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 王晨光 黃金鳳
摘 要:隨著森林認證在全球范圍內的迅速推廣,中國充分認識到森林認證在生態建設,林業經濟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中國積極開展森林認證工作,不斷嘗試,探索森林認證發展的道路。本文將對我國森林認證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制定合理的解決方案,充分發揮森林認證的優勢與作用。
關鍵詞:森林認證;發展問題;認知度
中圖分類號:F32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7-0255-02
我國森林資源現狀不容樂觀,森林覆蓋率及人均森林蓄積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何保持水土,保證森林生產率,促進森林可持續發展是我國亟待解決的問題。森林認證是以人與自然與社會三方和諧發展為本,提升森林管理水平和促進林業進一步發展的有效舉措,加強人們與市場對森林認證的認知度是發展森林認證的必要措施。
1 我國森林認證認知度與認證體系建立現狀
1.1 部分林業人員森林認證認知度較低
在我國國有林場工作的部分員工,雖然對環境保護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對森林認證認知度較低。一部分人的目光只聚焦于以森林認證的理念為指導制定的森林經營方針需要投入較高的資源成本。他們沒有認識到以森林認證的理念為指導開展的森林經營工作在未來可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森林認證的效益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短期內造成的經濟負擔損害了部分林業人員的切身利益,使得他們難以用長期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森林認證[1]。這樣也就導致森林認證工作的推行難度加大,如果不先改變人們的看法,就會增添森林認證的發展工作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1.2 森林認證產品的市場認可度低
森林認證產品市場認可度低導致市場需求無法刺激森林認證的發展。而森林認證產品的市場認可度之所以低,主要是因為人們對森林認證產品不夠了解,很多人將其與綠色認證混淆。實際上,綠色認證是指綠色食品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而森林認證是指是一種運用市場機制來促進森林可持續經營的工具,由森林認證理念為指導生產的產品就是森林認證產品,它同樣遵守可持續發展原則,但并不局限于綠色食品一個方面,還包括木材,非木材等遵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森林產物。人們既然不知二者的區別,自然不愿意支付更高的價格來采購認證產品。
1.3 我國森林認證體系不夠完善
從2000年開始,中國林科院等機構才開始著手研究森林認證,探索中國森林認證體系的可能性。相對西方國家成熟的森林認證體系來說,我國的森林認證體系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對于通過認證的企業,國家尚未出臺具體的支持政策來輔助其發展。同時,這些通過認證的企業,大多孤軍奮戰,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流通鏈,這也就使得各地森林認證發展水平參差不齊。
不僅如此,我國大多認證企業都是由世界兩大森林認證體系FSC和PEFC體系認證的,由國外森林認證機構開展的認證成本較高,且合法性存在質疑。而FSC體系的運行機制與我國現行的林業管理機制和森林管理模式不適應,因此,我國需要盡快調適,完成國際互認,建立屬于中國的森林認證體系。
2 提高我國森林認知度與完善森林認證體系的基本方法
2.1 建立完善的林業人員培訓機制
培訓林業人員有兩項基本要求,一是確保林業人員充分掌握林業認證的相關知識;二是完成林業人員思想的轉變,使其由抵觸森林認證轉變成將森林認證作為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按照要求實際培訓林業人員時,要以森林認證理念為指導,引導其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森林認證創造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與此同時,要確保以森林認證理念為指導制定的森林經營方針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的合理應用,確保各項生產工作的規范性,以免對森林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對接受培訓后的林業人員要通過年審來檢驗其知識水平與思想水平是否達標,以便確認下一步整改目標。一般來說,森林認證證書的有效期是五年,所有持有森林認證證書的森林經營企業都要嚴格遵守年審制度。在年審過程中,為了提高年審通過率,盡快推展森林認證工作,需要建立監督機制,使林業人員能嚴格按照標準完成森林認證工作。
通過前期陪訓和年審的方式,從各個方面對森林認證的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同時,針對培訓中林業人員和審核人員提出的問題,可以整合起來認真分析,改善森林認證的不足之處。
2.2 促進森林認證的市場的發展
社會公眾綠色消費意識缺乏是造成森林認證產品市場認知度低的主要原因。而政府和國家層面以強且廣的宣傳方式普及森林認證基本知識和效益很大程度上能彌補這一缺失。通過公益廣告,宣傳片的形式讓社會公眾了解到森林認證的好處。不僅如此,政府也可以對森林認證產品實施采購政策。僅靠社會公眾意識的覺醒來促進森林認證產品市場的發展是比較緩慢的,以政府購買直接形成社會需求和購買力,從而引導行業的發展。
提高森林認證產品的認知度,從而帶動森林認證產品的市場認知度。一旦森林認證產品森林認知度提高,企業就有了實現認證產品溢價的可能性,而只有實現了經濟效益,企業才有認證的持續動力。認證企業之間也需要加強聯系,建立起一個森林認證產品網絡,通過這個網絡,互相學習,提高森林認證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尋找降低森林認證產品成本的方法,從而使市場中森林認證產品的價格穩定在消費者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2.3 建立完善的森林認證體系的建議
目前來說,全世界建立森林認證體系的國家由30多個。如美國的SFI和ATFS,加拿大的CSA,澳大利亞的AFS等。我國由于森林認證工作起步晚所以即便森林認證體系已經建立,與其他國家成熟的認證體系相比,我國森林認證體系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不過,我們可以利用起步晚的優勢,借鑒已經建立完善森林認證體系國家的模式,取長補短。
目前,經由FSC和PEFC體系認證的森林面積和木材加工企業逐年增長,這是我國積極展開認證實踐的積極體現。接下來,我國需要探索的目標是將認證產品貼上中國森林認證標簽。我國森林認證范圍與國際上現行范圍不同,這在國際上也是對認證范圍的拓展和創新。保留自身的特色部分并調適和國際認證體系不適應的部分是建立中國森林認證體系的可行之路。
中國的森林認證體系最終要走向世界,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完善森林認證標準和相關技術規范,積極探索適應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森林認證模式,積極開展森林認證戰略研究,積極穩妥的拓展認證的范圍,整頓并規范國內認證市場,最終實現與國際體系的互認[2],建立起完善的獨具特色的中國森林認證體系。
3 結語
森林認證認知度是森林認證體系發展的重要部分,它是推動森林認證體系發展的前提條件。提高森林認證在各領域各階層的認知度可以減少森林認證體系發展的障礙。我國森林認證體系發展狀況總體來看是穩中有升,在完善森林認證體系之后,我們應該把目光聚焦于建設中國特色森林認證體系,把森林認證產品貼上中國標簽。只要認真分析森林認證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找出合理的解決辦法,我國森林認證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伍輝勇.高峰林場森林認證現狀及對策[J].農技服務,2017(03):88-90.
[2]胡延杰.我國非木質林產品認證發展現狀與對策[J].林業經濟,2016(06):43-47.
[3]劉曉勇,鄭永紅,樊星火.加快發展我國森林認證市場的對策探討[J].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10,29(4):16-18.
[4]趙敏順,張德亮,謝萍.我國森林認證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4 (4):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