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波
【摘要】針對目前大學遺傳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理論課與實驗課脫節的現象,結合本校的具體情況,分析了理論課與實驗課授課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已有的實踐經驗,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
【關鍵詞】遺傳學 理論課 實驗課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148-02
遺傳學研究生物的遺傳、變異及其規律,是生命科學領域的一門重要學科,也是高校生物類專業的重要必修課[1]。實驗是遺傳學科的基礎和知識的源泉,是提高遺傳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但是,傳統遺傳課更側重于理論教學,而忽略實驗課與理論課之間的聯系。如何將遺傳學理論課與實驗課整合起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是值得深思和探討的問題。
一、目前的問題
1.理論課與實驗課進度不匹配
筆者所在學校開設的《遺傳學實驗》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學生在理論課與實驗課的選課上是完全自由的。在授課進度上,實驗課進度統一,而理論課則由相應的授課教師來掌控。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造成理論內容滯后或超前于實驗的情況。學生在有限時間的實驗課內,不容易理解實驗原理,只能依葫蘆畫瓢,機械地操作,達不到實驗的目的。但若教師花費較多的時間講授實驗原理,學生完成實驗的時間就會相對減少,沒有時間去獨立思考,也會削弱實驗的效果。
2.理論課與實驗課內容不匹配
部分實驗課與理論課授課內容側重點不一致,實驗課所需理解的基本原理在理論課上并沒有做為重點涉及。筆者所在學校的遺傳學實驗課程有多個實驗涉及染色體相關的內容,比如“植物細胞減數分裂的觀察”、“染色體核型分析”、“多倍體誘發”等[2],但是理論課上除了“染色體畸變”一章外,并沒有其它關于染色體相關內容的重點講授。除非任課教師兼上理論課與實驗課,可以將二者內容的側重點統一起來。更嚴重的是,部分實驗內容在理論課上根本沒有講授,比如“指紋分析”等,結果就是實驗課脫離了理論課,與理論課的內容不能相互印證、相互匹配。學生面對這種情況,只能在有限的實驗課時間重新學習理解,并按照實驗步驟機械地操作,幾乎相當于把這兩門課視為完全不相關的獨立課程。這樣的教學方式,忽視了真正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達不到開設實驗課的初衷。
3. 理論課與實驗課教師不匹配
理論課與實驗課教師分配不均,理論課教師6人而實驗課教師3人,同時講授理論與實驗的教師只有2人。教師各司其職,教學信息不溝通,實驗課教師很難把理論課內容融會貫通地應用到實驗教學,理論課教師也不能把實驗課上的問題結合理論原理解釋清楚,因此教學效果難以達到最優化。此外,同一門課程對于不同教師來說,講授的方式是不一樣的,使得學生學習這門課程需要適應不同的老師和不同的教學方法,大大降低了學習效率。
4. 實驗課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仍需提高
為了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實驗過程和結果往往都是設計好的,學生的思路被教師牽著走,無法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獨立思考能力,致使學生的科學態度與實踐能力得不到應有的培養和提高,最終導致學生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不夠,無法充分發揮實驗課的作用,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沒有很大的加深拓展作用。
二、建議
1.注重理論與實驗教學內容的銜接
需要對理論與實驗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對課程中陳舊與重復性的內容進行刪減。實驗課要在現有的教學平臺的基礎上,適應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更要適合學生。同時,減少驗證性實驗的數量,增加綜合、探究型的實驗,給學生提前搜集資料的時間,利用掌握的理論知識探究遺傳現象,提高自身的創新和動手能力[3]。
2.理論課與實驗課同時講授
與理論課相比,實驗課工作量大,耗時多,且時間大多安排在晚上,理論課教師都不愿意講授實驗課。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連續的理論與實踐環節相結合的教學環境,理論課教師應該盡可能參與到實驗課的講授過程中。同時,應對選課系統進行調整,讓學生盡可能選修同一教師的理論課與實驗課。筆者統計了2014至2017學年講授遺傳學理論課程期間的學生成績情況,對同時選擇自己作為理論課與實驗課授課教師的學生成績與全班成績進行了比較(表1)。從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四個學年同時修本人的理論課與實驗課學生的平均成績要比班級的平均成績高,且差異顯著。從課堂表現來看,同時修理論課與實驗課的學生要比其他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師生交流也更多。由此可見,教師同時講授理論課與實驗課,可以更好地將二者整合起來,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授課進度進行相應地調整,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3.改變教學方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實驗課教學是讓學生按實驗書上的步驟去做,驗證已知的結論。今后的實驗教學應該改變這種教學方式,教師通過采用遺傳問題為起點,讓學生自己動手開展設計性和開放性的實驗,進行探究式教學,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達到理論與實驗的有機結合。或是讓學生根據掌握的理論知識自己來講課,教師僅做輔導,并引導他們用自己認為可行的方法來開展實驗。以教師的實驗指導取代傳統的包辦代替的實驗效果展示,學生也以動手求知代替單純的信息接受[4]。這樣能夠提高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增加參與度,加深他們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教師也能更全面地掌握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做到更加針對性地教學,提高授課效果。
遺傳學理論課與實驗課密不可分,將二者進行整合、優化、協調發展,有利于提高遺傳學的教學效率,更有利于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教師應該在遺傳學課程建設和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積累、總結經驗,創造新的模式,從而更有效地發揮遺傳學的教育功能,以及更好的實現遺傳學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盧萍,恩和巴雅爾.高校遺傳學理論課教學改革實踐探索—以內蒙古師范大學為例[J].內蒙古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 30(2): 114-118.
[2] 湯志宏,黃琳.遺傳學實驗[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11.9.
[3] 李敏,禹生來.實驗課的現狀與改革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0 (30).
[4] 楊宏才.高校實驗課教學的改革創新[J].中國成人教育,2012(18):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