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發 謝小琴 譚詩賞
陽春三月,萬州區長嶺鎮安溪村的黨員示范產業園里,半人高的梨樹枝頭吐露新芽,村民王天樹正忙著對梨樹進行除草、施肥等春季管護工作。
王天樹是村里的一名無職黨員。兩年前,安溪村經過考察和論證,決定發展150畝“黨員翠玉梨產業示范園”,王天樹積極帶頭參與其中。
正是有了像王天樹這樣在脫貧增收中當好帶頭致富、帶領致富、帶動致富的“排頭兵”,激發了群眾的脫貧內生動力,使得安溪村的面貌煥然一新:荒山變成了千畝梨園,爛泥路變成了硬化路,后進村變成了區級先進村,還吸引了很多前來考察取經的外地人。
喜人的變化不止發生在安溪村。翻開近年來萬州區的發展成績單,有著眾多的精彩和難忘片段,而我們總能在其中看見高高飄揚的鮮紅黨旗。
現在要是聽人聊起黨的十九大,白羊鎮雙石社區村民熊德安也能插上幾句話了。
“去年冬天,有一場關于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宣講會就是在我家院壩里講的哩。聽完宣講后,我覺得農村今后可是大有作為喲!”熊德安的語氣中明顯帶著自豪。
近幾個月來,萬州區各級黨組織迅速行動,圍繞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針對不同領域的黨員,進行差異化學習。利用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書記黨課、支部主題黨日、“五分鐘微型黨課”等開展專題學習,同時借力互聯網廣泛建立QQ群、微信群交流學習,采取網絡傳學、上門送學等形式,解決流動黨員、老弱病殘黨員的學習難題。
為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萬州區組織區委宣講團、區“六進”宣講隊、“榜樣面對面”宣講團、“百姓名嘴”等宣講隊伍,結合文藝下鄉、“黨員廣場夜話”等多種形式,突出分眾化、對象化、互動化特點,用小節目詮釋大報告,用家常話講清大道理,讓群眾聽得懂、能領會。
如火如荼的大宣講,如春風化雨般滋潤人心,點燃了萬州這片大地干事創業的熱情。
2017年以來,萬州區持續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讓黨員思想教育得到了強化,黨內政治生活更加嚴肅,學做結合更加突出。
“必須率先垂范,才對得起黨員這個身份。”身為80后共產黨員的李周霞堅定地說。
李周霞是重慶三峽技術紡織有限公司細紗車間的一名普通員工,她不僅用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的工作收獲了全國“五一巾幗先進標兵”“全國紡織工業勞動模范”等諸多榮譽,還通過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帶出了不少業務能手。
“在新的工作崗位上,我會更加認真履職,不斷開拓新局面……”對于去年新提拔任職的恒合土家族鄉宣傳委員熊同正來說,2017年是讓他記憶深刻的一年。
熊同正從優秀村(社區)干部中定向招錄進入公務員隊伍后,繼續在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由于表現突出,2016年9月,熊同正又被提拔到恒合鄉任職。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他和村干部一道,全身心帶領群眾脫貧攻堅,前年一次性通過國家驗收。
事業成敗,關鍵在人。萬州區全面貫徹“二十字”好干部標準,緊扣區委戰略發展所需調兵遣將、排兵布陣,有效激發了各級領導班子和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競相趕超的內在動力。
這樣的良好氛圍,得益于萬州區始終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積極探索干部能上能下激勵機制,激發干部干事創業、勇于擔當的能動性。與此同時,還注重通過不斷完善考核評價機制,鼓勵區級責任部門力爭上游、晉位爭先。
2017年12月14日,在萬州區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百名專家“談體會話發展”座談會上,專家學者代表一致表示: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本職崗位上扎實工作,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獻智出力,再立新功!
2017年以來,萬州區堅持黨管人才,不斷推進人才集聚和作用發揮,強化人才項目建設,全力做好服務工作。通過積極深化“重點創新團隊支持計劃”,實施“萬州區科技創新人才支持計劃”,推進“緊缺實用人才支持計劃”,并積極推進《萬州區“平湖英才”計劃實施辦法》《萬州區引進緊缺實用人才暫行辦法》等政策出臺,有效提升了人才服務質量。
龍駒鎮是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也是萬州區貧困村和貧困人口最多的鄉鎮。
2017年9月,程鵬主動請纓,被重慶市國稅局派往龍駒鎮老雄村任“第一書記”。
人到崗、心到位、在狀態。隨即,程鵬就馬不停蹄地忙碌起來。
落實項目清單、完善責任臺賬、制訂村級規劃、出臺行動方案……以此為契機,龍駒鎮所有新到的駐村“第一書記”開展了比作風、比效能、比擔當活動。
“相信有黨組織作后盾,我們很快就能脫貧致富!”貧困戶們對來年的大變化充滿期待。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夯實基層基礎,筑牢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來,萬州區堅持固本強基、大抓基層,著力推進各級黨組織建設,不斷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通過黨建助推扶貧開發,促使貧困村舊貌換新顏,向脫貧攻堅“硬骨頭”宣戰。
“以前,我們村基礎設施差,基層黨組織人心不齊。”分水鎮八角村黨支部書記魏澤海說。
這樣的狀況,過去在萬州鄉村并不少見。為此,萬州區充分整合資源,把原本分散的土地和資金集聚起來,采取“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為各鄉鎮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出謀劃策。在此基礎上,整合項目資金,重點扶持一批造血村集體經濟示范點。
同時,還對作用發揮不明顯、缺乏責任感的村黨組織書記進行調整。2017年,區委組織部會同鎮鄉黨委壓實黨建扶貧責任,選優訓強村黨組織書記,讓70個后進基層黨組織全部實現轉化提升,全覆蓋培訓3000多名基層黨組織書記,整體提升基層黨組織負責人素質。
農村基礎得到夯實后,城市黨建的陣地同樣不能缺失。
為此,萬州區扎實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全區積極建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堅持以區、街道、社區組織“一體化”推進政治引領互聯互動,實現服務“一張網”推進資源整合共建共享,深入推進區屬國企黨建、非公組織黨建工作,推動黨建帶群建,鞏固群團改革成果。
持續發力黨建、筑牢戰斗堡壘,讓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更強,廣大群眾的獲得感也與日俱增。
從萬州主城出發,驅車行駛近一個小時,便可來到柱山鄉山田村。
如今的山田村,村容村貌干凈整潔,鄰里之間友愛和睦,農家院里笑語連連,黨員干部“沉下去”為民解憂的場景隨處可見。
走進山田村新修建的村級便民服務中心,計生服務、勞動保障、社會救助等窗口在開放式辦公室中顯得格外醒目。
這是萬州區圍繞“為群眾辦好事,讓群眾好辦事”,強力推進三級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個縮影。如今,在萬州區,區、鎮鄉(街道)、村三級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且規范化率達到100%。
全區三級服務網絡積極為黨員群眾代辦事項,解決糾紛,辦實事好事,幫扶困難黨員群眾,開展各類政策、法律和實用技術咨詢,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周到的公共服務。
面對新形勢和新問題,萬州區還積極推動基層黨建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進一步推廣“互聯網+黨建”和“智慧黨建”等做法,推進黨建引領的“網絡化+網格化+信息化”基層治理體系建設,整合資源凝聚起基層治理的合力,彌補了基層公共服務不足。
“治理系統網絡化、社會管理網格化、辦理流程信息化,是實現‘互聯網+基層黨建+基層治理的有效嘗試,畫出了線上線下融合治理的最大同心圓。”萬州區委組織部相關同志說。
除此之外,萬州區還助推落實“雙聯雙網雙值”機制,深化運用重慶群工系統,加強“三進村”,注重發揮電子商務、金融服務作用,管好用活服務平臺,做深做實做細聯系服務群眾工作。
如今,一系列的務實舉措,夯實了基層基礎,萬州經濟社會持續向好,進一步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飄揚的黨旗,成為平湖萬州的亮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