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靜
摘 要: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我國建筑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技術的進步涌現出了新的建筑材料、新的施工工藝,建筑理念和建筑方法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本文就建筑與科技的關系進行了簡單介紹,并詳細闡述了當代科技對建筑設計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當代科技;建筑設計;影響
中圖分類號:TU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7-0106-01
1 建筑與科技的關系
最早的建筑可能就是巖洞、茅草屋等,歷史的發展使得建筑形態、功能都發展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最開始的建筑是簡陋的,是為了躲避風雨,是繁衍生息的場所,現代的建筑紛繁多樣,有交通建筑、體育建筑、辦公建筑、居住建筑等,建筑的材質、形態和功能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建筑變成了我們的必需品。無論什么樣的建筑都受到當時科技條件的影響,科技對建筑的支撐作用是不言而喻的[1]。
我們可以從長城和故宮的建造來“偷看”古代科技對建筑的支撐。修筑長城最開始是從西周開始的,春秋時期達到高潮,但此時的修筑長度還很短,在秦統一天下后,秦始皇修繕和連接的戰國長城,才有了現在的萬里長城,明朝是距今最后修筑長城的朝代,今日所見長城大多是這個時候修建的。長城最開始修筑是為了軍事防御,到現在大約都兩千多年的時間了,長城的屹立不倒可能是與當時夯土技術和制磚技術有關,在當時人們采用了在泥土中加入稻草和米湯的做法,也許這使得長城堅若磐石,這些技術在現在看來也依然先進,體現中華民族的智慧[2]。中國的故宮又是科技對建筑支撐的又一例子,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古建筑群,擁有龐大的建筑體量,而這些無不與當時人工管理、模型制作等技術有關,體現了中國當時科學技術的先進性[3]。
現代建筑更多受西方的影響。在科技的支撐下,賴特通過對建筑結構的探索建造了東京帝國飯店和流水別墅;倫佐·皮亞諾的建筑選擇把內里結構暴露,而內部空間可以自由拆卸;
扎哈·哈迪德在設計建筑時更多的應用了電腦測算制圖技術和高科技的施工技術;CCTV新大樓是建筑大師庫哈斯對地球重力發起的挑戰,建造了七十多米懸挑的世界最大懸挑空間建筑。科技無論是古代建筑還是現代建筑都受當時科技條件的影響,科技的進步給建筑帶來了豐富的想象空間。
2 當代科技對建筑設計的影響
2.1 當代科技對建筑設計理念的影響
每一個建筑背后都有一個設計理念。建筑設計理念來自于理論設計、建筑功能及風格、建筑材料選擇等各方面的設計觀念和思路,其發展與科技有非常密切的關系[4]。以高層建筑為例,古代的高層建筑諸如城墻等是為了抵御侵略,而近代的高層建筑是由于城市人口的迅猛增加,是為了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解決人的居住問題,可見是建筑的使用功能改變了建筑的設計理念。
建筑理念的發展透露的是人們對建筑的視角、態度和觀點的變化。隨科技的發展,當代建筑更注意在建造過程中對新技術的應用,建筑理念越發豐富,安全、經濟適用是現在主流的建筑理念,除了科技對建筑的影響,在建筑中引入藝術將建筑風格發展到了新的高度。在全世界倡導綠色環保理念時,這種思潮也滲透到了建筑理念,目前的建筑設計越來越關注建筑的低碳環保,通過科學布置建筑設備位置、選擇合適的建筑材料來使建筑更綠色環保。
2.2 當代科技對建筑材料的影響
建筑材料會影響設計的形狀和效果,最終會影響建筑的展現形式,科技的進步也推動了材料科學的發展,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不斷涌現,像金屬、塑料、玻璃、一些合成材料等越來越多的應用到當代建筑設計中去,這些新材料的加入使得建筑造型變得越來越豐富,能夠產生各種各樣的視覺效果。建筑材料主要對建筑外觀設計和室內設計產生影響[5]。
當代科技影響建筑外觀材料的運用。技術的進步帶來了材料的進步,技術的進步也使得人們可以設計各式各樣形態的摩天大樓、小橋流水。科技的進步產生了諸如解構主義建筑、現代風格、高科技派等設計觀念,而新材料的特質對建筑最大的沖擊在于完善了建筑的解構體系,再加上建筑設備的進步,使得設計師可以設計出樣式不一的建筑外觀,設計師更加注重外觀對地方文化、生態的影響,在審美觀念上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當代科技影響建筑室內材料的設計運用。新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裝飾材料,復合地板、夾板、板式家具廣泛應用于室內裝飾中,這些裝飾材料手感流暢,有簡潔大方的裝飾風格,更為重要的是極大的節約了自然資源。另外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越發有親近大自然的需求,于是設計師通過在建筑中大量應用大面積玻璃,使得建筑室內好像融入了外界環境,屋里屋外景色渾然一體,滿足了人們的需求。聲光電等的應用拓展了室內空間效果,自動幕墻可以使人更舒心,智能電子鎖使人們生活更安心。科技進步促進了建筑材料的變革,推動了建筑設計的發展。
2.3 當代科技對建筑形態的影響
每一個時代的建筑都有其特有特點,如中國古代的院落、亭臺樓閣設計善于融入動物形態,中國的現代建筑也從單一古板的方盒子變的造型多變。建筑中的高科技風格也就是高技派就是在當代技術環境下產生的[6]。高技派在建筑設計中善于使用高技術手段,在建筑的形式上特別喜歡應用表現高技術的設備、材料、工藝、結構,建筑風格、造型表現上注意與“高度工業技術”的融合。
科技的進步也改變了傳統建筑材料陶瓷、木、麻、棉等的“容顏”,這些建筑材料的改變也影響了建筑內部裝飾形態。如在建筑內部的裝飾材料玻璃,它不只是透明裝飾,勒絲技術和電腦鍍色的出現,使得玻璃不再是那么單調,有了豐富圖案,通過印絲手段,可以將纖維、麻、棉等紋織在玻璃表面,不管從視覺還是觸覺都使人變化了對玻璃冰冷的看法,使玻璃好像有了“溫度”。另外玻璃的使用也更加廣泛,效果也光怪陸離,如玻璃不再只做墻面裝飾,還以做頂部處理、做地面。再如地面裝飾材料瓷磚,也因高科技手段的融入產生了千變萬化的效果,瓷磚可以設計出仿皮、仿石、仿木紋樣,除了可以營造出富麗堂皇的效果,也使得室內溫馨感倍增,從而打造多種多樣的室內裝飾風格,聲光影的結合更讓空間環境贊嘆不已。
2.4 當代科技對建筑設備的影響
幾百年前,人們鍥而不舍的追求建造通往天堂的巴別塔,現如今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此起彼伏,現今建筑功能日益豐富,建筑設備也日益智能化、人性化。在醫院建筑內我們可以看到引入了一卡通、物流系統、電子病歷等智能系統,醫院的建筑設計和管理模式也有很大改變,患者能及時地找到就診科室,人流及時分散,患者就醫時間大大減少,方便了患者,也便于醫院管理。建筑智能化是以建筑為平臺,集成辦公自動化、網絡、系統服務、建筑設備為一體的最優組合,為人們提供高效、便利、舒適和安全的工作生活環境。高科技設備的融入大大提高了建筑的使用效率,完善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對建筑設計產生深刻影響。
3 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建筑設計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當代科技的發展改變了建筑設計理念,推動了建筑材料、建筑技術、建筑形態和設備的發展,提升了建筑的使用效率,完善了建筑的使用功能。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當代科技對建筑設計的影響會越來越深入。
參考文獻
[1]王曉.試論第四次科技革命對建筑設計的影響(英文)[C].2007全國建筑環境與建筑節能學術會議,2007.
[2]秋凌.長城千年不倒功在糯米[J].農家之友,2010,(7):30.
[3]周乾.故宮古建基礎構造特征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6,(4):55-61.
[4]張錦秋.中國傳統建筑設計理念及今用[J].城市發展研究,1997(4):3-4.
[5]中國新型建筑材料公司.新型建筑材料實用手冊-2版[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
[6]喬景順.中國古代建筑特征[J].山西建筑,2007,(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