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是人們在生活中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度和體驗,是一種復雜的心理過程。從語文學科的性質和任務看,情感既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又是語文教學落實素質教育和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途徑,無疑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情感;語文;教學
那么,情感在語文教學中有哪些作用呢?
一、 情感是由學文通向悟道的橋梁
“學文”與“悟道”是語文教學的雙重任務。就一篇文章而言,作者是“情動而辭發”,讀者是“披文以入情”。換言之,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語言的內核。因此,教學時既不能架空情感去析文,也不能脫離情感去悟道。應該抓住問道的結合點,以“情感”為橋梁,通過文的教學,達到育人之目的。
例如:《林海》一文中有這樣一句:“大興安嶺多會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為使學生領悟其情感,我先讓學生輕聲讀文,并畫出表示擬人特點的詞語,然后聯系課文理解這些詞語所指的事物,接著啟發學生想象,至此學生仿佛親眼目睹了大興安嶺的景色,這樣景和情更和諧地融為一體。
二、 情感是學生步入情境的階梯
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具體生動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思想感情。“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應用各種媒體手段,設置適當的情境,誘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實踐表明,讓學生置身于課文情境之中,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愛好,從而深化認識,提高學習效率。
(一) 喚情入境
入選教材的每篇課文都是精心之作,飽含著作者濃厚強烈的思想感情。要使學生體會媒體手段,喚起學生情感,引入課文情境。例如:《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要帶領學生進入課文情境就要對作者的事跡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作一個了解,再創設情境,讓學生反復朗讀文中關鍵句,想象當時情境,這樣喚起學生進入預定的情感體驗。
(二) 激情入境
“興趣是學習的導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失為引導學生步入課文情境的有效方法。如教學《金色的魚鉤》一文,揭示課題后,教師隨手在黑板上畫一個魚鉤,并在它周圍畫幾條輻射線表示光芒。接著對學生說:“這金色的魚鉤,不僅凝聚了一位老紅軍對革命無限忠誠和堅定的信仰,而且表達了他對青年一代的無比關懷。”這到底是怎么回事?這樣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生發出了濃厚的求知欲望。
(三) 想象入境,情隨境生
想象是學習和獲取知識的必要條件。語文課文中大都具有形象生動的描寫,展示了優美感人的情境。因此教學中文名要緊扣這些描寫,啟發學生想象,就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例如教學《山雨》這一課時,就要充分啟發學生想象。通過想象進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中,本文不宜講析,重在學生的想象體驗。教學這一課時,我啟發學生緊扣文中的擬人化的描寫,發揮想象,進入作者描述的美妙境界。
三、 情感是連接師生關系的紐帶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的主要因素,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學生的目的是匯聚新知,發展能力;教師的目的是傳授知識,更是啟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向導,培養學生的智能。兩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辯證統一關系。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要擺正教與學的位置,搞好師生關系,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如何營造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筆者認為應在“誘”字上下功夫,因為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單純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具體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 教師要有一顆愛生如子之心
“愛生、敬業、奉獻”是每一位教師要具備的思想素質,在教學過程中作為向學生傾注愛的渠道。在平時的教學中關愛每一位學生,關愛每一位學生的成長,看到不同學生的長處和閃光點。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師把教學工作做得有情有色的基礎。只有學生信任熱愛教自己的老師,課堂上師生在課文中的交流啟發才能有效,學生也才會緊跟教師的步伐被教師帶入各種情境中。
(二) 教師要擅于協調班級內部學生之間的關系
師生關系和諧很重要,生生關系的和諧對促進班級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尤其是情感啟發上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情感啟發時,生生之間的討論交流也能對啟發學生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和諧的生生關系能促進課堂教學有序、高效開展,另外,班內學生關系和諧,在學習態度上也能互相影響。學優生也能幫助輔導后進生,這樣班級在一種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效果能達到最佳。
總之,語文教學中文本教學悟學生情境的啟發是很重要的,只有充分把學生帶入文本情境,學生才能獲得情感、情境的體驗,語文教學才能有效落實情感目標。而架好由文學通向悟道的橋梁、搭好學生步入情境的階梯、建設好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情感的紐帶才能有效開展語文教學中的由情入境、由境悟道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平.語文教學設計策略的繼承與探索[D].聊城大學,2017.
[2]岳建利.中國傳統文化與語文教材和語文教學的關系[D].天津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
王浪沙,貴州省仁懷市,仁懷市團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