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在互聯網+教育的大背景下,對于我們廣大教師而言如何以信息化教學手段為載體來實現教育的信息化、現代化、智能化顯得尤為重要,而網絡學習空間的建立,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豐富了教師備課手段,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皟灲掏ā睌底纸逃Y源服務平臺在我校運行使用已有多年時間,在這幾年的時間里,全體師生共研共享,互惠互利,全校師生盡享網絡平臺的優勢資源,運用優教通資源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力,推動了教育教學的全面良性發展。
關鍵詞:優教通;網絡學習空間;優化教學
網絡學習空間是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深度融合的有效載體,是教師信息素養與教師能力水平提升的平臺,也是優化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下面我將結合我校實際來談談如何運用網絡學習空間優化教學。
一、 充分的課前準備是優化教學的前提
(一) 建立資源庫,豐富課堂資源,優化教學資源
自從2007年農遠工程走入我校,到今天的“優教通”數字教育資源服務平臺在我校的安家落戶,我們學校一直在組織教師探索信息技術環境下資源庫的建設,恰巧優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這樣的平臺,我們各年級以備課組為單位,完成本年度的教案、課件、素材、微課的制作和上傳,已達到資源真正的共享。有些教師可能會想,優教平臺為我們提供了這么好的資源,為什么還要建立自己的資源庫或者知識庫呢,在這里我們會添加我們自己的特色,例如,我校的五步一清教學流程。這樣,在備課過程中,我們就不必要為找資源,找素材浪費很多時間。而無限的網絡空間,為學科教師提供了海量的、豐富的、優化的教學資源。
(二) 運用優教通平臺進行集體備課,優化教學設計
下面我以我們一個教研組為例來介紹一下,如何利用網絡學習空間——“優教通”為平臺來進行的一次集體備課,他們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實現了教學設計的優化。
首先,由教研組長在優教通的備課平臺上發起集體備課,設置課程目錄,在通訊錄中選擇備課成員,提出備課要求,本次備課的要求是個人主備,集體優化,主備教師選取優教通平臺中現有的教學設計、課件、習題等資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增刪,形成自己的教學設計、上傳到備課平臺當中之后。其他的備課成員就會在自己方便的時間里查看主備教師上傳的備課成果,認真研讀主備教師的教學設計,針對教學目標的確定、重難點的把握、教學流程的設計等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例如,李老師,趙老師可能都對設計的教學目標提出了修改建議,其他教師也可以對某一環節的處理突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和做法,例如。張老師對教學環節的設計提出建議,并且做了標注,就這樣一個教研組的教師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共同研討,直至形成最佳方案,這時主備教師根據研討結果修改自己的教案,形成最終的教學設計,進行第二次的上傳。上傳之后提交最終修改的備課成果,在班級的授課平臺上就可以使用了。
二、 課堂上注重與優質資源、精品資源深度融合,優化課堂教學
網絡學習空間的不斷開通,為我們提供了豐富、優質的資源,尤其是FLASH動畫生動直觀,交互性強,能為學生營造輕松高效的學習氛圍,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例如,我校的生物教師在講解《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時,播放了青蛙發育過程的FLASH動畫,動畫以形象有趣的方式演示了青蛙的發育過程,這樣直觀的動畫讓學生輕而易舉地掌握了所學知識。還有我們的地理教師岳老師在學習《從世界看中國》一章時,在課前利用網絡學習空間展示大美中國的景觀相冊,為學生營造美的學習意境,引起強烈的自豪感,自然過渡到新課,并間接地滲透了情感教育。
網絡學習空間優化了我們的課堂教學,讓我們的課堂教學寓教于樂,開闊視野,化抽象為具體。
三、 借助網絡學習空間,開辟課后學習新天地
“優教通”數字教育資源服務平臺在我校的使用,就意味著我校中小學“班班通”開始接入國內最先進的教育資源云服務平臺,標志著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我校的各科教師針對當天課堂上學生掌握不好的知識點,以作業的形式利用優教通平臺發布了出去。這樣,家長和孩子們在網上收到作業后積極回復,從作業當中可以看出,孩子在積極地思考,家長也在及時的關注,教師將一些優秀作業推薦到班級圈中,供全班同學借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共享教師提供的各種資源,而且能夠彼此協作、進行個性化學習并進行網上交流,達到了課后活動的目的。
眾所周知,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師最頭疼的問題,每次批閱七八十份作文,常常弄得語文教師心力交瘁,關鍵是這種傳統的批閱方式得不到學生的及時反饋,更不方便交流探討寫作上的困惑,學生提到作文任務更是望而生畏。那么我們如何利用網絡學習空間使問題得以解決呢?
起初,我校語文教師會把優秀習作上傳到博客空間,并附上點評,然后學生課余時間可以隨時登錄空間進行閱讀并留言,幾次之后,學生們都爭著搶著要得到上傳自己作文的機會,看到孩子們對作文的熱情,教師們有說不出的喜悅。為了更加方便學生閱讀交流,借助手機優教信使客戶端我們又開辟了一個新的空間,這樣隨時隨地學生用手機就可以在班級圈寫感受,發評論,交流寫法……例如,有一個孩子在評論里說“感謝王老師為我們構建這樣自由寫作的空間,三年來我們在這里一起學寫作,每天一起交流所見所感,見證我們成長的足跡”。還有一名學生的家長也在此留言“為孩子生活在信息時代感到欣慰,是網絡空間激起了孩子寫作的欲望”。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網絡學習空間讓我們一線教師深深地感受到了信息技術帶給教學的助力,它打破了傳統的備課模式,幫助我們實現了教學設計、教學資源的最優化,它打破了傳統的授課模式,實現了課堂結構的優化,它打破了傳統的課后作業模式,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師師互動、師生互動、家?;?,促進了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謝廣鋒.運用電教手段提高課堂效率[J].新課程學習(中),2014(01).
[2]蔣德勇.關于在網絡教育中實施過程性評價的探討[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03).
作者簡介:
王丹,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江縣七棵樹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