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同建 韓香
【摘要】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注意從生活的源頭汲取活水,讓數學問題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從而讓學生體會:“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是我們每一個小學數學教師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標。
【關鍵詞】數學 生活問題 實踐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139-02
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是我們每一個小學數學教師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標。有一個五年級學生曾經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三人一同去住店,按照規定每人每晚收10元,于是每個人各出了10元,湊成30元。但店老板說今天搞優惠,三人只要25元就夠了,于是讓服務生退給三人5元,服務生認為5元沒法退給三人,就自己藏起2元,只退給每人一元。也就是說每人相當于交了9元,一共交了9×3=27元,加上服務生藏起的2元才29元,還有 “1元”到哪兒去了?
我看完題目,心想這不就是一個收支平衡的問題嗎?只要找對當初的30元錢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于是我把題中的主要信息給學生一一列舉如下:
(1)三人每人拿出十元給老板,老板一共收30元。
(2)老板拿出五元給服務生,手里還有25元。
(3)服務生藏起了兩元,手里就有2元。
(4)服務生退給那三人每人一元,那三人就有3元。
(5)老板的25元+服務生的2元+三人的3元=30元。
可是學生卻一致說:“老師,您算得一點沒錯,可是您看,服務生只退給三人每人一元。也就是說三人每人相當于交了9元,一共交了9×3=27元,加上服務生藏起的2元才29元,為什么不是30元了?我們想知道那一元錢到底哪去了?”
面對學生的質疑,我告訴學生說,這道題還可以用我們剛剛學過的分數知識來解決。于是我一邊引導學生讀題,一邊在黑板上板書。三人交給店老板25元,則每人平均交元;每人又退回1元,則每人有元,三人共有元;再加上服務生藏起的2元,正好是三人的30元。此時,我看到學生心中猶如撥開了層層迷霧。有的學生說:“老師,你真厲害!我現在知道那一元錢就在店老板那里。”我壓抑住內心的喜悅,說:“其實老師只是利用我們所學的分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我這也是取之所學,用之生活。我們今后要學習的知識還很多,如果將我們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許許多多的實際問題。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不僅要會學數學,更要會用數學,這樣我們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
看著學生歡呼雀躍的場面,我知道通過對這個問題解決,他們對數學的學習有一個新的認識。但要使學生時時刻刻感到數學有趣、有用,我認為還要做好以下幾個細節工作。
一、認真鉆研教材,善于為教學創設生活情境
備課時教師要細心研究課標,吃透教材,用生活中的事情呈
現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可能性》時,從學生感興趣的猜球游戲引入新課,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上課后出示口袋,說:“同學們,老師有一個袋子,里面裝了許多小球,只要你們從這個袋子里面任意摸一個球,我都能猜出這個球是什么顏色的,你們相信嗎?誰不信?來請你來,試試。”學生興趣盎然,紛紛舉手,每次我都能猜對,學生不由得說:“老師,好神呀!”。就這樣一次次的成功,更加激起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勁頭,整堂課,學生們興趣盎然,在猜一猜、摸一摸中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因此我深深的體會到:要使教學活動更富有生氣和活力,就必須在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
二、讓每一個生活問題都能變成一個有趣的數學游戲。
游戲最受學生的歡迎,他們在游戲中成長著。例如: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時,我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考慮,結合他們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創設情境,在數學課堂上設計“小小購物店”的數學游戲活動。在活動中,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能正確地讀出商品的標價,知道以元為單位的小數實際表示的錢數,輕松愉快地購自己喜歡的物品。當學生熱情高漲的時候,我趁熱打鐵,讓學生自己結合教材進行探究和討論:“這些數有什么特征?”“這些數又叫什么數?”“你會讀、寫小數嗎?”等問題。這時學習小數已經成為學生的自身需要,他們主動參與、主動探索,逐步建立數學知識。
三、深入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實踐是認識的源泉,也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在數學活動中,突出實踐,加強感悟,努力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的途徑,從而解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在學完《統計》的知識后,我布置了這樣一個活動:讓學生分別去調查我班每個家庭每周丟棄的方便袋的數量,并填好事先畫好的統計表,自制一個統計圖,做好后,分析一下,有什么想法要對家長說。我發現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可高了,活動結束后他們也懂得了環保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環保意識,更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通過組織這次實踐活動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達到了學以致用目的。
總之,只要我們認真挖掘數學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善于捕捉、獲取、積累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就能使學生覺得數學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游戲,真正實現了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
參考文獻:
[1]《新課標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的思考》.
[2]《小學數學教育》.
[3]《小學數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