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孟
摘要:對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和策略探索,能提升房屋建筑施工的科學性、安全性和高效性。下面,我將從“淺析時下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各項問題和難點”和“針對時下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策略探究”兩大方面入手,針對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進行淺顯的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問題;應對策略
接下來,我將結合自己多年來的實踐經驗和研究體會,以云投中心云投財富商業廣場這一建筑實例為基礎,就“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策略”這一話題,做出淺顯的探究,希望我的拙見能夠引起眾讀者的深思和共鳴。
一、淺析時下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各項問題和難點
時下,在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以及施工建設中需要把握的重點和難點,接下來我將以云投中心云投財富商業廣場為實例,對以上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
首先,云投財富商業廣場工程總建筑面積為219439.72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為150941.96平方米,地下室面積約58706平方米,地下室最大開挖深度為21.37米,最淺地下水位-0.5米,即地下室面積大、挖深較深、地下水位較淺,要確保工程施工的質量和安全,對降排水的要求較高;而本工程由三棟高層及一個商業區組成,各個棟號幾何尺寸不規則,弧形及突出部位較多,對軸線及標高的測量精度要求較高;由于本工程地下室面積較大,地下室頂面使用功能復雜,有景觀綠化及消防登高場地等建筑物,對地下室頂板防水施工的質量要求高;本工程鋼結構內容主要包括型鋼混凝土梁柱、主樓屋頂鋼構架、幕墻鋼結構、鋼結構雨棚等,鋼結構構件較多,對質量要求較高。
其次,本工程在地下室部分各樓層標高位置圍繞地下室外圍一周與基坑圍護體之間設有內支撐傳力結構體系,支撐傳力構件與地下室主體結構同步施工,支撐傳力構件鋼筋與圍護樁體環梁的連接需采用后植筋,施工難度大,持續時間長。而本工程體量大,涉及專業多,分包專業施工項目較多,加大了管理量及管理難度。本工程B2樓Q-14軸—Q-20軸交Q-H軸—Q-K軸五層放映廳柱跨度達到了21.00米,樓層層高為13.55米,最大梁截面500×1400(內置H1000×250×16×20工字鋼);Q-G~Q-E/Q-12~Q-22軸柱跨度14.7m,樓層層高為15.3m,最大梁截面750×1200,即具有“高支模模板設計跨度大,高度高”的難點。
同時,本工程筏板厚度塔樓位置2m,裙樓及地下室厚度1.1m,坑中坑位置筏板最大厚度達4.8m,筏板混凝土澆筑均為大體積混凝土;局部層高變化大,層高高,跨度大,柱截面尺寸較大,且獨立柱高高,為了達到質量目標,混凝土結構施工是本工程的難點之一。本工程亦存在地下室使用功能較多,加上底板、后澆帶的設置,防水節點較多的問題。
最后,在許多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還存在著設計單位質保體系不健全造成的質量問題,亦有一些不法商家欠缺公德心和責任心,為獲取更多利益不惜購置質量低劣的建材和設備,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偷工減料的現象更是日益嚴重?,F今,有不少房屋建筑工程存在坍塌事故或是此方面的安全隱患……
二、針對時下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策略探究
針對以上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各項問題,我公司特別進行了問題解決策略的探究和總結,現分享于諸君如下。
首先,從近幾年我公司已完工或正在施工的工程項目來看,我公司在深基坑降排水方面總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公司將利用我公司的專長,并結合本工程的實際情況,在施工過程中設置專門管理小組,確保地下室施工的質量和安全。
其次,針對“工程建筑物幾何尺寸不規則,弧形及突出部位較多”的問題,我公司將由公司總工程師牽頭組成技術支持小組對工程進行全程指導和檢查,確保工程質量及進度達到控制目標。而針對“高支模模板設計跨度大,高度高”的問題,為了確保高跨梁的施工質量和施工安全,我公司分別進行了高支架的設計和梁的模板設計。
另外,為了保證混凝土密實度及外觀質量,我公司計劃在模板方面進行一定的投入,公司將編制模板工程專項施工方案指導施工,確保核心筒部分的剪力墻模板施工的質量和安全。而為了保證高層腳手架的搭拆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我公司將根據本工程的高層施工特點,在本工程采用落地腳手架及型鋼懸挑腳手架施工。塔樓部分有外挑結構,且腳手架搭設需考慮幕墻安裝離墻距離。
同時,因為建筑層高變化大、局部層高高、跨度大,且柱截面尺寸較大,我公司在結構施工階段前將對其模板設計及腳手支撐進行詳細驗算及設計,以達到質量目標及優化混凝土結構施工,并注意施工過程中人員安全。
此外,針對地下室使用功能較多、防水節點較多的問題,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水技術保障措施來預防地下室、衛生間漏水等質量問題的發生。而針對鋼結構構件較多,對質量要求較高的問題,我公司將結合近幾年的施工經驗編制鋼結構專項施工方案,確保鋼結構工程質量達到要求。
綜上所述,我們在各工種、工序在施工過程中交叉配合,工序搭接必須注意科學管理,統一協調,以保證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性、高效性、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龔思禮主編.建筑抗震設計手冊(第二版).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 國家標準.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0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