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
——建設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重慶超級計算中心、人工智能實驗室、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大科學實驗室等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建設一批市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技術創新中心、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爭取國家在我市布局產業創新中心。
一座城市要創新發展,必須構建各類創新平臺。 這些創新平臺,是圍繞創新資源打造的“一站式”服務集成。現在,它們正在持續發力。
2017年11月17日,重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宣告成立。
創新中心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實施后,國家積極推動的新型創新平臺。這種創新平臺能夠更好地整合產業資源,攻克產業共性難題。
在汽車制造領域,智能網聯汽車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集成品,研發、生產這種汽車,是整個產業的發展方向。
重慶作為中國汽車制造的重鎮,面對激烈的競爭,要想不掉隊,創新是唯一“砝碼”。
成立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可以激活汽車制造的創新要素,抓住產業發展的先機。
在重慶市經信委的組織下,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開始組建重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建設方案的起草團隊。
經過多次研討,2017年2月17日,重慶市經信委發布了《關于公布重慶市制造業創新中心試點籌建名單(第一批)的通知》,決定由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籌建重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
重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成立后,將有助于填補智能網聯汽車核心技術的缺失,減少關鍵零部件依賴國外進口的程度,促進整個產業由小變大、由大變強。
重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成立時,重慶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創新聯盟跟著掛牌。這個創新聯盟由研發機構、企業、高校共同發起。
兩個平臺同時成立,其目的是抱團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協同創新。
重慶智能汽車創新中心將根據創新聯盟的需求,協調整車制造企業與零部件企業的研發機制,培育、支持零部件企業進入整車的研發、生產。通過這樣整合產業鏈的資源,逐步形成共同發展的模式。
今后,將有更多創新要素在這里“發酵”。
前不久,有一段視頻在網絡上火了。
視頻里,一群人先后用繞口令、東北話、河南話、中式英文、印式德語“圍攻”一臺翻譯機,翻譯機幾乎零差錯地進行了互譯。
這臺翻譯機是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
科大訊飛是中國智能語音與人工智能產業的領先企業。之前,美國一家權威雜志評選出全球50家最聰明的公司。中國有8家公司入選,科大訊飛位列第一。
2018年2月7日,重慶郵電大學與科大訊飛達成合作,成立了重郵訊飛人工智能學院。
這是一個聯合創新的實體。它的組建是對標人工智能產業的國家戰略需求,順應重慶產業發展的需要。
一直以來,重慶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重慶市政府對產業發展有著清晰的規劃。科大訊飛愿意與重慶郵電大學合作,愿意扎根重慶,也是相中了這里的產業發展氛圍。
重慶是西部制造業的“老基地”,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為人工智能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
撬動廣闊市場,推動產業發展,最需要的便是創新型人才。
重郵訊飛人工智能學院成立后,將依托重慶郵電大學在信息通信領域的學科優勢,深度融合科大訊飛在人工智能領域一流的專家、技術、產業資源,著力打造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基地和創新成果研發中心。到2020年,重郵訊飛人工智能學院將培養該領域人才2100人,其中,研究生達900人。
這些人才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智囊”。今后,在重慶,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智力”為這個產業提供支撐。
戴在手腕上的石墨烯柔性智能手機;
實時監測血壓、心率的石墨烯智能手表;
具有抗感染、促愈合的石墨烯人工皮膚;
…… ……
2017年9月12日,重慶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五個項目成功簽約,總投資額達1075萬元。
石墨烯是一種黑科技材料,是重慶市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目前,重慶在石墨烯相關應用技術研發上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在石墨烯制備、石墨烯應用產品研發上,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這些項目的順利簽約,得益于重慶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獨特的運營模式。
這是一家企業化運營的新型研發機構,兼具企業化的科研院所與科研化企業雙重特征。
成立之初,它便致力于開展石墨烯應用的關鍵和共性技術研究,研發石墨烯應用產品,孵化和投資石墨烯項目和企業,促進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本次簽約項目中的“石墨烯高分子復合人工皮膚”,就是重慶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的科研人員合作,率先在國際上展開的石墨烯人工皮膚的臨床應用研究。
目前,通過技術攻關,他們已經成功制備出石墨烯—硅橡膠復合人工皮膚和石墨烯—聚氨酯復合人工皮膚,預計2019年推出正式產品。
“我們與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等60多家從事石墨烯科技創新的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企業都建立了合作關系,圍繞石墨烯在新能源、傳感器、復合材料、生物醫療等領域的應用進行了創新布局。” 重慶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煒說。
今后,這家公司還將牽頭成立重慶市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推動石墨烯產業集群發展。
從制造業的創新中心,到校企合辦的創新實體,再到企業化運營的研究機構,越來越多的創新平臺在重慶孕育、成長。
若是用一根線,將這些平臺串連起來,是怎樣的圖景?
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
用創新引領產業發展,把創新當作第一動力,是重慶的愿景,也是重慶的行動。
今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創新驅動是國策,要推動營造科技創新的生態“小氣候”,增加我們的虹吸力。
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重慶視察時就強調,五大發展理念,“創新”擺在第一位,一定要牢牢把創新抓在手里,把創新搞上去。
重慶一直在悉心營造創新的“小氣候”:成立集成電路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搭建開放式合作平臺;成立城市大數據聯合創新中心,助力智慧重慶建設;建成西南地區首家“中國數字解剖實驗室”,推動解剖學教學信息化 ……
如今,這些創新平臺已逐漸形成一種創新生態:一邊整合產業鏈,攻克技術難題,填補產業劣勢;一邊提升產品價值,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2018年2月5日,重慶成立城市大數據聯合創新中心。該創新中心由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成立,是城市大數據技術研究與應用方面的專業研究機構。
城市大數據聯合創新中心將開展時空信息、政務數據、物聯網數據等城市大數據相關領域的解決方案創新、標準規范制定和應用成果轉化工作。此外,在產業培育方面,它將整合城市大數據產業鏈,成為以時空信息融合城市大數據的綜合性解決方案的提供者;構建城市大數據聯盟,引領大數據行業發展,并利用已有的優勢資源,與國內相關機構開展多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2017年12月1日,重慶市小城鎮污水處理技術裝備創新戰略聯盟成立。該聯盟由重慶大學牽頭,十余家相關單位組成。
聯盟成立后,將搭建開放式合作平臺,深化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小城鎮污水處理技術與裝備創新平臺建設,促進重慶市乃至全國小城鎮污水處理技術裝備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為相關產業提供核心競爭力。
2017年10月21日,重慶市集成電路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重慶郵電大學成立。這是重慶市在集成電路產業領域首個覆蓋全產業鏈的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據了解,該聯盟的理事長單位為西南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秘書長單位為重慶郵電大學,首批成員包括西南集成、金山科技、中航微電子、中科渝芯等十家企業,三所高校和兩家研究院所。
該聯盟成立后,將帶動企業、高校院所進行深度產學研協同創新,形成領域內具有持續競爭力的創新生態圈,為重慶實現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提供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