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要求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僅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工作,培養學生優秀的學科素養。當前社會發展需要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素質教育工作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養成正確的學習、生活態度,擁有優秀的發散性思維能力與創新性思維能力,為長久的學習之路奠定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素質教育;方法
一、 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缺乏素質教育內容,教師的工作重點完全放在提升升學率上,習慣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理念,沒有去了解學生真實的語文學習困惑與需求,課堂教學氛圍較為枯燥,學生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來。例如,在學習《木蘭詩》的時候,教師往往就是把課本內容讀一遍,簡單的講述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隨后布置相應的課后習題作業,但是這種教學模式根本無法讓學生感受到《木蘭詩》中所要表達的愛國情懷,對所學到的課本知識沒有透徹的理解和認知,非常不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二、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素質教育的方法
(一) 合理選擇教學模式,尊重學生個性化差異
因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如果采用統一的語文教學模式,會讓很多學生無法跟上教學進度,所以教師需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
例如,在學習《春》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讀全文,然后引導學生找出文中的“擬人手法”,從而學生找到“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教師要繼續提問用“鉆”有什么特殊的效果,然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回答:用“鉆”能夠把小草比喻成像人一樣擁有頑強的生命力。教師要依據學生實際的學習水平設定不同的學習模式,例如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要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到文章中去思考、分析,而對于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多瀏覽課外優秀語文素材,教師適當地對學生展開指導與點撥。
(二) 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引導學生養成健全的人格
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給學生書本教學內容,還要善于去挖掘課本中存在的人文內涵,培養學生優秀的人文素養,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將來可以為社會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師首先需要挖掘課本教材中存在的人文精神,其次還不斷拓寬學生的語文知識面,鼓勵學生多多去閱讀一些課外優秀的素材,從中感受人文精神,從而擁有崇高的追求與理想,比如,《平凡的世界》《巴黎圣母院》《簡·愛》等,引導學生善于去發現文中存在的真善美。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投入自己真實的情感,這樣才能夠把富有詩意的課堂氛圍展現出來,用真情去感染學生,這樣學生才能夠對所學知識有更為透徹的理解與認知。
(三) 提升學生閱讀能力,擁有優秀的語文素養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學生只有擁有優秀的語文閱讀能力才能夠深刻理解文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要引導學生帶著感情去閱讀語文課本,這樣能夠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不會僅僅停留在字面意思上。例如,在講《背影》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帶著感情去閱讀課本,當讀到“蹣跚”這個詞語的時候,學生可以更深入的感受一下為什么要用“蹣跚”來形容文中的父親,通常情況下學生僅僅認為是文中父親的年齡大了,走不動了,根本不會感受到作者對父親難以割舍的真摯的感情,學生只有擁有優秀的語文閱讀能力,才能夠對課本中所要體現出的隱含情感有深入的了解,從而能夠產生熱愛家庭、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四) 開展微課語文教學,增添課堂趣味性
目前信息技術廣泛地應用在人們的生活、工作中,在教育行業就出現了互聯網+教育的教學模式,其中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具備著較強的優勢,能夠為學生營造優秀的課堂教學氛圍。微課可以把課本內容以圖片、聲音、視頻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有豐富的感官體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學習“沁園春·雪”的時候,教師可以把課本內容采用視頻的形式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其中也可以引入毛澤東影視劇中的片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在動態教學中對所學知識有更深的感悟,能夠把毛澤東作為榜樣,努力向上,將來可以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教師可以在課下建立微信群,學生可以隨時在里面提出問題、分享一些優秀的語文素材,拓寬學生的語文知識面。
(五) 開展語文發展性任務,培養學生審美素養
在語文課本內容中存在很多藝術形象,其中包括感人的抒情色彩、生動的優美語句、引人入勝的意境等,這些都需要學生擁有優秀的審美能力才能夠感覺出來的,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開展發展性任務,培養學生優秀的審美素養。發展性語文教學任務是指學生能夠通過教師所布置的教學任務去感悟、思考,學習語文素材中的人物精神,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能夠在對比中體會到文中的人物精神,例如,在學習《少年閏土》的時候,閏土和其他公子哥就形成鮮明的對比,閏土憨厚老實、知識豐富、活潑可愛,而少爺們屬于鼠目寸光的風流人物,然后引導學生要學習閏土那種聰明能干的精神,有一個健康活潑的靈魂。其次,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想象中拓展文中所要表達的意境美,例如,在學習《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作者那種借景抒情的感受,充分拓寬學生的想象力,對文中優美的句子有正確的審美,比如,“春暖花開的長江兩岸,彩蝶翩翩起舞”等,讓學生在想象之中提升對美的感悟。最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善于在閱讀中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感受文中優美語句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首先需要細讀文章,去尋找文中的重點語句,然后在富有感情的閱讀中抒發情感,例如,在學習《憶江南》的時候,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了詩人的思鄉之情。總之提升學生的語文審美能力是素質教育中的重點工作內容,學生只有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才能夠擁有健全的人格和人生價值觀。
三、 總結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工作,包括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讓學生能夠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對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更深的領悟,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將來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把學生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對象,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化差異,不斷完善語文課堂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劉毅.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12):75.
作者簡介:
蘇娜,河北省滄州市,滄州市泊頭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