務好讀者,同時還可以推廣廣告。為讀者打造交流經驗、暢所欲言、排憂解難的陣地。當相關媒體及周刊的影響力不斷提升,也會吸引更多的用戶,從而實現利益創收及發展。
參考文獻
[1]周葆華.入世后的中國雜志業:市場分析與前景展望[C]//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下冊),2002.
[2]桑如海,張曉偉,羅樹籽.對重報集團“全媒體”信息化建設與流程再造的思考[C]//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篇),2011.
[3]宋堯平.堅持走品牌欄目辦報的路子——以《黔東南日報》開設“清水江”“燈下漫筆”“黔東南故事”“苗鄉侗寨行”欄目為例[J].新聞傳播,2017(12).
[4]胡蓓蓓.結構與圈層:媒介文化視域中流動的“話語空間”——從“黃山門”事件進展引發的思考[C]//中國傳媒大學第五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1.
[5]袁曉光,賀海騰,肖志鋼.新技術支撐下的地方報業跨地域新聞資源整合[C]//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篇),2011.
[6]陸高峰.媒介從業生態研究的源流、現狀、構想與意義[C]//中國傳媒大學第三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
[7]李楠.提升新聞圖片版面價值 提高報紙視覺傳播能力[C]//按“華賽”標準共創中國新聞攝影新輝煌——第七屆全國報紙總編輯新聞攝影研討會暨“華賽”高層論壇論文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