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陳
摘 要 21世紀,數字時代的到來促進了各行各業飛速發展。在此期間,攝影技術隨著攝影器材的不斷優化和升級也發生著巨大的變革,也使得攝影藝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體現在攝影、美術、工藝設計等諸多方面。作為融合了美學與人類智慧的工藝美術領域一直是攝影家們追逐的熱點,基于這樣的情況,筆者簡單地對數字時代的工藝美術攝影進行一些分析和思考。
關鍵詞 數字時代;工藝美術;攝影技術
中圖分類號 J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9-0081-02
1 數字時代的背景
何為數字時代?數字時代就是將不同類別的信息統一轉化為一種具有可度量性的數據,然后用這些數據建立數字化模型,通過計算機進行統一化處理,這便是信息數字化過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信息數字化提供了基礎和保障,現如今數字技術已經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涉及到攝影領域便是各種數碼攝像機的出現,數字成像元件(CCD,CMOS)替代傳統膠卷,數碼打印代替以外藥水沖洗等數碼相機同步出現的數碼成像處理、電子防抖、照片后期處理等技術。
2 工藝美術與攝影
工藝美術一般指手工藝品制作的藝術,通常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或目的性。工藝美術是一種造型藝術,它是制造出來的藝術而非天然。現如今,隨著幾次工業革命的興起與發展,工藝美術早已經超出手工藝的范疇,轉而同機器工業相結合。
工藝美術一般包括:特種工藝(陶瓷、琉璃、金屬器皿、漆器、雕刻等);工藝繪畫(水拓畫、羽毛畫、燙畫、貝殼畫、絲絨畫等);民間工藝(燈籠、河燈、泥人、糖人、剪紙、風箏、面人等);編結工藝(竹編、緯編、草編、棕編、麥稈編、繩編等)以及篆刻等。工藝品的首要作用是使用,所以早期的工藝品美學特點并不明顯,但隨著人類生產技術的提高和生活的豐富,人們對日常使用的這些物品有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審美。
所以,作為一件美術品工藝品兼具實用性和造型美觀的特點。隨著工藝品的美感提升,它逐漸受到攝影家的青睞。攝影作為一個介于藝術與非藝術之間的存在爭議的門類,越來越大眾化。有一點不可否認,那就是它是一個絕佳的藝術承載途徑。就這樣,工藝美術與攝影完成了牽手。
3 工藝美術攝影發展現狀
工藝美術作為從古至今一步一步發展而來的藝術形式,可謂是傳統文化的不二載體。它擁有豐富的素材和表現形式,按理說人們應該會視為瑰寶,然而現實中它的發展并不盡如人意,人們更多地關注著自然風光、人文景點,很少有人專注于工藝美術的攝影創作,致使理論研究更加稀少。
究其原因,就是工藝美術在完整保留傳統的同時,不可避免地與時代潮流脫軌,藝術是一脈相承的,可藝術家是有年代的,對于新時代的攝影人來說,那些稀奇古怪的工藝美術“不好玩”,于是就鮮有問津,要想突破這個障礙就要在工藝美術的表現形式、文化符號上下功夫,比如在瓷器的釉畫上放一些現代元素,瓷器除了做瓶瓶罐罐之外做一些標志性建筑外形之類的以此吸引年輕的攝影者把目光聚焦過來,這樣做并不是對傳統的破壞,反而是一種繼承和發展。
4 數字時代工藝美術攝影的變化
4.1 數碼相機提升了工藝美術的趣味性
傳統工藝美術的發展滯后,就是因為傳統沒有和時代有機結合,缺少受眾,要想在當今時代繼續發展就必須不斷革新,在保留基本的風格或者形式的基礎上融入時代元素、現代符號,打造成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這就必須借助新鮮的傳播媒介展示這種新舊結合的魅力。
數碼相機就是這樣的存在,數碼相機的出現讓許許多多追趕時尚的人重新發現了傳統工藝美術的美和投身工藝美術攝影創作的樂趣。
4.2 數碼時代人們的攝影文化發生改變
數字時代的來臨,縮短了普通攝影愛好者和專家之間的距離,攝影技術變得不再遙不可及,數碼相機普及的時代,幾乎每個人都能在不經培訓的前提下拍出自己滿意的照片,攝影從一個專業名詞變成了大眾享受,攝影文化就此改變。
普通人的攝影不再那么神圣和遙遠,任何時候想拍就拍,人們把攝影作為一種愉悅身心、記錄生活的方式, “攝影生活”也因此廣為傳播。需要說明的是,這種文化現象的出現,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因為它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這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側面反映。但是,這種娛樂攝影也使人們出現攝影疲勞,體現在人們攝影作品的低俗化、淺顯化和平面化。
攝影向來是作為一種藝術傳播或者藝術再現的手段,然而,數碼時代,諸如PS的出現,使得這種再現變得缺乏真實性和可靠性,換言之,這已經和攝影最初的目的相背離了,當然,這些所謂的作品,也不算是攝影作品。
4.3 數碼時代攝影促進工藝美術的發展
我們都知道工藝美術的發展為攝影提供越來越豐富的素材,然而,數碼時代攝影本身也能反過來促進工藝美術的發展進步。
因為一件好的攝影作品,經過我們的攝影、處理可以應用到工藝品的制作中。比如,一副美麗的山水風光圖,經過我們的攝影創作進而通過計算機處理,就能把照片中的圖案應用到瓷器、彩繪、漆器等。
我們最熟悉的,搪瓷臉盆,底部都有漂亮的美術作品,還有定制的水杯,那便是直接把個人照片燙印在工藝品上。當然,攝影對工藝美術的這種促進不是一種照搬式的促進,設計師將一件攝影作品應用到自己的產品上時往往要經過一般處理,使得其融入自己的思路這個過程便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所以說,數碼時代攝影對工藝美術的促進是一種良性作用式的促進。
5 數字時代工藝美術攝影存在的問題
在過去的膠卷時代,攝影追求的是一個前期過程,也就是說攝影者選景、調焦、按快門這一套流程。當快門按下的那一剎那,一個作品就宣告完成了,至于沖洗照片也只能選擇是否保留它而不能對它做出任何改變。也正因為這種不變性,攝影有一種捕捉真實的樂趣,美好的事物轉瞬即逝,記錄下來往往是一種特別滿足的事情。然而,數字時代攝影卻偏向了后期。合影缺人怎么辦?6個空位置做后期。照片上有瑕疵怎么辦?后期做掉。眼睛沒有睜開怎么辦?后期可以調大。至于調色彩、調明暗就更不在話下了。于是乎,整個攝影過程的重頭戲成了后期處理,前期的拍攝好像壓根沒有存在的意義,拍的好不好也沒關系了。
這樣,就失去了攝影捕捉真實的樂趣。因為此時的攝影已經沒有真實性,捕捉到的有可能是假的,沒捕捉到的也可以做上去。而對于工藝美術攝影來說,本來是工藝美術和攝影藝術的一個完美結合,到了數碼時代,攝影技術已經失去了客觀性,故而工藝美術的美感也失去了原有的魅力。拍到再完美的藝術品也不如一個特效來的更有沖擊力,同時對于攝影師來說,攝影技術的比拼也變成了后期的能力的比拼,而攝影本身的意義就淡了。
6 結論
總而言之,數碼時代的到來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它作為一種技術本身沒有對錯,也沒有利弊,關鍵是怎么用,怎么理解。值得肯定的是數碼技術的出現,大大降低了攝影的設備成本和攝影的技術難度,使得人人有機會接觸攝影,這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利;對于工藝美術攝影來說,數碼技術的出現為工藝美術重新煥發時代風采起到了助推作用,也為從事工藝美術創作的創作者提供了大量的鮮活的美術素材。
不好的一面就是數碼技術的普及改變了攝影的初衷,丟掉了攝影本身的樂趣,使得攝影不再具有真實性;同時因為攝影偏向后期,使得工藝美術攝影也不能客觀地再現工藝美術的魅力,我想說,數碼時代工藝美術攝影總體是大有可為的,我們一定要善于利用科技的有利因素,同時也要意識到一味地追求新科技,可能給工藝美術這門藝術帶來的不利影響進而使得工藝美術可能面臨再次失寵的危險。
參考文獻
[1]周祥蕾.數字攝影技術影響下的傳統攝影發展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5(6).
[2]田明潔.數字時代攝影技術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科技,2017,30(7):284-286.
[3]王文娟.高職高專攝影教育的改革與創新[J].文教資料,2013(25):80-81,101.
[4]曹昆萍.數字技術下高等藝術攝影教學模式改革探析[J].學園,2017(20):5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