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 嚴慶乾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論斷、新使命、新征程、新部署、新要求,為高校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運用好十九大精神匯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磅礴偉力,成為了的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工作。教育興則人才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通過對十九大精神的不斷研究、分析和發現,十九大報告思想深邃,內涵豐富,高瞻遠矚,是舉旗定向,凝聚力量的報告,是繪就藍圖、謀劃未來的報告,是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的報告。它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不懈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為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筑牢 整編 奏響 匯聚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054-0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個新的時代命題。準確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脈搏,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不竭動力。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扎實開展第二課堂教育工作,引領青年成長成才具有必然性。在教育教學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首先要解決如何培養人的問題,核心要解決好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高校開展第二課堂教育教學工作,從根本上說就是做好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愛學生、服務學生,從而達到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的效果。
2018年是全面貫徹和落實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適應新時代,聚焦新目標,落實新部署,必須開好局,起好步。從喜迎十九大,到護航十九大,再到全面貫徹和落實十九大精神,高校在第二課堂的教育教學中,以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為目標,以突出政治性,文化性為基本要求,不斷探索,積極作為,有極大的必要性和進步性。
一、舉旗定向,弘揚正氣,可為匯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好第二課堂建設磅礴偉力筑牢思想根基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我國教育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指南。
新時代的大學校園文化將直接影響廣大師生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操和價值判斷,對于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用先進的校園文化做好熏陶、影響和教育工作,建設什么樣的校園文化,是我們必須去思考去解決的重要問題。第二課堂在教育教學中為大學生們搭建平臺,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宗旨,開展主題教育,弘揚青春正能量,從而達到育人效果,具有集理論性、娛樂性、政治性、多樣性于一身的特點。大學生的思維活躍,想法多樣,有很強的創造性、自主性、隨意性和靈活性,很容易被不正確的想想所俘虜,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在第二課堂中進行主題教育,既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很好的方向引領,同時又保護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F如今,大學校園里各類文化不斷交融,多元文化不斷張揚,許多不利于大學生健康發展的錯誤信息也不斷涌入校園,比如:各類宗教潛伏式向學校不斷滲透不良文化,各類非正規網絡媒體轟炸式的向學校散播錯誤信息等等。這樣的現狀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好第二課堂建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此,在高校第二課堂的教育中通過不斷地、廣泛地、深入地學習十九大精神顯得尤為重要,只有扛牢這面精神旗幟,才能為現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正確的方向,為更加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
二、精修品格,錘煉隊伍,可為匯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好第二課堂建設磅礴偉力整編有生力量
高校學生要想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站穩腳跟,需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高校在教學實踐中,在不斷推進第一課堂教學改革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身綜合優勢,逐步完善學生課外科技文化、創新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系統,提升學生全面成長成才的第二課堂建設水平。
以十九大思想為指引,不斷鞏固完善“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向全體學生開展以讀十九大報告原文為主要內容的“讀經悟典”等活動,引導廣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不斷開展安全教育、形勢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專題輔導,形成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之間互動互補互融的人才培養特色。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大學生是祖國的接班人,生力軍,培養好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是一項重要的課堂任務。用十九大精神統一青年思想,武裝青年頭腦,指導青年實踐,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培養模式,從而為錘煉出優秀的青年隊伍打牢政治基礎,為達到提升大學生政治素養,理論素養,實踐能力的培養目標而不斷探索,為匯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好第二課堂建設磅礴偉力整編有生力量。
三、與時俱進,勇立潮頭,可為匯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好第二課堂建設磅礴偉力奏響時代最強音
高校第二課堂建設過程中只有不斷的推陳出新,不斷運用新思想武裝頭腦來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提高,才能保持高校的青春活力,不斷地推動工作快速的發展。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養的重要渠道就是第二課堂教學。用好這個主渠道,不斷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培養新方式,從而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和期待,為奏響時代最強音而不斷探索。通過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律,轉變工作中“因循守舊”的觀念,把第二課堂的思想政治引領工作做在前頭,以加強第二課堂政治教育為載體,及時更新教學內容,積極創新教育方法,開展一些類似于“幸福觀教育”、“微電影教學法”、“為青年發聲”等一套學生喜聞樂見的第二課堂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和創新性,不斷激發學生好聲音,為匯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做好第二課堂建設磅礴偉力奏響時代最強音。
參考文獻:
[1]吳伯志.因勢而動順勢而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社會主義論壇,2017年3期.
[2]丁良喜.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學習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精神[J].現代交際,2016年15期.
[3]許傳紅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困境與學情反思[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年7期.
作者簡介:楊偉(1988.2-),男,漢族,山西,碩士研究生,浙江工業大學,研究方向: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