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軍
【摘要】目的 討論不同類型腦出血應用不同劑量甘露醇治療的效果觀察。方法 此次研究患者為80例,在2015年5月~2017年8月來院治療,按照不同部位以及出血情況實施不同劑量治療,高劑量治療為每天
500 ml,低劑量為每天125 ml。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腫程度、水腫程度以及神經功能分值均改善,但是低劑量組患者的效果明顯優于高劑量組,低劑量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高劑量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0%,差異較大P<0.05。結論 采用甘露醇治療的效果比較理想,而針對于不同部位出血的患者,采用不同劑量的效果也不相同,但是總體來說,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劑量進行治療,才能保證患者的生命。
【關鍵詞】不同類型腦出血;不同劑量甘露醇;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7..02
腦出血屬于神經內科中常見疾病,死亡率以及致殘率均較高,針對于該疾病的治療,臨床主要以清除自由基、脫水以及對癥支持治療為主,而甘露醇是治療腦出血的主要藥物,不同劑量的藥物對不同部位的腦出血其治療效果也不相同[1],因此為了研究不同類型腦出血應用不同劑量甘露醇治療的效果,特選擇80例患者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式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患者為80例,在2015年5月~2017年8月來院治療,上述患者均符合腦出血的臨床診斷標準,排除其他因素導致的腦出血,將上述患者分為兩組進行比較,低劑量組和高劑量組,其中低劑量組患者例數為40例,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比例為20:20,年齡范圍在39~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31±1.47)歲,其中腦葉出血的患者為16例,腦干出血的患者為10例,基底節區出血的患者為14例,合并高血壓的患者為21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為19例;高劑量組患者為40例,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比例為21:19,年齡范圍在38~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02±1.51)歲,其中腦葉出血的患者為15例,腦干出血的患者為9例,基底節區出血的患者為16例,合并高血壓的患者為20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為20例。上述患者的基線資料差異較小,可進行試驗。
1.2 治療方式
上述患者均采用甘露醇保守治療,按照不同部位以及出血情況實施不同劑量治療,腦干出血低于3 ml,腦葉以及基底節出血量低于20 ml的患者,則采用125 ml低劑量甘露醇進行治療,腦干出血高于3 ml,腦葉和基底節出血高于
20 ml則采用500 ml高劑量甘露醇進行治療[2]。
1.3 觀察范圍
觀察患者治療后的效果以及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1)觀察上述患者的治療效果,由表1明顯看出,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腫程度、水腫程度以及神經功能分值均改善,但是低劑量組患者的效果明顯優于高劑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觀察上述患者的不良反應,低劑量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高劑量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腦出血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該疾病的病情常常在幾分鐘就能達到高峰期,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腦出血的臨床病情較為危重,患者在患有該疾病時,會出現偏癱、意識障礙等情況,加之該疾病的病情發展較為迅速,因此患者的死亡率較高,其主要的病理表現為顱內壓升高,同時這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相關研究指出,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也會對患者的局部腦血流產生干擾,加重患者的腦出血程度,因此有效的治療措施是保證患者健康的關鍵[3]。
而臨床治療的主要目的為降低患者的顱內壓,因此無論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均需要甘露醇,而該藥物屬于治療腦出血的主要藥物,其降顱內壓的效果較好,屬于高滲透脫水劑,并且其臨床效果較為理想,當甘露醇進入患者的體內后,可以將血漿滲透壓升高,將組織脫水,降低顱內壓,并且從腎小球過濾后,不會被腎小球重復吸收,使大量的水被帶出。而腦出血的部位包括基底節區、腦干以及腦葉等,不同位置出血在臨床治療的藥物選擇也不同,均以患者的實際病情出發,甘露醇不同劑量對于不同部位的治療也是不同的,而在此次研究中,針對不同腦部出血的患者,實施不同劑量甘露醇治療,低劑量患者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高劑量,這也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似[4]。
采用甘露醇治療腦出血后,最常見的不良反為水電解質紊亂,實施快速靜脈滴注后,其高劑量使用主要不良反應為滲透性腎病,這種不良反應可能和腎小管滲透壓升高有關,導致腎小管上皮細胞受損,出現空泡等病理表現,臨床出現急性腎衰竭、尿量減低等情況,另外,還會引發高熱、血栓性靜脈炎、皮膚壞死等情況,而采用低劑量治療其不良反應就較低[5]。而通過此次研究結果可明顯看出,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腫程度、水腫程度以及神經功能分值均改善,但是低劑量組患者的效果明顯優于高劑量組,低劑量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高劑量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5.0%,差異較大P<0.05。由此可見,低劑量甘露醇的治療在臨床效果較多,另外,其臨床反應較低。
同時在此次研究中,筆者認為甘露醇屬于單糖大分子物質,在人機體內不會分解代謝,也不會穿透血腦屏障,在用藥后可以提高血漿中膠體的滲透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該藥物具有高滲脫水的作用,可以快速的使腦組織水分向血管回流,同時通過腎小球隨尿液排出,劑量使用方面需要注意,大劑量會引發不良反應較多[6]。
總之針對于腦出血患者,采用甘露醇治療的效果比較理想,而針對于不同部位出血的患者,采用不同劑量的效果也不相同,但是總體來說,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劑量進行治療,才能保證患者的生命。
參考文獻
[1] 苗 青,張 干,宮 鑫,等.甘露醇治療早期腦出血對血腫擴大及預后的影響[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5,19(10):1072-1074.
[2] 張建偉.不同劑量甘露醇治療腦出血的臨床效果對比[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24):123-124.
[3] 蘇文華,金樹梅.不同劑量甘露醇在不同部位腦出血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處方藥,2016,14(8):66-66,67.
[4] 張文秀,曾 明,李 雅,等.半劑量甘露醇治療腦出血及對尿微量蛋白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7,38(4):656-657.
[5] 王閃閃,曾麗玲.不同劑量甘露醇治療急性腦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薈萃分析[J].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7,9(5):55-61.
[6] 歐曉生.甘露醇治療腦出血的應用效果與最佳劑量研究及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3):112-114..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