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
摘 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廣播電視覆蓋網呈現出突飛猛進的發展趨勢,其正從傳統的媒介方式逐漸向新的方向發展。廣播電視的覆蓋網承擔著眾多功能,不僅需要將公共服務提供給社會,同時作為接收信息的裝置進行信息接收,因此廣播電視覆蓋網的建設非常的重要。在廣播電視覆蓋網中,地理信息系統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廣播電視覆蓋網的發展中運用GIS技術,不僅便于維護數據和保障數據安全性,而且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和跨平臺操作,同時使軟件的開發成本大大降低,GIS技術對覆蓋網的管理具有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 GIS技術;廣播電視;覆蓋網管理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9-0087-02
在我國現代化城市發展進程中,無線廣播作為重要輿論傳播工具,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如今,我國各地正如火如荼的建設無線覆蓋工程,尤其是在邊遠山區,建立無線廣播發射站不但能夠大力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而且能夠對不良言論信息起到壓制作用。在我國廣播電視覆蓋網管理技術中,GIS技術因其特有優勢得到深入挖掘和廣泛應用,其具有集約化和高效化發展特點,該技術系統是建立在空間地理信息基礎上,通過現代化數字信息技術能夠將空間數據與地理信息系統相結合,從而實現數據的無縫對接。
1 GIS技術的概述
GIS又被稱為地理信息系統,是一門以地理科學為主導的信息技術,發展始于20世紀60年代,不但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門技術,以計算機技術為支撐,融入測繪學、地理學、管理學等,通過有效的管理將所有相關信息組成一個電子地圖。而廣播電視覆蓋網管理的基礎是電波傳播理論,在最大程度上使各種騷擾對其的影響有效減少,避免干擾信息頻率;同時能夠不斷增大有效覆蓋面和覆蓋效率,減少功率損耗,從而保障播出質量。廣播電視覆蓋管理一般與屬性、空間數據密切相關,空間數據通常將地圖數據作為基礎,而屬性數據則是對空間數據的說明。GIS技術在廣播電視覆蓋網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是將空間數據與數據進行無縫連接,綜合性的管理各種信息和資料,因此在廣播電視覆蓋網管理中GIS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2 廣播電視覆蓋網的管理現狀
所謂的廣播電視覆蓋網管理,主要是對服務區和臺站干擾區進行計算,匹配頻道、頻率、臺次等相關參數,最終使各臺站間頻道和頻率相互兼容并組成覆蓋網。通過對覆蓋網的管理,確保噪擾影響得到克服,使有效覆蓋面不斷擴大,使覆蓋效率持續提高,從而保障播出質量。
1)現如今,電視廣播管理部門脫離了整個電磁波來收集廣播電視信號,廣播電視覆蓋網管理在有限的覆蓋范圍內,呈現出較低的工作效率,大量浪費頻率資源,跟不上信息化發展的步伐。
2)目前,很多先進的模擬信號規劃軟件從國外引入國內,使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但其局限性也比較明顯:一是國外信號規劃管理軟件并未按照國內廣播電視覆蓋網進行設計,國內不同的地形、人口等需要通過科學有效的規劃方法和內容進行管理;二是國外軟件具有非常昂貴的價格,且技術保密性強,在我國無法實現廣泛推廣和應用。
3)廣播電視覆蓋網規劃缺乏準確的定位,對廣播電視覆蓋網的管理模式未能實現區域化和整體化兼顧,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管理工作指導,與地理信息、觀眾需求以及地域特點等真實情況有所脫離,多種需求得不到滿足,從而導致廣播電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受到一定的影響。
4)廣播電視覆蓋網管理缺乏有效的手段,地理、地形作為覆蓋網規劃中至關重要的信息,不僅需要實地考察,而且需要全面評估,最終標繪在紙質地圖上,具有較低的工作和管理效率,規劃缺乏依據,野外考察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還具有較大的地域限制性,不利于廣播電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3 基于GIS的廣播電視覆蓋網管理技術要點分析
廣播電視覆蓋網由多種屬性組成,其中包括衛星廣播、有線電視廣播、無線電視廣播以及中波等。
3.1 電視廣播覆蓋網預測技術
在規劃廣播電視覆蓋網過程中,廣播電視信號覆蓋預測作為管理基礎,是廣播電視增、擴建改造的科學依據。
而GIS作為一項基于地理學、電子編程、地圖學以及遠距離控制等多領域技術的綜合性學科,其自身的分析功能和操作功能非常強大。GIS預測技術在廣播電視行業中的應用能夠使廣播電視覆蓋網管理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最終實現有序歸集。
3.2 GIS技術具有圖形功能
圖形功能能夠使廣播電視覆蓋網絡得到最直觀的呈現,不但有利于分布分析覆蓋網,而且能夠形成一個地圖圖形,使其具有較高的精密性和全面性。
通過GIS上的圖形功能,能夠使物體所在的位置在電子地圖上直接描繪出來。在GIS軟件中能夠隨意縮放各類圖片,不但可以縱觀全局,而且能夠對局部細節進行全面把握。
3.3 實現覆蓋網的動態管理
通過GIS利用它們的經緯度將廣播電視覆蓋網中的站、臺以圖標的形式在電子地圖上標注出來,也可以使用GIS中的多窗口功能,同時呈現出各部門中的各種覆蓋數據。
GIS具有自動功能,能夠自動融匯數據庫中的圖表和相應數據,從而有效解決數據的可視問題,便于數據的查詢。在覆蓋網數據庫建立過程中,數據的可視功能作為基礎內容,可視的網絡圖形通過GIS中的網絡描繪功能快速形成,通過全面運用上述功能,能夠實現動態化管理廣播電視覆蓋網。
3.4 指配分析與干擾分析技術
為了使廣播電視覆蓋網的深入性和波及程度得到提升,廣播電視覆蓋網的全面性和綜合性需要將地面無線網絡作為基礎來實現。廣播電視重大工程中“農村公共服務”“村村通”“西新工程”等均是以地面無線覆蓋為基礎,這促使廣播電視業務管理工作中臺站干擾分析和頻率頻道指配分析成為重要業務內容。
在此基礎上,覆蓋網的數據分析能力和指配性通過GIS技術能夠得到提升,從而使廣播電視覆蓋網的面積和相關指標在既定資源的標準以及最小頻率下實現最優化。
為實現頻率頻道指配的有效性,需要分析頻率頻道,干擾分析需要對臺站間的相關參數和空間分布進行著重考慮,并通過地理空間信息疊加技術進行分析,最終將地理空間分布和干擾范圍進行確定。
3.5 廣播電視覆蓋網的空間分析功能
通過適用GIS技術在空間的定位和搜索功能,來促進廣播電視覆蓋網完成對空間多維度的分析作業,從而使空間分析更加的準確和高效,確保深層次把控覆蓋網信息。
在遠距離發射天線的數據接受工作上,通過對GIS的利用可以使信息的準確程度得到提高,在空間進行遠程分析時實現反射、繞射等多類型的變化,從而使原有廣播電視覆蓋網空間分析差的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6 GIS函數計算功能運用
GIS軟件不僅具有函數操作功能和自定義作用,而且能夠實現數據交換,滿足覆蓋網的數據分析、預測設計以及規范管理等各種要求。
GIS中不但有距離函數進行距離計算,同時還有電子尺能夠對電子圖上的人員路徑進行測量。
4 結論
總之,我國廣播電視業務非常復雜,為了促進我國廣播電視行業實現信息化發展,將GIS地理信息技術應用于廣播電視覆蓋網的管理工作中,能夠實現空間數據與地理信息系統的有效結合,促進廣播電視行業更加規范化和健康化。
現如今,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覆蓋網具有一定的難度,相關部門需要在廣播電視覆蓋網中應用GIS技術,從而推動廣播電視行業的進步,不但促進廣播電視覆蓋網的發展,使地理信息系統在覆蓋網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而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余曉忠,王健.以GIS為基礎的新疆廣播電視無線覆蓋信息管理系統建設[J].廣播電視信息(上半月刊),2012(8):74-75,73.
[2]雷浩川,張永華.面向電子政務的廣播電視場強覆蓋計算方法研究[J].測繪科學,2014,(S1):103-104,76,6.
[3]韓健,李青元,等.基于GIS的農村廣播電視無線覆蓋工程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3(1):128-130,140.
[4]朱虹.“一號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國家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朱虹答記者問[R].2010:1-2.
[5]張莉.王盛明.WEB環境下SQL Sevre,數據庫安全策略研究[J].科技資訊,20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