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勝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全球化得發展,科技不斷進步,一步步位居世界領先地位,這樣對于創新的需求大大加強,許多高校就已經展開創新,積極參與到創業中來,創新是時代發展的必經之路,少年是國家發展的最大源泉,少年強,則國強。高校的創新創業是我國發展的動力,在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總結高校一線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經驗,初步探索"一三五七"工作模式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創新應用,旨在為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帶來一點兒啟示,“一三五七”.的工作模式在許多地方已經得到作用和操作。這樣的工作模式為創新創業帶來高效而符合當代機遇與競爭并存的社會形式的意義是最大化的。是當今時代發展的需要。提高創新創業精神也是“一三五七”模式的優勢。那么,讓我們來淺談一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一三五七”工作模式的創新應用。
關鍵詞:創新創業 “一三五七” 應用
前言:“一三五七”這種工作模式沒有普遍用于高校創業創新的教育,因為在它發展的初期,有許多人不太了解“一三五七”這種新型的工作模式,當然也就不能很好的作用在創新創業教育中。那么“一三五七”的具體含義是什么呢?一"指一套創新創業工作機制,包括領導小組、專門機構和制度體系等;"三"指教育、活動和實踐等三大平臺;"五"指課程建設、科創基地、項目孵化、百名導師、文化引領等五項工程;"七"指專業技術、學習創新、思維邏輯、實踐應用、語言表達、組織協調和危機化解等七方面能力。
一、高校有關創新創業的現狀
現如今創新創業意識薄弱,從目前高校大學生畢業就業情況來看,選擇自主創業的還是少部分學生,這是由于高校創新創業意識教育相對薄弱,高校在創新創業方面開設的課程也比較少,設置方面也不夠完善,未能給高校學生提供專業的創新創業指導與分析,也不能夠按照一定的標準去檢驗學生們的創業成果,大部分學生都是完成了學業,實現社會實踐和工作。許多高校創新創業課程不完善因為他不是主要的專業課程,高校也未能制定專業的教學教程和教學設備和實踐基地。目前高校的創新創業課程是以選修課的形式來完成。教學模式也是以講座和普通授課方式實現的。學生缺乏專業的系統的培訓。同時,高校每個專業都有其專業的課程。創新創業課程基本上與其他專業課程相分離,教師難以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培訓實現與專業課程的想結合,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實現自我創新。并且許多高校的教師,師資不是太好,許多其他專業課的老師任職,這樣就沒有一個會對創新創業教育提高的一個模式。當出現“一三五七”的教學模式時,對一部分受到這種模式的教師或者學生都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二、“一三五七”工作模式的創新應用
面向工作崗位的“一專業一工程” 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項目為載體,在仿真或真實企業環境中,通過基于網絡系統集成工作過程的項目設計與實施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崗位職業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效果顯著。“一三五七”的工作模式是對創新創業的的工作的一個優化方向,是對專門的專業機構和制度體系的一個總結,在當今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里,教育事業是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教育是一個民族發展和時代進步的基石,是復興的基礎,社會的需求是教育活動和實踐的結合,是共同發展的目標和動力,“一三五七”這一模式中這三大平臺是對社會發展的最好詮釋。
(1)課程設計
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側重于技術層面,是課程工作者從事的一切活動,包括他對達成課程目標所需的各種因素、技術和程序,進行構想、計劃、選擇的慎思過程;另一個層面更為側重具體設計前的理論研究和準備。教育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對課程的研究并擬訂出課程學習方案,為決策部門服務,擬訂教育教學的目的任務,確定選材范圍和教學科目,編寫教科書等都屬于課程設計活動。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涉及到很多方面的課程要素,最主要的課程要素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生的學習活動以及課程評價等。
(2)科創基地
科創俱樂部是科創在線舉辦的網絡俱樂部,主要開展科學普及、科技愛好推廣和科技教育支援等公益活動。我國各大城市幾乎都有“科創路”,一般見于高新技術開發區中,科技企業較為集中的道路,以表明道路與科技創新的關系。科研機構名,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以創新工程為主要研究范圍,涉及創造學、創新教育、科研管理和青少年的科技興趣活動方面的組織、效益的研究。我國政府沒有禁止將“科創”這一通用詞語作為企業字號,因此將來還會出現更多的名為科創的公司。
(3)項目孵化
[孵化項目]是經濟方面的[俚語],一項鑒定成功的項目,在移地付諸實施時,人們通常稱該項目為[孵化項目].因為一個項目從立項-科研-試制-試驗鑒定-演變為成果的過程,如[產蛋].待移地制作時有如[孵化]
(4)文化引領
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強調,更加注重文化引領,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充分發展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這是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的精神動力。
更加注重文化引領,是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的內在要求。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是國家繁榮振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要更加注重文化引領,
更加注重文化引領,是適應國內外新形勢新變化的重大舉措。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與經濟、政治的聯系日益緊密,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文化影響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廣泛而深刻。當前廣西和全國一樣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凝聚人心和激發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實力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也越來越成為全區各族人民的熱切愿望。只有更加注重文化引領,努力使我區文化軟實力有一個大的提升,才能為增強經濟硬實力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才能既讓全區人民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又讓全區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更加注重文化引領,是大力推進文化改革創新的必然要求。
結束語
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教育氛圍,建設完善的創新創業培育體系,形成一個像生態體系一樣的良性循環系統,構建一個全方位的立體創新創業教育生態培育體系。
參考文獻:
[1]張旭,郭菊娥,郝凱冰等.高等教育“供給側”綜合改革推動創新創業發展[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6(1):26-35.DOI:10.15896/j.xjtuskxb.201601004.
[2]姜慧,殷惠光,徐孝昶等.高校個性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5,(3):27-31.DOI:10.3969/j.issn.1672-4038.2015.03.006.
[3]劉長宏,李曉輝,李剛等.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實踐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5):163-166.DOI:10.3969/j.issn.1006-7167.2014.05.041.
[4]肖昊,白麗.論創新創業活動的實踐特征[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1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