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令軍
【摘要】作為提升強化意識能力的從屬于教育教學運營體系的途徑方法,現階段高等院校對于大學生群體創新能力的培養統籌處于片面規劃、形式管理的粗放層級,諸多附帶產生的突出問題也接踵而來。迅速合理地調整改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統籌機制、科學高效地確立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模式,已經顯得勢在必行。本文系統解構了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塑造機制模式的階段現狀,深入解析了這一模式當前既存的瓶頸問題,并針對擬建了一系列改進變革的可行舉措。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能力 探索改進 針對舉措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215-02
一、高等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階段現狀
1.細節流程普及擴展的綜合實效還有待擴大縱深
通過相關資料數據可以得見:東部發達地區,譬如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等主要地區的高等院校在對于在校大學生群體的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概念宣傳、都相對成熟,在覆蓋率達到四分之三以上的前提同時,也保證了具體流程創設運轉的實效性呈現20%的逐年上升遞增率。而同一區域、不同城市之間在細節流程上的差異化也不容忽視,比如對于通過互動教學來鍛煉拔高學生群體創新能力這一環節,北上廣地區的相關高校就有極為完善的管理機制,并通過走訪交流、社會調研進行課程改革與方法摸索。
2.受教群體對于認可接納的實際程度尚需強化提升
盡管東部地區高等院校學生群體對于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普遍持歡迎態度,而由于社會產業經濟的快速多元化發展,其對于創新能力培養塑造與畢業就業崗位工作之間的轉化實現的認可接納則顯得分化明顯;而西部地區的高校學生則普遍認為課程教學與才是實現知識價值與經濟效益良性轉化的核心途徑,對于創新能力的培養塑造則認為無足輕重,這也導致了大量圍繞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塑造的教育教學的系統資源被閑置耗費。
二、高等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既存問題
1.方針理念流于狹隘片面
高等院校的領導決策層對于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重視程度與施行力度都相對不足,普遍將其作為上級任務進行機械攤派,依舊因循舊有的批量復制、績效至上的教育念進行方針擬定,并未能真正認知并釋放其發散學生群體精神維、提升學生群體綜合素質以及助推學生群體崗位就業的價值效用。大部分教師群體都僅僅進行了開放話題討論、分組自由結合、不同答案比對等所謂的“創新引導”,實質上都未能準確把握創新能力的內涵以及創新能力培養的要點。
2.教學方法相對陳舊單一
現階段高等院校對于在校學生群體創新能力培養的途徑方法的還普遍處于陳舊枯燥、單一乏味的低級重復之中,毫無新意的概念介紹、原理圈點以及訓練布置充斥了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對于自主引導學生群體進行發散性思維樹立、多元解析視角鍛煉以及實用素質技能拔高等的具體設定要么相對匱乏、要么呆板教條,很難有效調動學生群體的學習熱情度與探索積極性,更無從談及輕松愉快、熱烈鮮活的課堂氛圍之下的寓教于樂、協調高效的教學情境。
三、高等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改良推進的具體舉措
1.把握受教群體實際,靈活增添創新方法
鑒于現階段職業院校教育教學體系既存的理論教學單一陳舊、受教群體學習探究興趣熱度低下以及課堂氛圍沉悶枯燥等瓶頸現狀,一方面教師群體可以先將預期講授的關于在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塑造的課程內容統一劃定,并根據之前歸納的受教群體學習程度、興趣指標、難點分布等實際狀況進行靈活應對,鼓勵學生群體進行自由結合、分組討論以及綜合總結,并各自推選出小組代表進行發言闡述,最終由教師統一評選優秀,讓學生群體在系統獲取知識認知的同時,也有效感受相應的個人成就感與集體榮譽感,繼而充分激發其學習熱情度與探索積極性;另一方面,融合高等教育的自身特色,創設活躍高效的教學氛圍。在具體實際的實踐教學之中,相關教師就可以采取精準術語、網絡用語相結合的基本模式,充分體現創新能力所倡導的合理靈活的改造理念。
2.拓展配套實踐途徑,強化創新素養技能
針對目前配套實踐途徑相對粗糙單一的集中問題,合理拓展綜合化配套實踐、強化拔高受教群體的實踐素養技能就成為了協調解決這一瓶頸的關鍵之舉。首先是要建立與高等院校在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相關聯的機關單位、企業公司、廠礦集團等長期協調的合作關系,定時邀請本校師生人員外出進行在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塑造的實地考察、評比、確定,繼而規范負責地為受教群體擇取契合規范的實訓鍛煉的具體場地;其次是要擯棄舊有的集體組織游覽式參觀、校外場所游玩化實訓以及團隊任務拼湊性應付等形式主義的途徑模式,迅速組建師生量化管理評分的針對機制,不定期派遣管理人員進行突擊檢查評比,對于故意懈怠創新能力鍛煉測試的相關師生要當場給予記分警告、登記備案;再者是要跟進確立督導小組跟進監查的高效制度,緊密結合師生量化管理評分機制同步進行,相關督導人員需要隨時在場對于受教群體創新素養技能的掌握運用的實際水準進行評分公布,同時應當及時提出改進意見,從而強化改進高等院校在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在配套實踐這一環節的整體實效。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群體的創新能力培養模式作為素質教育的有機組件之一,持續發揮著調節教育架構、更新教學層次的積極效用,切實合理地引導學生群體創新思維的培養、創新理念的形成以及創新能力的塑造,對于高等院校教育教學以及社會崗位職業需求的促進意義則不言而喻。
參考文獻:
[1]趙婭.關于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和探索[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01):16-21.
[2]ZhaoYa, Resea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 [J].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2010(01):16-21.
[3]魏天興.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幾點思考[J].中國林業教育,2010(0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