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謙
摘 要 圖書館是一個國家必不可少的資源配置,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對圖書館的管理作用較大,提高了管理效率、管理能力與服務能力。加強圖書館管理的信息化成為其擺脫傳統模式制約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技術。
關鍵詞 信息技術;圖書館;電子化;云計算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9-0121-02
作為知識、信息的資源庫,從國家到城市、學校再到個人,圖書館是文化宣傳、科技發展、教育普及、智力開發、公益娛樂以及國民文化素質提高必不可少的社會資源,是精神文明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科技進步以及信息化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展,圖書館管理中利用信息技術成為其未來發展的趨勢。信息技術使圖書館的管理效率得到提高,同時提升其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信息技術對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2]。
1 圖書館信息化管理發展歷程
1.1 計算機在圖書館中的應用
圖書的購買、整理、流通均電子化,管理呈現集成化。圖書的各種信息被錄入計算機,用戶檢索方便快捷,借閱無需借閱卡。使管理更加方便、效率更高。此階段主要依托計算機硬件和簡單的軟件系統。
1.2 資源的電子化
數字技術(如數字編碼技術、數字圖像處理技術、通信技術)不斷發展使圖書館資源(包括圖書、文獻的、報刊等)不再局限于實物,信息資源介質從傳統的物理材料發展到電子介質。相較于物理介質,電子化的資源有眾多優勢:
節約空間,無需房間、書架,節約用紙,有利于環保;存儲量大,運用信息技術如云計算,可實現海量存儲;存儲更加科學,電子化可對資源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分類;檢索方便,檢索速度快,檢索地點局限小,用戶可隨時隨地檢索、查閱;資源存在形式多樣,電子資源可以是傳統的文字圖片,也可以是聲音、影像,這些數字化資源容易復制,與紙質版的相比,更容易保存、備份,安全性更高。
這些優勢從不同方面提升圖書館管理效率、管理質量。電子化階段所設計的信息技術更加豐富,硬件容量更大、處理速度更快、操作更方便;軟件種類豐富,功能更強大;對互聯網的利用也更加成熟,從單一的C/S、B/S模式到兩者相結合,許多圖書館建立了內網,使得用戶檢索速率進一步提高。多個圖書館通內網通過互聯網相連,使得資源更加豐富,開通互訪,彌補了紙質信息無法通過互聯網傳播的缺陷。
1.3 全球化的數字圖書館
信息技術在圖書館管理中的應用,帶來的不僅僅是技術變革,更是服務變革。圖書館的本質是服務,更好的管理可使服務的到優化。未來的圖書館不僅限于一城一國,更是全球化的資源共享服務。這個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新型技術的應用和支撐。
圖書館發展的更高級階段主要包括幾個方面:資源信息的數字化、相關系統和平臺的開放化、用戶使用的多樣化、資源的網絡共享等新型管理模式[3]。這些更高要求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首先,實現這些發展,需解決圖書館最基本的問題:存儲與檢索。圖書館的資源量是衡量其發展的重要指標,但資源量越大,存儲成本就越高。檢索速度和效率直接影響用戶的體驗感受。同時,科學的存儲方式可提高檢索速度。
其次,開放和共享。互聯網將世界連接在一起,開放和共享成為人們的新追求。開放和共享使更廣泛的資源得到集中的整合,圖書館的資源將不限于一部分人使用,更多的用戶訪問資源使資源價值最大化,同時開放和共享節約資源,利于環保,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體現。如今,許多圖書館平臺可對讀者開放,如國家圖書館,但許多圖書館開放對象仍有許多局限性,尤其是高校圖書館。高校圖書館是我國圖書館的中間力量,其開放程度降低,主要原因是受到管理限制,尤其是更多的人進入校園可能會影響正常的教學活動,而數字化資源和互聯網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
1.4 新型信息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
解決以上問題,需要一套完整的信息技術做支撐。首先,基礎的配套硬件:計算機、服務器、光纖等;其次,需要一些輔助技術:如射頻識別技術RFID[4-5]、紅外感應技術、激光掃描技術等;再次,良好的分類方式及檢索算法以及功能強大的軟件。但對于一個圖書館來說,這些投入巨大,成本高,且建設周期長,從而限制了信息技術在圖書館管理的應用。
1.4.1 云計算
云計算為解決這個瓶頸提供了一個思路。云計算[6]是信息技術行業一個重要發展,是一種新型的計算模式,可為同時提供基礎設施服務(IaaS)、及軟件服務(SaaS)平臺服務(PaaS)。
1)圖書館無需購買服務器等基礎設施,僅需基礎的計算機終端,云計算可為其提供完整的基礎設施,圖書館以較低的成本租用云計算廠家提供的設施。圖書館無需場地、無需聘用專業的基礎設施維護人員,從其他方面減少圖書館管理成本。另外,圖書館的虛擬數字資源可存儲在云端,通過互聯網即可訪問。云計算對資源進行備份,安全性好。同時,多個圖書館可使共同建立私有云或公共云,其資源實現互訪無需跨內網—外網—內網,資源共享更加方便快捷。
2)圖書館管理追求高效與高品質,其各個流程都需要一定的軟件和系統進行支持,如自動錄入系統、借閱系統、檢索系統、物流系統等。這些系統和軟件種類多、設計面廣且具有圖書館行業獨特性,為圖書館增加了成本。云計算軟件服務收費靈活,圖書館可按自己需求進行定制;同時云服務為圖書館提供網絡在線服務與更科學、先進的管理思想,將圖書館各個流程和部門在統一平開上整合、實施,管理更加方便。
1.4.2 人工智能
圖書館在向電子化方向發展,但短期內,實物資源仍是圖書館的基礎資源,紙質書籍、報刊、雜志仍是構成圖書館的主要要素。書籍的購買、分類、整理、上架、維護的各個流程都需要工作人員參與,工作量大且復雜,每一本書籍需要人工放置。對于一些規模較大的圖書館,即使讀者檢索到書籍的擺放位置,找到實物仍需要花費一定的精力和時間。
人工智能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思路,如今在一些企業已出現了智能倉庫和分揀機器人。未來圖書館的管理需要較少的人工,利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實現書籍的流通。放置書籍的書架也可智能化,用戶利用計算機搜索到書籍后,書架自動彈出書籍,通過智能機器人送到讀者手中。讀者無需進入大量的書架中尋找。熱門書籍一旦被借出,書架可自動補充,滿足其他讀者的需求,同時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圖書館通過物聯網實現用戶自助借書、還書,24小時服務。
1.4.3 大數據
未來圖書館每一本書、每一個電子資源、每一位讀者的每一次借閱均會產生數據,這些數據被圖書館系統收集、整理、分析。根據這些分析結果,圖書館可合理調整資源配置、減少的資源閑置與浪費,使圖書館管理走向科學化、合理化。
2 信息技術人員
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可實現無人化,但對于現階段圖書館發展狀況還需要較長時間,所以人仍是圖書館管理的主題。信息技術的應用節省了大量人力成本,但現代信息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并不成熟,需要不斷提升與改進。
除技術本身外,人員是重要的因素,信息技術人員可通過引進人才,也可對符合條件的館員進行培訓。信息技術對于圖書館不僅是技術,更是一種新的管理服務理念,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建立一定信息技術理念。尤其在圖書館資源開發共享時,安全問題是不可忽略的問題,保障安全需要技術支持,更需要工作人員建立安全管理理念,對不同人員建立權限不同的賬號,妥善保管本人賬號,定時修改密碼,避免移動設備插入、登錄來路不明網站等可能導致病毒感染的行為。
3 結論
信息技術使未來的圖書館“智慧”化、“智能”化,圖書館資源通過信息技術實現存儲、管理、檢索、借閱的革新。開放與共享使圖書館發揮更大的效能。但圖書館的信息技術化建設仍需不斷完善與探索。新技術、新管理將產生更多現代化的、符合用戶新需求的圖書館。
參考文獻
[1]許建業.關于圖書館信息技術戰略開發的思考的[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1,27(1):35-37.
[2]曲蘊,楊佳,李妍.圖書館信息技術應用趨勢分析[J].圖書館雜志,2015,34(1):13-19.
[3]馬麗華.圖書館信息技術應用與信息服務研究[J].情報雜志,2011,30(b06):207-209.
[4]范并思.圖書館信息技術應用的戰略思考[J].戰略規劃研究,2011(10):12-16.
[5]賈松浩,楊彩,劉軍,等.RFID在圖書館管理系統中的應用[J].自動化儀表,2012,33(6):43-45.
[6]馮登國,張敏,李昊.大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J].計算機學報,2014,37(1):24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