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顯杰
【摘要】目的 探究心內科介入治療護理安全管理風險問題及對策。方法 選擇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心內科介入治療患者68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例,對照組實施心內科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針對性的護理,進而對兩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患者依從性及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內科介入治療護理風險因素雖然存在,但通過醫護人員的努力,可進一步強化安全管理,為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規避風險發揮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心內科;介入治療;護理;安全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7..02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fo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ZHAO Xian-ji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Baotou Steel Hospital,Inner Mongolia,Inner Mongolia Baotou 01401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in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Methods From April 2016 to May 2017 were heart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68 cases,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34 cases, control group, cardiology, routine nursing group implement targeted nursing, by 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effect analysis. Results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mplianc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of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cardiology although nursing risk factors exist, but through the efforts of the staff,can further strengthen safety management,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 and risk aversion to play a positive role.
【Key words】Cardiology department;Interventional therapy; Nursing;Safety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
心內科是醫院的重要科室組成部分,由于患者的病情相對復雜,且變化速度快,給科室護理人員增加工作難度。同時,心內科患者的病癥具有特殊性的特點,存在許多風險因素,極易造成護理失敗,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影響。所以,作為護理人員,有必要結合工作實際情況,對心內科患者護理中的安全管理風險因素加以分析,并采取有效策略而加強防范,進而從根本上提高護理服務
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8例心內科介入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均34例。其中,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男20例,女14例,年齡53~67歲;觀察組患者接受針對性的護理模式,男18例,女16例,年齡52~68歲。從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看,無顯著差異。
1.2 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采取心內科的常規的護理服務,包括注意事項、用藥指導、定時檢查身體、健康宣教等。
對觀察組患者開展針對性的護理服務,即結合患者的病情實際,對其護理安全管理風險因素加以識別,并采取有效策略而規避,以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及護理能力。
(1)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心內科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參與培訓活動,以提高護理工作者的專業理論知識素養及技能水平,還可提升其應急處置能力。與此同時,對護理人員加強考核,確保其專業技能水平達標,可以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護理服務[1]。
(2)護理人員對患者加強心理護理。一方面,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如為患者提供舒適安靜的病房環境,多對患者微笑;另一方面,護理人員針對患者實際情況,加強用藥指導,并通過通俗的語言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告知其后期相關檢查事項、住院期間注意事項等,并給予患者以鼓勵,增強其治療自信心,使之對醫護工作者有著高度的信賴感[2]。
(3)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對患者采取針對性的分級護理,即根據患者病情實際情況,指派專人而開展針對性的護理工作,對每個患者護理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做出預見性的處置,降低護理風險和提高安全管理
質量[3]。
1.3 觀察指標
(1)并發癥情況,包括血壓下降、嘔吐、腹股溝血腫、室顫指標;(2)依從性,有完全依從、基本依從、不依從指標,依從率=完全依從率+基本依從率;(3)護理滿意率,設定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指標,滿意率=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1.4 統計學處理
研究得出數據通過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情況對比
2.2 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對比
2.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對比
3 討 論
對于醫院心內科,介入治療是十分常見的急救方式之一,為確保介入治療的安全性,護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強化護理安全管理是減少和規避護患糾紛的重要途徑。但是,大多數心內科患者發病急,增加患者及家屬的緊張情緒,因而護理人員還需做好相應的心理疏導
工作。
心內科介入治療護理中,常見的護理安全風險因素相對較多:一是患者發病具有隨機性的特點,如若護理人員自身專業素質水平不高,則難以有效開展應急護理工作,加大護理危險性;二是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不到位,可能引起不必要的護患矛盾,降低護理質量,也會給院方造成不良影響;三是心內科患者極易引發各種各樣的并發癥,病情治療復雜,增加患者惡化風險,這就對護理服務有著更高的要求[4]。
在本次研究中,對68例心內科介入治療的患者采取兩種護理方式,即常規護理和針對性護理。其結果表明,接受針對性護理服務的觀察組患者,其護理效果較好。一方面,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另一方面,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護理滿意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對患者加強針對性的護理服務,可有效緩解護患之間的緊張關系,增加患者及家屬的信任感,也能從根本上規避護理風險和提高護理質量。因此,分析心內科介入治療護理安全管理風險因素和提出對策是具有現實意義的。針對心內科介入治療護理安全管理中的風險因素,可采取幾方面解決措施:一是加強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培訓;二是促進護患良好溝通;三是結合患者病情而開展針對性的護理服務[5]。
參考文獻
[1] 曹曉婷.心內科介入治療護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80):169.
[2] 姚衛華,賈俊格,趙九洲.心內科介入治療護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對策[J].現代醫藥衛生,2017,33(13):2054-2055.
[3] 張 云.心內科介入治療護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對策[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0):150-151.
[4] 付麗麗,齊少春,張洪云,等.分析心內科介入治療護理安全管理以及對策[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06):46+48.
[5] 張俊梅,薛 鈺,張凱琳.心內科介入治療護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對策[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07):
180-181.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