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小梅 陳文美 張路正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了朋輩教育在新生導師實踐中的作用和存在的問題,并探索提出朋輩導師應堅持“亦師亦友”的理念,創新的溝通方式,幫助新生合理規劃學業,激發其學習潛能,引導其創新發展。
【關鍵詞】朋輩理念 新生導師 教育模式的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209-02
新生入學之初,往往面臨著生活、學習、情感等多方面的壓力和困惑,從而產生不適情緒。大學專業教師主要傳授專業知識,輔導員則需要一對多地應付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的工作。為此,需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新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指導和心理疏導,幫助其渡過環境的轉換期和心理脆弱期,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朋輩導師具有容易被接納、影響力度大、幫助范圍廣等特點,能夠對新生的大學生活與學習提供有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近年來引起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關切。
一、朋輩教育理念
朋輩包含著“朋友”、“同輩”的含義,指的是年齡相當,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比較接近的群體,其所關注的問題和看法也基本相同或相近。“朋輩教育(peer education)”是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社會背景下,由于某些因素而引起有共同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人在一起關注共同的問題、分享信息和觀念的行為,從而達到教育目標的一種教育模式[1]。
關于朋輩教育的研究,國內外學者均有一定的研究。美國朋輩教育研究表明,朋輩伴讀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參與朋輩干預的孩子對煙草、大麻、酒精等違禁物品的抵御能力明顯高于教師干預的孩子[2]。郝秀娟(2015)在《大學生朋輩學習互助的研究與實踐》一文中指出,大學生朋輩學習互助是促進大學生自我教育的有效形式,對于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3]。程肇基(2015)在《朋輩互助:學校育人范式轉換的一種新方式》中提出,朋輩互助是貫徹落實助人與自助的育人理念合乎邏輯的發展結果,在促進學生自我發展和自我成長等方面,切合學校育人的需要和大學生的實際[4]。
二、新生導師的實施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當前,不少高校為新生配備了新生導師,新生導師的身份較為廣泛,有的是專任教師,有的是教輔人員,有的是高年級學生。但新生導師的職責相差不大,主要是對新生在專業學習、科研、生活、思想品德和其他方面進行為期一年的指導。新生導師制度的中心內容就是導師與被指導的新生,每個學期進行若干次面對面的交流和探討,新生可將自己的困惑與導師分享,導師則就新生所遇到問題進行分析指導,解決其疑惑[5]。新生導師以德育人,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影響學生,學生能夠近距離地接觸導師,通過師生之間的直接交流,提升自己獨立思考以及臨場反應的能力。
雖然目前我國各大高校新生導師制的實施對于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生活和學習上有較大幫助,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一是新生導師與新生年齡差距問題。學校所配置的新生導師與學生之間存在年齡上的差異,新時代“90”“00”后新生的了解不夠深入,生活背景不一致,價值觀念不同,一般導師與學生難以實現順利的溝通交流。二是新生導師與學生接觸不夠多的問題。普通新生導師往往是兼職人員,平時忙于課程教學和科研工作,一學年往往只與新生見幾次面,也很少深入新生的寢室、教室,不能真正了解新生的所思所想。三是新生與導師之間存在一定的抵觸。大學新生往往崇尚自由,總是希望能夠無拘無束每人管,對于新生導師的說教,難免存在抵觸情緒,不利于建立信任的關系和開展深層次地交流活動。盡管新生導師與新生之間可以通過相互磨合、相互適應克服這種障礙,但磨合和適應期可能會很長,不利于新生導師制所應有成效的實現。四是新生導師數量不足,導師的指導方式仍比較單一,集體輔導的形式較為常見,很難做到個性化的指導,這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需求。
三、朋輩導師的工作優勢
朋輩導師雖然沒有高學歷、高科研水平,但是朋輩導師與在校新生年齡相仿、心理相近、閱歷相似,尤其是生活、學習的背景基本相同,就使朋輩導師具備了其他輔導形式無法比擬的“獨特優勢”,這些“優勢”對指導和幫助本科生的順利成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朋輩導師在實踐過程中,對于新生管理工作的開展有很大的積極作用[6]。
1.師生年齡相仿,接納程度高
朋輩導師以高年級學生和年輕教師為主,且與受助者的年齡相當,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相似,彼此之間沒有太多的隔閡,新生容易接納朋輩導師,容易相互理解,導師和學生能夠快速建立信任的關系。朋輩導師能切合新生的實際需求,給予合理的意見建議,能夠更好地引導新生的身心發展。
2.師生心理相近,干預時效強
朋輩導師與新生有著較多的共同點,了解新生所具有的生活和心理問題,能給新生以坦率、真誠的尊重和準確共情,能與新生有較多的共同語言。朋輩導師經常與學生接觸,甚至入住學生公寓,對于新生出現苗頭性問題時,能夠及時發現并提供相應幫助,特別是對于有些新生心理危機的發現和意外事件的預防有著重要的預警作用。
3.師生閱歷相似,溝通效果好
有效溝通是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石,有效溝通能夠加深導師與學生間相互了解,有助于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和諧師生關系。朋輩導師和新生有著相似的成長經歷和學習經歷,對新生的學習、生活和情感均有深入的了解,彼此之間有著共同的語言和平等的溝通基礎,彼此磨合和適應期相對較短,朋輩導師和新生能夠以共同的話題為基礎,進而拓展到學習生活等領域,起到較好的溝通效果。
四、朋輩教育模式在新生導師中的創新研究
在新生導師制中引入具有相似背景的朋輩教育模式能發揮較好的教育作用,但是朋輩教育在國內仍然是一種新理念,一些高校雖然實行了朋輩導師制,但還不夠重視,一些高校朋輩導師配備數量少,對導師的培訓和繼續教育不夠,導致朋輩導師工作任務重、綜合素質不夠強、指導效果不夠好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為了高校管理者要進一步重視朋輩導師,使朋輩導師能夠潛心工作,不斷提升各項能力,創新工作方式,加強對新生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1.配齊導師隊伍,提升工作能力
朋輩導師工作時間長,且事無巨細,因此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配齊配強,讓朋輩導師能夠一心一意服務學生。朋輩導師既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也是學生思想的引領者。朋輩導師在日常工作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變化,善于發現他們的一言一行的異常,以便從中發現學生在心理、情感等方面出現的問題,采取解決策略。朋輩導師需要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且需具備一定的教育學、政治學、心理學的知識和技能[7]。因此,一方面要嚴格選拔優秀的朋輩導師,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朋輩導師的培訓,讓朋輩導師能夠不斷拓展工作面,提升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
2.創新溝通方式,深化朋輩關系
中國大學生的性格以內斂為主,在與人交流時,尤其是與老師交流時,往往不夠主動。因此導師在與學生溝通時,可以選擇不同地點,比如導師可以主動到學生寢室與學生交流,亦可在食堂、咖啡屋等地方聊天。對于一些涉及隱私的話題,為了避免面對面的交流,則可以采用鍵對鍵的對話。因此,朋輩導師可使用新生青睞的新媒體與其進行溝通,如微信、QQ、電子郵件等,或通過非正式的座談會方式,與學生進行平等地交流,這種氛圍所營造地和諧互動的朋輩師生關系,能夠適時適度地促進新生心理的轉變。
3.加強專業指導,合理規劃學業
專業教育是新生入學教育中一項重要內容即,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樹立職業理想,提高學習能力的必要途徑。新生從高中應試教育轉化為大學教育,往往對專業不夠了解,他們亟需有人能為其介紹專業學習、制定學習計劃、規劃職業生涯。朋輩導師可以第一時間向新生介紹所學專業,并就大學的培養方案對其做一個整體的規劃,使新生盡快熟悉所屬專業的課程設置、考核方式、培養目標,同時了解考研、就業的具體條件和要求,讓新生對本專業的組成和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有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朋輩導師也可利用自己在專業知識領域的背景,幫助學生培養其學術素養,激發其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定制適合自己的發展規劃。
4.發揮榜樣作用,激發學習潛能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朋輩導師作為新生的導師,往往具有堅強樂觀自強自立的性格,他們或誠實守信一諾千金,或奉獻自我服務他人,或銳意進取艱苦創業,能為新生樹立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習榜樣,以朋輩的事跡感染新生,以朋輩的力量激勵新生,可以營造良好的學風校風[8]。新生與朋輩導師在平時的交流和接觸的當中,會把朋輩導師當成學習的榜樣。新生導師應堅持“身正為師、德高為范”的理念,在師德、學業、科研等方面做好表率作用,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科研氛圍,引導新生勇敢面對專業學習上存在的差距,樹立戰勝困難的決心以及奮起直追的信心,進而幫助他們盡快完成成長的轉型。
5.加強素質教育,注重創新發展
朋輩新生導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同時,也要加強學生素質教育的引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協調發展。一方面,朋輩導師應在平時交流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類文體活動,積極加入學生社團、學生會、學生志愿者協會等群團組織,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鍛煉自己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自身各方面能力均得到持續發展,真正實現全面成長成才。另一方面,朋輩導師作為一種非正式群體,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能發揮獨特優勢和作用,可以在平時工作中向大學生傳播創業價值觀,于無形中解決他們在創業中產生的心理困惑和思想障礙,在大學新生中循序漸進地滲透與普及創業精神和創業知識[9]。
五、結語
朋輩導師制應用于新生的管理和服務,是高校學生教育走向“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一項有益嘗試,朋輩導師相對于其他教師有著天然的優勢,但朋輩導師要堅持“朋輩教育”理念,創新溝通交流方式,深入了解新時代大學生的特點,精準進行教育引導,才能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生活、激發專業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1]黃信瑜. 高校本科生導師制:實踐反思與改革創新[J]. 江蘇高教, 2016, No.189(5):61-64.
[2]李春暉, 任維聰. 大學生朋輩教育體系創建研究[J]. 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3, 29(2):98-99.
[3]郝秀娟, 王建亭, 劉健,等. 大學生朋輩學習互助的研究與實踐[J]. 中國教育學刊, 2015(s1).
[4]程肇基. 朋輩互助:學校育人范式轉換的一種新方式[J]. 高教探索, 2015(3):27-30.
[5]王穎, 王笑宇. 本科新生導師制對大學生的影響路徑及實施效果研究[J]. 教育研究, 2016(1):26-34.
[6]施翔. 本科“朋輩導師制”探析[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8(36):21-23.
[7]宋強玲.大學生朋輩教育的優勢及實踐應用[J]. 教育與職業, 2014(11):68-69.
[8]胡愛明,劉慶林,王洪龍.朋輩榜樣在高校新生入學教育中的功能發揮[J]. 學理論,2012(9):128-129.
[9]邵鴦鳳. 朋輩群體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 才智, 2016(13).
基金支持: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JXJG-17-2-9):基于“兩微一端”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生物儀器分析課程教學改革;江西師范大學教改課題:全員育人理念下本科新生導師制的升華與發展。
作者簡介:沙小梅,女,江西師范大學生命與科學學院,講師,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生物教學;陳文美,女,江西師范大學生命與科學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生命科學;張路正,男,江西師范大學校長辦公室信息調研科副科長,江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