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君
摘 要 隨著我國信息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縣級電視臺的新聞工作也獲得了發展的空間。在縣級電視臺中,新聞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而新聞是需要記者進行采訪等一系列的工作,將信息呈現出來。所以,做好新聞的采訪工作是決定電視臺新聞質量的基礎。新聞記者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掌握民生新聞的采訪技巧,創造一個和諧的采訪氛圍,使受訪者不會覺得別扭,從而提高縣級電視臺的新聞質量。
關鍵詞 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采訪技巧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9-0065-02
在新聞記者進行采訪工作時,需要與被采訪人進行溝通交流,了解被采訪人的心理,并對其進行心理引導,消除被采訪人的緊張感和不適感,從而能夠更好地配合采訪工作。同時,在采訪中,提出的問題需要不涉及被采訪人的隱私,并且要設身處地的為被采訪人考慮,才能真正做好民生新聞的采訪工作。
1 做好采訪前的準備工作
1.1 了解基礎信息
縣級電視臺的新聞工作者所進行的新聞采訪工作,通常情況下都是貼近百姓的、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因此進行采訪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對被采訪者的實際情況和基本信息加以充分了解,對被采訪者過去一段期間的生活情況進行分析,以此為基礎制訂最為合理的提問,而后對可能得到的回答加以猜測和預計,針對可能給出的回答制訂不同的提問方案,這能夠保證采訪工作平穩的進行。另外,新聞記者在進行采訪之前需要跟被采訪者進行交流,把他們的實際訴求作為切入點進行采訪。另外,必須要有一個詳實的應變計劃,在采訪過程中如果發生了事先無法預計的問題,記者必須要能夠及時的反應并且在短時間內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和處理。在提問的過程中必須要盡可能的不去觸及被采訪者的個人隱私,假如無法避免需要在采訪之前進行溝通,并且對個人信息加以嚴格的保密,為被采訪者的隱私權提供保護。
1.2 依據新聞重點制定采訪計劃
新聞事件多種多樣特征不一,新聞記者在進行新聞采訪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能夠對新聞事件的情況進行仔細的分析,明確新聞的性質,仔細還原事實真相。新聞記者是一個社會熱點事件的第一信息處理人,他們的描述、表達和情感取向很可能影響到事件的輿論走向。因此,新聞記者必須要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對新聞事件的內容和情況客觀的進行描述,不能摻雜自己的看法和思維。進行采訪的時候,記者必須要提出合理的問題,營造一種愉悅的交流環境,確保采訪過程能夠持續的進行下去。
2 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的采訪技巧
2.1 積極營造和諧的采訪氛圍
想要做好民生新聞的采訪工作、得到最真實的民生信息,能夠采用的最佳手段就是采訪。采訪工作的質量如何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采訪過程的氛圍影響的,民生新聞采訪的對象各有不同,特征和性質都是有差異的,必須要把握住民生新聞的不同采訪對象的不同特征而后以此為基礎進行提問,把問題靠近被采訪者的生活,才能夠保證被采訪者能夠順利主動的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路。除此之外,想要確保民生新聞采訪過程的順利進行,采訪工作者必須要能夠充分的利用好周邊的條件營造一種采訪氛圍。民生新聞的直接采訪對象都是基層的普通群眾,他們往往沒有太多這類的經驗,再加上記者和群眾之間往往都沒有過接觸,進行采訪的時候因為被采訪對象的緊張或者其他原因出現困難十分常見。在這種情況下,記者必須要以自身的專業素養作為支撐,和被采訪者進行良性的溝通交流。
2.2 設身處地為被采訪人考慮
做民生新聞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要始終堅持走近群眾報道民生的工作思路,但是這種思路在貫徹的時候往往很容易出現問題。進行采訪的時候為了第一時間獲取到最為真實的情況,記者通常會選擇在一些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方進行采訪。但是被采訪對象的態度各有不同,特別是在采訪的問題涉及到一些社會矛盾的時候,很多被采訪對象都十分的小心翼翼,為了解決這種問題,記者必須要在采訪工作尚未開始前進行一個情緒的鋪墊。一般來說,通過一些開放性的問題進行提問,能夠有效的縮短群眾和記者之間的距離,讓采訪者更容易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在提問到重點問題的時候可以應用分散提問,也就是把問題分割成一個個的小問題進行提問,這樣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往往更容易被采訪者接受。
2.3 在實際采訪中要學會隨機應變
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叫計劃不如變化快,無論事前的計劃有多么周密,不管制定了多少套備用方案,在進行實際采訪的時候都可能會出現突發情況,在這種情況下記者必須要把握住事件的情況,保證采訪能夠順利的完成。在新聞采訪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明確,被采訪者和記者雙方的時間都比較有限,必須要在采訪的過程中抓住問題的主要方面和突出方面,以清晰明了的思路進行采訪。特別需要提到的是,采訪過程中提到的重要部分記者必須要進行仔細的分析和探討,保證新聞事件的整體性。同時,在采訪環境中,記者必須要學著利用環境因素提升信息傳遞的質量,把一些可能看似不起眼的部分做好,讓新聞變得更加的真實。另外,進行采訪工作的時候如果遇到特殊情況如被采訪對象不愿意配合采訪的問題,絕不能夠一走了之放棄本次采訪,必須要設身處地的給被采訪者考慮,明確他們內心的所思所想,逐漸的引導他們的思路發展,拉近自己和被采訪對象的距離,讓他們感受到來自記者的真誠,也讓群眾感受到社會問題是受到重視的。這樣一來,他們才能主動打開心房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其實這就是尊重的力量,只有充分的尊重被采訪對象、尊重他們的情感變化、尊重他們的處境,才能換來同等的真誠和熱忱,把新聞事件最本質的地方挖掘出來。
2.4 在采訪中要學會立體化采訪
新聞事件往往不是一個片面化單一化的形容就能夠描述的,想要得到最為真實最為全面的事件真相,記者必須要能夠從多個角度多個層面對被采訪者進行提問,并且盡可能多的找到可采訪對象,從而保證新聞事件被最大程度的還原,而且這種不同想法不同思路的碰撞也能夠形成一種矛盾和沖突,讓新聞報道變得更加吸引人。舉個例子來說,在實際的工作中筆者曾接到過群眾電話反應某小區冬天的供暖工作停滯,室內溫度基本上和室外相同,業主認為是供熱公司方面出現了問題,在采訪的過程中發現該小區的17號樓、14號樓停熱而其他居民樓則是正常供熱,而這兩棟樓的住戶正在計劃去供熱公司討個說法。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還原事件真相,筆者決定去供熱公司先行采訪,供熱公司的管理人員在得知筆者的來意之后展示了14號樓住戶集體不交取暖費的賬單以及17號樓供熱管道破損的修整意見書。在經過多方面的立體化采訪以后,事情的原委才真正的展現出來。
2.5 挖掘新聞內涵,提升報道深度
和一些省級或者是大城市的電視臺相比,縣級電視臺的覆蓋面比較小,可供采訪的民生新聞不多,所以記者必須要把問題摸透、把問題研究明白,挖掘出事件背后的問題,從深度上提升新聞的吸引力。這除了是對記者專業能力的要求,也是對整個電視行業從業者的要求,在一個又一個看似普通的新聞題材中找到不平凡的內涵、在看似毫無關聯的事件之間發覺潛在的聯結,才是提升報道深度的重要步驟。
2.6 注重細節和語言表達方式
在進行采訪的時候,記者需要考慮到被采訪對象處理語言信息的能力等,盡可能的利用短句進行提問,一步一步的把問題展開。被采訪對象的不同反應和不同回答,記者都必須要記錄下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采訪的有效性。進行采訪的時候,把問題準備詳細一些,烘托一種愉悅的交流氛圍,都有利于提升采訪質量。除此之外,記者必須要明確細節的重要性,要利用自己的一舉一動和每一個遣詞造句讓采訪對象感覺到被尊重和被需要,這樣他們才會把自己的真實看法表達出來。最后,新聞記者的特殊之處就在于敏銳的探索能力,不能被事物的表象迷惑,而是需要抓住事件的本質。
3 結論
總而言之,縣級電視臺的民生新聞采訪工作極為重要,也極其復雜,怎樣才能把基層群眾的看法和思考通過新聞的形式表達出來,是記者需要考慮的重要課題。近些年來新聞事業不斷發展,對記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適應這種變化。記者必須要不斷的充實自我,提升工作能力,認可自己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的價值觀,把最真實最客觀的民生新聞展現出來。
參考文獻
[1]李墨,王琳琳,曹偉.民生新聞采訪如何把握客觀性[J].西部廣播電視,2015(16):159.
[2]盧紅菲.淺談民生新聞采訪的策略與技巧[J].新聞傳播,2014(8):55.
[3]田序忠.民生新聞采訪初探[J].傳播與版權,2013(6):25-26.
[4]范偉明.民生新聞的采訪技巧初探[J].新聞傳播,2013(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