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利
摘 要:我國地域遼闊,林場面積約占森林總面積的23%,這些森林資源對保護野生動物來說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森林資源不僅是野生動物的家園,也是物種多樣性保護工作中的重要載體,林場中的經營管理人員應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
關鍵詞:國有林場;森林經營;野生動物;保護;棲息地
瀕危野生動物在森林經營的動物保護工作中屬于重中之重的部分,所以管理部門應設置出專門的機構以及工作崗位來進行管理,加強對關鍵物種以及棲息地的保護,可以應用更多的專業設備或技術讓工作上的效率得到保障,這也是減輕工作人員任務負擔的重要方法。本文針對林場經營中野生動物保護方法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希望得到的結論可以給工作人員帶來一些參考價值。
1 國有林場在野生動物保護中的作用
1.1國有林場是野生動物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立自然保護區是野生動物保護最有效的途徑,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是野生動物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林業系統建設的自然保護區中,約65%的保護區源于國有林場。很多自然保護區與國有林場的土地權、管轄權相互交叉重疊,有的甚至與國有林場為同一管理機構,同一管轄區域。我國約53%的國有林場建立了森林公園,森林公園雖然不像自然保護區那樣實施嚴格的保護措施,但是也屬于廣義的自然保護地的一種類型。
1.2國有林場是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補充
我國自然保護區在整體運作上的缺乏一個較為系統且完整的規劃,所以開展管理工作時經常面對的一個難題就是保護區域的空間分布極為不合理,物種保護工作存在很多空缺,這個長時間遺留下來的問題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種群或重要棲息地無法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護,馴鹿、四爪陸龜、溫泉蛇等被納入國家重點保護行列中的物種數量持續下降。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在實際規劃中也存在較大問題,就是沒有將工作進行全面且長遠的規劃,一些珍稀的物種得到全面保護后,種群因為與天敵隔離,過量繁殖,導致當地的生態系統失去平衡;或是一些瀕危物種得到良好的保護后種群數量大幅度上升,但是其他物種由于沒有得到保護,成為了瀕危物種;這些問題的產生都是因為保護工作開展的不到位或規劃的不切合實際,致使工作上的成效往往都伴隨問題而來。人工林場對瀕危動物的保護作用不言而喻,是重要瀕危動物的保護的森林資源補充,這項工作應得到專業人士的重視,通過專業規劃,讓林場在動物保護工作因技術與科學規劃方案的支持得到全面而有效的規劃。
2森林經營中野生動物保護方法
2.1確定關鍵物種加強關鍵物種及棲息地保護
不同種類物種在生存環境上的要求與習慣不一樣,有些動物喜歡陽光直射少,生存環境相對隱蔽的地方作為棲息點;有些動物則喜歡陽光充足、靠近水源地、通風條件良好的地方繁衍生息。這些特殊的生存需要就等于直接對當地的樹種種類進行了選擇,所以動物保護工作的開展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一片林地不可能為所有種類提供出最為適宜的棲息場所,也正是這些不同林種構成的林地保證了物種的多樣性。所以在工作實際落實過程中,專業的林地科研人員首先要對野生動物以及棲息地進行分類,讓林場的野生動物關鍵物種被確定下來,然后將那些具有重要經濟以及科研價值的瀕危物種放置到此區域進行重點保護。
科學規劃與實施各項森林經營措施時,首先要對關鍵物種的棲息繁衍需要進行滿足,打造出最為適宜的棲息地,對關鍵物種進行保護時,應將其他物種保護工作也納入到方案制定中,生態系統本身的組成就錯綜復雜,應將各種影響因素都考慮到,防止出現任何問題,影響保護工作的正常開展。復雜的森林組成結構以及植被的多樣性可以讓野生動物的生存需要得到滿足,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工作來說有巨大的影響意義。
2.2劃定保護區域分區管理
分區管理是自然保護區保護自然環境、實現保護區多重功能的有效管理方式ⅢJ,這一管理方式同樣適用于國有林場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國有林場可根據野生動物的分布、數量、棲息地狀況,劃分為不同的管理區域,針對各區域的管理目標,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從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的角度,可將整個林場劃分為保護區域、保持區域和生產區域進行管理。一般可將野生動物集中分布的區域,如自然保護區、關鍵物種的重要棲息地、重要水源地等劃定為保護區域。在保護區域,應嚴格禁止或盡量減少人員進入,避免對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的干擾和破壞。將保護區域的外圍緩沖區、野生動物廊道等劃定為保持區域。在保持區域,可以通過增加水源、食物和隱蔽場所,恢復和營造野生動物適宜棲息地,促進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的恢復。將植被組成相對簡單,人為干擾較大,野生動物分布較少的區域劃定為生產區域。在生產區域,可以在野生動物保護法許可的范圍內,在嚴格監管下,適度開展現代運動狩獵、野生動物觀賞、野生動物養殖等利用活動。
2.3采用可持續的森林經營技術
采伐工作是森林經營以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野生動物的生存發展工作在其中起著異常重要的作用,森林采伐工作也是推進動物保護工作的一個助推器,科學合理的規劃才不會對野生動物的生存產生影響。不同的采伐方式和采伐強度,對野生動物產生不同的影響。皆伐使原有的植物群落和基質徹底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喪失,野生動物難以生存;擇伐對動物多樣性影響較小。近來,森林經營目標已經從只注重經濟效益向發揮森林多種功能、多種效益轉變。近自然林業、生態系統經營理論、多功能林業等可持續森林經營理論和技術,在我國已有學者進行了探索和試驗。重視野生動物及棲息地的保護、注重森林生態功能的發揮是這些森林經營技術的共同特點之一。國有林場在森林經營中,應拋棄落后的對野生動物影響較大的森林經營方式,尤其要拋棄皆伐作業,采用先進的可持續的森林經營理念和技術,重視野生動物保護和管理,充分發揮森林的多種功能和多種效益。
3結語
我國的林場面積廣大,對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資源支持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野生動物與林場資源之間是共生互惠的關系,所以研究人員在對工作布置進行實際落實時,就將動物保護工作最為林場經營的一部分,只有這樣才能讓這些物種的保護工作開展的更科學。工作人員在對自身的任務進行實際規劃時,應對野生動物的生存特點、習性等信息掌握全面,然后對管理措施進行針對性策劃,防止因為工作落實的不夠全面對野生動物種群的繁衍生息產生影響。
參考文獻:
[1]蘇永軍. 國有林場森林經營中野生動物的保護策略[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5(9).
[2]潘麗芬, 盧慶林. 森林經營中野生動物的保護方法研究[J]. 綠色科技, 2017(4):31-32.
[3]郜二虎, 鄭德國, 周維. 國有林場森林經營中野生動物保護方法探討[J]. 林業資源管理, 2014(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