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橋
【摘要】目的 討論養心益氣湯聯合西藥對心衰患者BNP含量和心功能的影響。方法 對照組給予美托洛爾予以治療,實驗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養心益氣湯治療。結果 實驗組治療后血漿BNP含量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治療后心功能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使用養心益氣湯聯合西藥治療心衰可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心功能并降低血漿BNP含量,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效果。
【關鍵詞】養心益氣湯;心衰;BNP;心功能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7..02
心衰是各種心臟疾病發展的最終階段。患病后患者會出現明顯的乏力、運動耐力下降,心率增加以及呼吸困難等,嚴重的限制了患者活動,導致生活質量嚴重下降[1],所以對于本病有效的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在本次調查中我院采取了養心益氣湯聯合西藥的治療方法,并對其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和總結,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現隨機選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心衰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盲選法將84例患者分為實驗組42例和對照組42例,對照組包括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38~68歲,平均年齡(53.2±6.2)歲,病程2~3年,平均(2.5±0.9)年;觀察組包括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43~65歲,平均年齡(54.1±5.8)歲,病程1~6年,平均(3.5±0.8)年。兩組患者年齡、病程、性別的一般資料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美托洛爾片(AstraZeneca AB(瑞典)(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分裝)、國藥準字J20150044),首次服用時每天服用6.25 mg,如果患者服用10天以后癥狀改善不明顯,可以增加藥量至每天25 mg。實驗組患者則在常規治療之上給予養心益氣湯[2],其組成為:炙甘草6 g、黃芪30 g,紅參、川芎、丹參、肉桂、白術、龍眼肉、五味子、附子以及麥冬各15 g,按照中藥常規煎制方法即可,每天一劑,分兩次服用,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均為1個月。
1.3 療效觀察
對兩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血漿BNP含量進行對比和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的血漿NT-proBNP含量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漿BNP含量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血漿NT-proBNP含量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心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前患者的心功能(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心室射血分數高于對照組,左室收縮末期內徑以及左室舒張末期內徑則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 論
腦鈉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由心肌細胞合成獲得,屬于一種天然激素。研究表明[3],BNP具有排鈉、降壓、利尿、擴張血管等生物學效應,可對交感神經系統、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予以有效抑制,達到降低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量、血管平滑肌增生及心肌纖維化等目的。研究表明[4],BNP是臨床常用的心力衰竭定量標志物之一,其檢測值與心衰程度具有顯著相關性,即BNP水平越高、心力衰竭程度越重。
為了進一步提升本病的治療效果,我院將養心益氣湯應用到治療中。心衰從中醫角度來講,其屬于水腫、心悸以及痰飲范疇內疾病[5],所以治療中以養心、益氣為原則,而養心益氣湯中的黃芪具有較好的益氣、補氣作用,紅參則具有復脈攝血的功能,丹參則具有安神、活血、化瘀的作用,川芎則可以達到行氣止痛的作用,肉桂和龍眼均具有補氣補血的功效,白術則可益氣健脾,五味子具有養心補腎的功效,以上諸藥通過炙甘草進行調和后,正符合了養心、益氣的治療原則[6],所以其能夠達到良好的作用。在本次調查中也顯示,實驗組患者的心功能恢復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并且血漿BNP含量也明顯下降,達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綜上所述,使用養心益氣湯聯合西藥治療心衰可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心功能,并降低血漿BNP含量,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效果,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 翔,易省陽.慢性心力衰竭診斷及治療新進展[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5,29(1):10-12.
[2] 張宏偉.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19):25-26.
[3] 鞏東坤,李媛媛.甲亢性心臟病患者在治療前后血腦鈉肽水平的變化[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10):1697-1699.
[4] 原永明,王 慧,尹良平,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hs-CRP水平檢測的臨床意義[J].檢驗醫學,2015,30(6):591-592.
[5] 李 想,徐京育.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52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4,30(2):133-134.
[6] 蘇玉國.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4(12):1485-1486.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