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是在幼兒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場景,在幼兒園的日常同樣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正確的引導孩子積極地參加戶外體育活動是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第一步,本文針對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組織與實施
在現有的教學領域中,教育學者往往將幼兒的身心安全放在第一位,強調幼兒的健康的成長,但在幼兒園戶外體育互動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這就造成了教師片面的注重幼兒的安全身心方面,往往忽略了幼兒在活動中的正確引導,使得在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中孩子毫無意義的玩,從而錯過了最好的引導機會,那這樣的戶外活動變得非常失敗。
一、 戶外環境的選擇
現在受到社會生活的限制,絕大部分幼兒的生活環境被局限在家庭這一活動范圍,幼兒園是孩子活動的小樂園,孩子白天的大部分時間是在這里度過的。鑒于幼兒的身心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擾,對于戶外環境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在幼兒活動的范圍內應盡量避免危險地域,要利用幼兒園現有范圍,爭取小空間大利用。合理規劃現有空間,實現從整體到布局的全面開發,展現區域的探索價值,形成和諧的統一整體。科學的合理劃分戶外活動區,切實從孩子本身出發,讓孩子在能夠在活動區域內,獲得充分的活動樂趣。
二、 內容選擇多樣性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幼兒對于新奇事物充滿好奇心,對于未知事物充滿了探索的欲望,有了興趣才會讓孩子有了參加活動的動力與積極性。正確地選擇戶外活動,在這個基礎上從而能夠全方面地引導孩子身心體能全方面的發展。
(一) 器材選擇
根據活動內容的差別和幼兒能力的差異而選擇不同的器材,器材種類不應繁多,否則不利于教師組織活動,也使得幼兒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大班的孩子好奇心重,利用多余的布料制作沙包,舊報紙制作飛機等方式,引發戶外活動的趣味性。器材可根據孩子的興趣做出調整,一定要保證孩子的活動空間,這樣的活動才具有可塑性和多樣性,讓孩子更積極地參與進來。
(二) 內容選擇
幼兒對于生動形象的事物最感興趣,他們喜歡想象、喜歡模仿,向往童話的世界,尤其是大班的幼兒,他們不再只追求鮮艷明亮的外表,因此在準備幼兒戶外活動時,老師應該以幼兒的眼光看世界,站在幼兒的立場出發。
老師可以將在課堂上講到的各種故事情節,如:“小烏龜搬家”“龜兔賽跑”等各種小故事穿插到活動中去,這樣既能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又能調動幼兒的學習主動性。
(三) 活動方式
幼兒的身心發育,不只是單單的以游戲、學習為主,應該更加注重孩子的性格培養。老師在選擇活動內容時,可以適當地將情景活動與活動方式相結合,選擇以競賽的方式或者以集體的方式等,這樣既能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樂趣,又能夠充分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讓孩子的天分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現。
三、 老師的正確引導
老師在幼兒的戶外活動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幼兒戶外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主要來自老師的調動,這就需要老師的精心設計。在活動之前,老師應該考慮到戶外活動所需要的條件,活動中遇到的各種情況,活動之后孩子在活動中的收獲等方面,切實為孩子的身心發展做一個整體的規劃。
(一) 換位思考
老師在整個活動中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通過每一個孩子的行動把握孩子的內心想法,理解孩子的獨特感受,同時活動中的老師不是一個引導者,而更應該是一個富有童心的游戲伙伴。對于膽小、不愛動的孩子,老師應該積極地去引導孩子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來,對于遇到困難的孩子,老師可以進行適當的指導,確保每一個孩子在活動中都會參與進來,并能在活動中受益。
(二) 良性引導
幼兒園的孩子正值善于模仿的年紀,老師的每一個舉動都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感受,這就要求老師在活動中,善于捕捉每一個孩子的細節,并有針對性地以正確方式來引導孩子。一位老師的不良行為也許會影響孩子的終身,同樣一個健康向上的行為動作也會讓孩子受益無窮,這也要求老師在參與過程中有著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四、 活動后的分享與交流
(一) 分享快樂
戶外活動后,每一個孩子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幼兒之間會有說不完的話,這時老師可以組織大家相互交流,分享活動中的收獲,同時對人、事、物樹立一個正確良好的態度,讓孩子享受集體所帶來的美好感受。讓每一個孩子都有目的的、選擇性的吸收別人的經驗,提升自己,讓孩子在一個集體中學會分享的樂趣。
而此時的老師也可以在與孩子們的交流中,捕捉孩子們在傾訴時孩子感興趣的一方面,并在日后的活動加以采納。同時將活動中孩子表現出的閃光點,以夸贊的方式提出來,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良好的行為為自己帶來的光榮。
(二) 針對性指引
老師在結束后要注重每一個孩子的差異,對每一個孩子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對于表現好的孩子要及時獎勵,并肯定其創意和想法,而對于表現不主動的孩子,老師可以選擇性地提出一些啟發性的建議,必要時帶其一起玩,逐步樹立他們的自信心,爭取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良好的收益。
五、 結束語
真正地組織好一場幼兒的戶外活動,并具體實施成功,是由很多因素組成。以上這些方面是活動老師往往忽視的幾點,當然大班的幼兒已經不單單局限于模仿老師的動作,這就更需要老師用心的設計每一個環節。把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教師在組織體育活動時,應引導幼兒在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去感知、操作、探索、發現,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要讓活動成為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而不要變成是教師教的過程,同時利用一切契機,發揮教育資源的綜合效能,不斷增加幼兒的活動密度,擴大活動廣度,提高幼兒參與度,使幼兒在增強運動能力的同時,在豐富多樣、積極愉快的戶外體育活動中,積極主動地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從而獲得主體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高蓉.幼兒園大班晨間活動游戲化的開展及實踐的研究[J].科普童話,2017(07):16.
[2]幼兒園每天一小時戶外體育課程、培訓、器材三合一整體解決方案[J].學前教育,2017(02):3.
[3]趙亞紅.幼兒園大班戶外體育活動區域的創設[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2016(Z3):75-77.
[4]廖正芳.幼兒園大班戶外體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J].好家長,2016(02):56-57.
[5]鮑茜遷.幼兒園體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考試周刊,2014(32):195.
作者簡介:
范洪艷,貴州省遵義市,遵義市播州區尚嵇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