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珍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素養成為衡量人才價值的重要指標,培養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務。高校圖書館作為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主要陣地,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有效運用自身資源,滿足不斷發展變化的信息素養教育的需要,是一項重要課題。針對這一問題,文章對信息素養和信息素養教育的基本內涵進行了探討,分析了“互聯網+”時代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和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優勢,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創新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若干途徑。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教育;途徑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5.032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7)05-0156-05
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使當今社會信息化、網絡化特征更加顯著。特別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類信息的海量存儲與瞬息變化使得人們對信息的判斷與甄別更加困難,對信息有效挖掘和使用的難度也進一步加大。在這一背景下,信息教育就成為高校大學生必備的基礎素質教育。大學圖書館是高校信息儲存積累、數據資源建設、知識管理創新的重要平臺與中心,更是對大學生進行信息素質教育與培訓的關鍵部門和重要承擔者。那么,面對創新融合、萬物互聯的“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應如何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更新理念,搶抓機遇,有效運用自身資源、環境和文化優勢,加強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 是一項值得探討的關鍵課題。
一、信息素養與信息素養教育
1.信息素養的內涵
學術界對于信息素養的內涵有多種界定。信息素養的概念最初來源于圖書檢索技能的演變。1974年,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基率先提出了信息素養這一全新概念,并解釋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1989年,美國圖書館協會(ALA)下設的“信息素養總統委員會”在其年度報告中對信息素養的含義進行了重新概括:“要成為一個有信息素養的人,就必須能夠確定何時需要信息并且能夠有效地查尋、評價和使用所需要的信息”。[1]1998年,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提出了信息素養與學生學習相關的標準,包括信息技術、社會責任等,進一步豐富了信息素養的內涵。[2]2000年1月18日,美國大學和研究型圖書館協會(ACRL)在德克薩斯州召開董事會,對信息素養概念給出界定:“信息素養是指個人能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和有效地搜索、評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會議審議并通過了《美國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包括5大標準22項執行指標和87個表現效果[3]。該《標準》在國際上引起了廣泛關注與認可。十幾年來,隨著信息技術不斷進步和人文環境的巨大變革,過去的標準已經不能適應新信息環境發展的要求,2015年2月,ACRL在歷經3版修訂草案后,最終發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以下簡稱《框架》) ,將“信息素養”定義為: 包括信息的反思發現、理解信息如何產生與評價以及利用信息創造新知識、合理參與學習社區的一組綜合能力。[4]該《框架》充分反映了當前人們對知識創造與傳播的新模式和全球高等教育以及學習環境變革的深刻認識,積極倡導挖掘信息素養的巨大潛能,使其成為更加有深度和系統完整的學習項目。
我國相關專家學者對信息素養概念也有諸多的說法,基本定義如下:信息素養代表一個人具備信息獲取、收集、甄別、組織、利用、評價信息的能力。它涵蓋了對傳統知識信息的接受傳承、對新信息資源的發現、判斷、選擇和利用。在現代信息社會中,具備信息素養是一個人有綜合競爭能力的體現。[5]總而言之,信息素養就是在信息社會中人們所具備的處理信息的綜合素質,主要包括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四個方面:信息意識是指對信息價值的敏感度和認知水平;信息知識是指一切與信息有關的理論、知識和方法;信息能力是指人們利用信息進行檢索、評價、分析和管理以及協作創新的能力;信息道德是指在當前信息社會環境下個體所應具備的道德倫理和法律素質。[6]其中,信息意識和信息知識是信息素養的基礎與核心,信息能力是二者的體現,而信息道德是信息能力合理發揮運用的保證。
2.信息素養教育的界定
簡單來講,信息素養教育即是以信息素養培養為目標的教育。就目前來講,對信息素養教育的定義有狹義和廣義的兩種。狹義的定義是指在當前信息化時代以培養信息知識、信息意識,提升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法律水平為教學目標和任務的素養教育,具體主要包括 “電子文獻信息檢索”“網絡數據檢索與論文寫作”“現代信息技術”“網絡信息資源檢索與運用”“教育技術學”和“信息教育學”等教育課程。廣義的信息素養教育是指,與大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直接相關的各類型教育、實踐、培訓的統稱,如高校圖書館開設的“新生入館教育”“《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培訓”“中外文數據庫使用講座” “網絡信息導航培訓”等。本文對信息素養教育的使用即是在廣義上使用這一概念。
二、“互聯網+”時代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
“互聯網+”時代,信息素養已經成為人才評價最重要的衡量指標之一,而在人才儲備成為一個國家戰略儲備和國際競爭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和決定要素的時代,培養具有較高信息素養的信息化人才對于整個國家的未來發展和人才培養戰略都具有重要影響。隨著信息素質教育在國家發展戰略中地位的提升,加強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提高大學生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水平,越來越成為現代社會對未來教育發展所提出的一項迫切要求。然而,目前我國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仍存在諸多問題,集中體現在信息意識薄弱、信息知識不足、信息能力偏低和整體信息道德水平有待提升等幾個方面。
1.信息意識薄弱
2017年,在國家信息網絡數據統計中心對全國不同地區36所高校在校大學生信息素養的調查報告中顯示:當前多數大學生已經認識到信息尤其是網絡信息對當前信息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價值。但大多數同學在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內容和類型時,往往不具備充分的信息甄別和評判能力,缺乏對有價值信息的覺察力和敏銳度,不善于從海量信息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對信息尤其是網絡信息的關注主要集中在本學科專業和自己業余愛好相關的內容上。對于存在于網絡信息中的寶貴資源,如網絡電子文獻、數據庫資源、虛擬資源等的價值和作用缺乏認識, 信息意識和科研意識薄弱。
2.信息知識不足
對信息知識進行分類,可主要分為基礎信息知識、信息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知識。國家信息網絡數據統計中心2017年調研結果表明,大多數大學生對基礎信息知識的掌握基本到位,但大多數學生只能通過網絡閱讀簡單的外文文獻,尤其是對自身專業以外的外文文獻和資料比較陌生。在信息理論知識方面,大多數大學生對信息本質、特點及其流動規律缺乏清晰的認識。而在信息技能知識方面,針對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大多數大學生能夠找到適當的信息源對之加以認識并據此探尋解決辦法,但很少有學生系統了解信息檢索的相關知識和理論。
3.信息能力偏低
大多數大學生具有明確的表達信息需求的能力,能夠通過不同的信息途徑尋求獲取相關的信息源用于問題的解決。但總體來說,不同的大學生獲取和利用信息源的能力參差不齊。一些大學生能夠熟練使用“專業搜索引擎”搜索所需信息,但有些大學生不知道如何利用學校網絡中豐富的網絡資源, 信息檢索技能不強, 僅習慣于利用傳統紙質文獻, 而利用電子資源和網絡資源的能力較差。不會通過圖書館獲取校外文獻資源以及電子數據資源。除此之外,大多數大學生對有效信息甄選和辨別能力不足,能對所獲取的知識做到科學評價的較少,在此基礎上能對所獲取的信息進行有效整合的更是少數。
4.信息道德水平有待提升
大學生信息道德水平具體體現在其信息活動目標是否與社會整體目標相協調;其在信息獲取和使用方面是否承擔了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其是否遵循國家相應的信息法律法規,并自覺抵制信息違法行為;其在信息獲取方式上是否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恰當使用與合理開發信息技術,做到既保護自身信息安全,又維護他人信息權利等。由于網絡傳播的開放性、便捷性、隱秘性與虛擬性, 網絡上的行為和表達往往不受現實社會中道德倫理法則的束縛,道德素養不高的人往往以虛擬的網絡為掩護做出不符合道德規范的事。更有甚者通過網絡的便利渠道傳播惡俗文化、病毒文件、利用網絡盜竊他人隱私,侵害他人財產安全,這些情況在大學生群體中也有所發生。國家信息網絡數據統計中心的調查結果也表明,當前大學生對信息在網絡安全上相關的法律法規,包括知識產權、個人隱私、信息安全等法規文件的了解非常少。一般來講,大學生在互聯網上基本能做到遵紀守法、文明交流,但能做到尊重他人利益,完全根據相關道德規范和法律法規的規定獲取信息的學生則相對較少。
三、“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優勢
圖書館是社會信息和知識的組織、分析與服務機構。大學圖書館是高校信息儲存積累、數據資源建設、知識管理創新的重要平臺與中心, 更是對大學生進行信息素養教育與培訓的關鍵部門和重要承擔者。在“互聯網+”時代,作為高校文獻信息中心的圖書館應充分利用資源、技術和環境等方面的優勢,有效開展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1.信息資源優勢
作為高校的文獻資料中心和數字信息中心, 高校圖書館一般具備充足的館藏資源。而且隨著近年來大數據、電子網絡信息技術的引入以及數字文獻資源的共享和建設, 圖書館一般儲備了高校中最豐富的文獻載體和信息資源庫,除儲備了最豐富的紙質資源(書籍、期刊、報紙等)外, 還購置了大量電子數據資源(例如電子書、電子期刊、光盤以及各類數據庫等)以及多媒體教學輔助系統等非傳統型文獻。圖書館所擁有的豐富資源可以為信息素養教育的開展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保障。
2.信息環境優勢
圖書館本質上為大學生創造的是綜合性、多維度的閱讀環境,在其所創造的閱讀環境里, 大學生不僅可以獲取大量的閱讀資源,而且還能體驗到圖書館工作人員優雅的風范、熱情的服務、敬業的精神,等等。這是一種潛在的素質培養和激勵氛圍。從這個意義上講,圖書館在信息素養教育上擁有其他教學部門所無法比擬的優勢。更關鍵的是,圖書館擁有電子檢索、信息查閱的諸多電子設備和電子閱覽室等軟硬件條件, 利用這些設備和場地對剛剛入學的大學生開展信息素質教育和相關專題講座,對其形成正確科學的信息素養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3.信息技術優勢
為適應大數據時代發展的需要, 許多高校在財力、物力和人力等各個方面加大了對圖書館的綜合投入。大數據、云計算、自動化網絡等技術手段的引入和廣泛應用, 使圖書館在信息檢索、數據查詢、資源獲取等方面具備了強大的技術優勢。除了原有的電子閱覽、網絡檢索、聯機應用等形式的服務,圖書館當前已經能夠實現校際、省際甚至國家之間信息的無障礙的傳輸和共享,通過圖書館所獲得信息資源的巨大體量是通過其他途徑遠遠達不到的,圖書館所具有的軟硬件設施還能為遠程信息教育的實施提供基本的技術支持,這些都是圖書館開展信息素質教育所具有的技術優勢,也是對大學生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技術保障。
四、“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實現路徑
自1984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在高等學校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的意見》的通知以來,高校圖書館就一直承擔信息素養教育的工作,信息素養教育已成為高校圖書館的一項重要服務內容。[7]2015年12月,我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第6章明文規定:“圖書館應重視開展信息素質教育,采用現代教育技術,加強信息素質課程體系建設,完善和創新新生培訓、專題講座的形式和內容”。[8]那么,高校圖書館作為知識組織和信息服務機構以及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陣地,應如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需求,積極探索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實現路徑,滿足社會對高素質信息化人才需求,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主動開發具有互動性、深層次的信息素養教育模式,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1.積極開展多維度的信息教育教學,啟發大學生信息意識
首先,利用新生入學教育的機會, 在入學教育中即開展信息素養教育。主要以信息常識教育和自身館藏資源普及教育,把自身概況、儲藏文獻資源情況、文獻布局、服務功能、電子數據庫及其使用方法等內容做成電子課件,由圖書館專業人員講授給新生,使他們在頭腦中初步形成對圖書館的感性認識,了解圖書館各類資源的儲備情況,掌握基本的文獻查詢檢索技巧,具備基本的圖書資源利用能力。同時,“在教育過程中進行實地操作和演示,并不失時機地進行信息素養的啟蒙教育, 提升學生的信息價值意識和信息安全觀念, 讓他們充分認識到信息資源的寶貴,同時意識到互聯網絡的風險與不足?!盵9]其次,針對大學生特點舉辦相關類型的專題講座,使學生了解圖書館學、信息科學方面的基本知識,以及常見應用軟件培訓、機讀目錄檢索培訓等方面的應用技能。使他們有效掌握圖書館信息運用方面的知識,以及網絡資源檢索運用的技能, 豐富信息運用基本知識。
2.切實加強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保障體系建設
首先,不斷加強圖書館館藏資源、電子信息資源、數據庫合作資源建設??茖W選購學術價值、藝術價值、收藏價值較高的圖書文獻和電子資源,拒絕引入粗制濫造、虛假無趣的書籍資料,幫助學生和老師把好第一道選擇關卡,杜絕資源浪費的同時使學生能從優秀的文獻資源中獲取優秀的精神食糧。根據學校自身定位和學科特色,建立針對重點學科的特色館藏圖書室,收集各學科最前沿的學術信息資源。其次,依托信息技術建立校際文獻共享體系和文獻傳輸保障系統。對高校圖書館信息化建設提供技術和軟硬件投入上的支持。構建覆蓋全校園的校園無線網絡。在圖書館主頁上增設信息素養教育的專題和用戶使用指南, 提供軟件下載服務、數據庫索引服務、網站鏈接服務等。此外,還可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信息技術優勢為大學生提供訂閱、搜索引擎訂閱、網摘服務、博客等多元化信息服務;針對大學生特點構建個性化信息服務平臺,為大學生提供全新、便捷、人性化的信息咨詢和檢索服務。這些措施不僅可以使圖書館為學校師生提供更優良、更周到的多元化、個性化信息服務,而且也可以使大學生在其中受到信息素養教育,為其提供自身信息素養提供巨大支持。
3.充分重視信息道德的培養和法律規范的教育
互聯網是把雙刃劍,在網絡這個海量信息交流平臺中既有無比豐富的數據資源,也充斥著大量色情恐怖低級趣味,不利于國家穩定、社會發展和個人品格培養的不良信息。所以,大數據時代的信息素養教育除了基本的信息技術培訓之外,還需要加強對大學生社會責任、公共精神、個人自信、獨立自主、誠實守信等道德品質的培養。信息時代對多元化的價值觀不等于對公民個體言行的放縱不管。高校素質教育必須為大學生形成正確信息倫理道德觀念和自律精神提供支持,要使學生防微杜漸,絕不參與非法網絡活動。與此同時,高校還要塑造學生的信息安全意識,要讓他們知道如何抵御網絡詐騙、隱私侵犯等各類網絡犯罪活動。信息利用的過程中涉及到諸多社會、經濟和法律問題,例如:知識產品保護及版權問題、信息安全等問題。這些在我國頒布的著作權法、專利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中都已經有明確規定,圖書館在信息素養教育中,應注意在學生中普及相關的法律知識,同時還可以將世界通行的相關條例和我國的法律法規及其體現的法治精神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具備合理合法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4.不斷改進大學圖書館的管理體制,提升圖書館館員信息素養
首先,要正確運用系統科學的管理方法,變革原有工作方式,創新服務項目,建立多元化、個性化服務模式?!镀胀ǜ叩葘W校圖書館規程》明確提出“高校圖書館應在管理中樹立共建共享的觀念,以發展的觀點不斷更新管理思想,變革管理體制,實現事業的整體化發展?!盵10]管理創新主要包括圖書館內部管理組織和管理模式創新?!盎ヂ摼W+”時代對圖書館內部結構的變革提出緊迫挑戰。高校圖書館應順應時代要求,改革傳統的采編、流通為主的部門結構,設置以業務建設機構和信息服務部門為主體的組織結構。業務建設機構主要肩負電子數據庫建設、信息數據庫建構和圖書吸納、引進典藏等工作,信息服務部門則以提供數據信息咨詢、檢索和各類文獻的借閱流通服務工作為主要職責。其次,大力提升圖書館工作人員的信息素養,充分重視并不斷加強網絡信息知識與網絡道德倫理的學習與培養。對此可針對高校圖書館教師開展信息素養繼續教育和專業培訓,使其具備創造性利用網上信息服務教學的能力,學會依據圖書館的軟硬件設施創設信息素養教學環境。同時,在培訓中一定要對受訓館員強調信息教育觀念的轉變,使他們能夠全方位地感知、領悟教學環境、手段、教學對象的根本變化,愿意根據變化的條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范一文,倪睿,馮一宇.“互聯網+”時代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7(5):125-126.
[2]尹益民,胡雅凌.開設“大學圖書館利用”課培養大學生的信息素養[J].圖書情報工作,2015(S1):226-228.
[3]王紅,丁媛,李晉瑞.網絡環境下高校讀者信息培養研究——以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刊,2017(1):54-57.
[4]清華大學圖書館.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EB /OL].[2015-07-25].http://lib.tsinghua.edu.cn/dra/.
[5]劉桂清.大數據時代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深化與拓展[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1):187-189.
[6]王慶英.論“互聯網+”時代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6(13):43-44.
[7]葛敬民.文獻檢索課開設30年的回顧[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4):98-102.
[8]袁紅軍.基于創客教育的文獻檢索課教學創新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6(7):46-50.
[9]段麗君.高校圖書館在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中的作用[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171-172.
[10]徐爽.論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責任編輯:張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