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音孟和
摘 要:供電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即時通信與信息的互換離不開配電網管理信息系統的運行。配電網生產管理信息系統主要由GIS(地理信息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構成。根據現實情況得知,對GIS的利用使生產管理信息系統的使用更加方便。本文對幫助完善管理信息系統的GIS的主要作用和特色進行梳理,并對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進行技術層面的分析,從而促進配電網生產管理信息系統繼續發展。
關鍵詞:配電網;生產管理信息系統;電力工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7-0187-01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各項產業都隨之加快了前進的步伐。在日常生活,人們對電力供應也就有著更加嚴格的要求,過去傳統的模式已經不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這時便產生了配電網生產管理信息系統。GIS與管理信息系統的結合,實現了信息的全面共享,并覆蓋到電力部門生產的每一個環節中。
1 配電網生產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分析
配電網生產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主要是為了提供電力部門的生產管理信息系統這樣一個能夠高效運作的平臺,這一平臺以GIS為基礎,在互聯網技術和電子通訊技術的支撐下,全方位的覆蓋到電力部門的每一個生產部門中,讓管理工作能夠形成一定的生產管理體系,從而實現規范化的管理系統的構建,為現代電力企業創造一個能依靠網絡、遵循固定流程的現代化生產信息管理系統。
2 GIS(地理信息系統)的相關系統說明
2.1 GIS與管理信息系統的關聯
GIS是配電網生產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成分之一。通過接口與管理信息系統相結合,并在數據采集與監視控制系統的協作下,共同完成對整個配電網生產管理信息的系統化整合。管理信息系統通過傳統的形式展現數據的特征,而GIS在電子技術的基礎之上,把數據庫里的變壓器、變電所等抽象內容轉化為電子地理對象的形式呈現在地圖上,同時帶有特定的位置標志、并具有一定的感官效果。GIS與管理信息系統同時使用統一的后臺數據庫。GIS中進行數據處理的過程會在管理信息系統中展現出來,而GIS的系統平臺上也可以對管理信息系統的系統平臺中的數據進行一定的應用。
2.2 GIS的開發原則
(1)在電力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會有不同的需求,GIS對不同的需求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處理[1]。通過一個平臺軟件的使用,對自動化管控和調節、電網管理等問題的處理,都要在保證數據統一的基礎之上再去進行實際的實踐活動。(2)對系統用戶數量的容納量需要有一定的彈性,這樣才能保證在用戶數量大幅增長后不會出現系統運行速度降低的現象。為了系統功能能夠得到最大化的實現,就要考慮到系統功能的擴展問題和結構模塊的開發問題。(3)無論是系統的設計思想、設計方式、設計平臺,還是與系統相關的軟件開發,都要注意時刻面向對象這一準則。這樣的方式有助于軟件可靠性的提升,讓用戶能夠進行軟件的第三方開發。軟件的二次開發符合時代的進步熱潮,使軟件具有可擴充的優勢,并且能夠進行更好的維護,從而進行更加方便的使用。
2.3 GIS的系統特點
(1)系統電網建模的效果非常顯著。系統具有一定的圖片編輯與繪制的功能,可以通過系統提供的這一功能把線路和變壓器這些主要元件的圖形數據進行編輯,隨后以圖形數據為參考標準,對數據庫中的現存資料進行修正。讓圖形數據能夠和臺帳數據達到同時傳輸的效果。(2)將地理圖形設置成背景圖形,對電力部門的所有生產用和管理用的系統與設備進行不同層面的逐級顯示,從不同的角度對用戶在業務上的需求進行一定的滿足。(3)為了保證配電網能夠在安全的基礎上運行并達到最大的收益,GIS需要對配電網的運行狀況、運行方式與運行特點進行系統的管理和直接的反映。(4)一旦有用戶把配電網在運行過程中的線路設備連接方式或運行方式改變,系統也能夠用最短的時間對用戶發出的指令立刻進行實施與反饋,并將有關信息進行同步傳送與更新。
2.4 系統功能
(1)圖形編輯。首先,可以使用工具欄中的多個選項進行目標的選擇。比如框選工具、點選工具、任意選擇工具等。其次,可以對地圖進行瀏覽。對地圖能夠進行放大與縮小,可以實時更新地圖內容,也可以同步上傳地圖樣式。同時,還可以進行圖層的管理。GIS地圖具有不同的圖層,這些圖層可以進行不同的個性化顯示。針對背景圖層的編輯,用戶能夠進行自定義設置,進行選擇或刪除圖層的操作,或是對圖層的前后順序進行調整[2]。(2)系統可以對電網運行進行調控,一旦線路與設備出現某些缺陷的情況發生,或是在需要對線路與設備進行檢查和維修的情況下,就可以根據相關理論計算出損失情況。(3)在對數據的處理、或是停電故障分析等需要測算的情況中,系統可以實時對電網進行分析,從而確保下一步工作的進行。(4)系統能夠提供一定的查詢功能,且不會受到查詢手段的限制。無論是圖片文字結合的查詢、接線圖的查詢、設備分類的查詢,還是設備資料的查詢,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還可以在查詢之后進行系統的統計,最后把統計結果以報表的形式或圖表的形式進行輸出。
2.5 系統開發
系統對后臺數據庫有著很高的要求,只有大型關系數據庫才能滿足系統的有效運行。這一數據庫內部具有一定的混合式空間結構,能夠利用不同模塊實現數據的實時保存。這些空間數據呈現不同層次的組織分布,在水平和豎直方向都有一定的模式,和地圖之間都有著密切的聯系。
3 配電網生產管理信息系統關鍵技術與使用功效
3.1 精準定位
GIS中最為關鍵的坐標點,就是電桿和變壓器這些設備的具體位置[3]。電桿的分布非常廣泛,電桿的數量也很難理清,想要測定電桿的具體位置會浪費很多的資金,也會耗費很多的時間。加上電桿常常會進行位置變動、數量增減,這就需要常常進行坐標點的測定。通過GPS可以對電桿等設備的坐標點進行自動測定,通過對位置發生改變的電桿進行坐標點測量,再將其他電桿以一定的平均值標注在地圖上,就能進行精準的定位,對人力、物力和財力都能進行一定程度的節省。
3.2 數據緊密連接
首先,能夠把空間內的實體對象進行編碼,標明其空間方位。比如電桿的實際位置、線路的分布情況。其次,實時反映實體對象的基本屬性。比如電桿的編號、線路的長度。數據會在這兩方面進行連接,以圖文結合的方式進行互動。
3.3 組建技術
GIS組件可以專門用來做其專屬的工作,而其他的組件分別負責不同方面的任務。GIS組件和別的組件在某些可視的開發語的基礎上得以建立。GIS組件技術能夠提供充分的GIS發展環境,使本系統能夠與其余的系統進行集合作用,從而高效的運轉。本系統也具有一定的可選擇性,面對沒有地圖的用戶,能夠讓他們選擇是否保留GIS。這樣就能夠保證系統不會因為占用過多的內存而出現運行卡頓的現象。
4 結語
在配電網生產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方面,需要根據目前相關部門已經出臺的電力工程設計準則來實行,首先有一個明確的項目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細致的規劃,保證配電網生產管理信息系統能夠集中、規范且穩定的運轉。同時還要保證配電網生產管理信息系統能夠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可行性,從而實現電力工程設計能達到信息化管理的標準。
參考文獻
[1]洪坤偉.配電網生產管理系統中GIS的應用及原理[J].科技與企業,2016,(10):67.
[2]李彥華.城市配電網生產運行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及綜合評價[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6.
[3]莫莉,羅興春.配電網生產運行仿真系統遠程培訓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4,(15):260-2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