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靈杰
摘 要:往復壓縮機氣閥的設計對其可靠性影響很大,為了使氣閥設計達到穩定的密封特性,有必要在設計時考慮其所有的影響因素。本文通過建立并簡化通用氣閥的數學模型,對影響壓縮機氣閥的工作性能的因素進行動態仿真。仿真結果表明該模型簡單且易于計算,可對氣閥的基本參數進行預測和描述,可用于檢驗影響氣閥性能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往復壓縮機;氣閥;動態建模;仿真;預測
中圖分類號:TH16;TB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7-0028-02
1 引言
往復式壓縮機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各種工業和運輸行業的設備,并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于一些需要獲得壓縮氣體或產生低密度氣體的應用,壓縮機的高可靠性使其成為整個機組安全性和實用性的關鍵。最近進行的一項工業調查明確指出[1],壓縮機氣閥是因壓縮機故障而發生生產流程中斷的主要原因,因此而產生的停機成本對企業的生產造成嚴重影響。此外,氣閥故障最常見的原因是工作過程中受高沖擊速度,磨損或應用環境。為此,在氣閥設計時適當考慮這些影響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往復式壓縮機主要配備自動氣閥,由氣閥前后的壓差驅動。因此,為了預測氣閥的工作性能,需要研究其在整個壓縮機循環過程中的狀況。理論上對氣閥工作性能的分析可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基于CFD軟件進行,另一種是利用簡化分析模型[2]。利用CFD可以提供非常精確的分析結果,但同時由于閥體結構的復雜性及工作環境的影響,對氣閥工作過程的分析需要進行復雜的網格創建和大量的模型運算。而在氣閥的早期開發階段,使用簡化模型即可進行快速,準確地對氣閥行為進行預測。本文建立往復壓縮機氣閥的簡化模型,描述了影響氣閥工作的諸多影響因素,并對氣閥的工作行為進行了分析。
2 壓縮機和氣閥物理模型
圖1所示為一個單缸及單作用壓縮機模型,用于對氣閥工作特性進行預測。該模型包括曲軸連桿機構的運動學模型,壓縮機缸體,氣閥經管道系統與吸氣和排氣增壓室相連。
不失其一般性,該模型包括了普通壓縮機完整的主要構成部分,可完整的應用于對氣閥動態特性和壓縮機性能的分析。壓縮機氣閥的基本結構如圖2所示,由可移動的密封元件和閥座組成,密封元件兩側產生的力壓差可驅動閥門開關動作。在閥板上安裝驅動的執行元件——質量彈簧系統。
3 氣閥數學模型的建立與仿真
3.1 氣閥數學模型的建立
在建立氣閥的數學模型之前,需要對氣閥的動態工作條件進行一定的簡化,以避免在數值計算時時間變量的數值相關性。如圖3所示,假設如下:
(1)壓縮機的工作介質為理想氣體;(2)執行元件為只具有一個自由度的質量彈簧系統;(3)單氣缸工作,通過氣閥的流量穩定;
由于通過氣閥的流動介質的復雜性,不能直接分析介質流量。因此,通過氣閥的介質流量在計算時經常被當作不可壓縮流量通過管道,其模型如下所示:
3.2 各參數的計算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通常氣閥的動力學模型可表達為:
其中表示運動介質質量,x表示閥板距離閥座的距離,表示氣體力,表示介質摩擦力,表示彈簧彈力。
方程2中的質量應包括閥板質量、彈簧的質量和閥板偏轉時周圍的介質質量。然而,由于工作介質的密度較低,且遠小于彈簧及閥板本身的質量,因此可將其忽略,系統質量可以表達為:
4 分析
將上述公式帶入方程1和2,設壓縮機氣缸直徑為150mm,總行程為100mm,壓縮介質的進出口壓力分別為1pa和3pa,吸氣閥與排氣閥的閥板直徑分別為36mm和38mm,壓縮機轉速為340轉/分,用matlab進行仿真可得到曲柄作圓周運動過程中閥板運動與壓力,如圖4所示。
由于模型進行了簡化,相對于實際壓縮機氣閥動態性能,該結果有一定的誤差,但氣閥運動與壓力之間的對應關系與真實情況是對應的。
5 結語
本文提出了一種用于往復式壓縮機及其氣閥的簡化數學模型,相對于CFD法該模型雖在模型的完整性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由于建模簡單,易于計算,且可對氣閥的基本參數進行預測和描述,在壓縮機及氣閥的功能設計中可用于檢驗影響氣閥性能的關鍵因素,對壓縮機關鍵部件的設計與仿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Foreman,S.Compressor valves and unloaders for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s–an OEMs perspective.Dresser-Rand Literature(2002).
[2]柯常忠,聶淸風,倪小平,等.活塞壓縮機氣閥運動規律的研究與數學建模[J].壓縮機技術,2003,179(3):8-10.
[3]Michal,Volf, and Gápár Roman. Modeling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valve dynamics. In AIP Conference Proceedings, vol. 1889, no. 1, p. 020049. AIP Publishing,2017.
[4]Habing,Reinder André.Flow and plate motion in compressor valves.University of Twente,2005.
[5]Touber,Simon.A contribu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compressor valve design.1976.
[6]張増營.往復式壓縮化環狀閥工作過程沖擊應力分析[D].南寧:廣西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