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業春 孫茜茜
摘 要:基礎測繪地理信息數據庫是地理信息系統是最重要和最基礎的組成部分,是權威的基準,在國民經濟建設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山東省現有基礎測繪工作現狀和發展趨勢,建立新的信息化基礎測繪系統,更新了十三五基礎地理信息要點,不斷完善測繪質量管理控制, 加強對數據庫更新、質量控制、資料整理分析等方面的工作進行闡述,使基礎測繪成果能夠進一步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更新;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P2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7-0232-02
隨著基礎地理信息的不斷發展,不斷更新,基礎地理信息資源不斷豐富,實現基礎測繪協調發展,新型基礎測繪地理信息數據庫成為轉型發展的方向,現有基礎地理信息內容與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信息化、網絡化,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就需要經過不斷改進,不斷更新,整體現勢性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從而加強數據庫內容的豐富性,滿足現在的需求;在更新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導致一些質量問題,所以需要對質量進行嚴格控制,總結新思路,探索新方法,保證提供測繪產品成果的準確性、現勢性。
1 基礎資料前期分析與收集要點
對收集的專業資料數據,要認真仔細分析內容正確性,符合要求的才能直接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僅供參考使用。
(1)山東省水利廳提供的山東省水利普查數據,包括省內所有的河流、水渠、水庫、湖泊、水閘、泵站、水文站、堤壩等信息,海洋部門提供的資料,包括,海岸線,干出線,海島資料等信息,數據現勢性為2016年底;在更新過程中用作水系數據屬性錄入、更新的依據。(2)山東省交通廳提供的山東省道路網數據,包括省內所有的國道、省道、縣道、鄉道、專用道、農村道路數據,數據現勢性為2016年5月底;還包括橋梁、隧道、收費站及服務區數據,數據的現勢性為2016年5月底。數據用來等級道路編碼、名稱更新參考,和地理國情監測要素中不夠指標沒有表示的橋梁、隧道的屬性依據。(3)主要行業專題資料的收集,是依據民政、國土、統計部門的專題資料,更新行政區劃、行政界線、地名、人口數;依據電力部門的專題資料,更新架空高壓輸電線等的屬性依據;依據工商、農業、教育、衛生等部門提供的資料,更新企事業單位、農場、教育機構、醫療機構等屬性錄入。
2 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更新主要內容
2.1 數據庫地形要素更新內容:
2.1.1 水系
過水設施不能丟漏。如:輸水渡槽、涵洞、水閘等。堤壩、攔水壩應采集,大于20平方米的水井不能丟漏等。
2.1.2 居民地及設施
注意區分高層房屋與普通房屋,采集塔型建筑物,如:散熱塔、水塔、煙囪、等。柵欄、圍墻、鐵絲網的丟漏及分類錯誤,特別容易漏賦其SOURSE屬性。大于200平方米的固化池不能丟漏,地下建筑物出入口、亭、樓閣、牌坊、臺階、等不能丟漏。
2.1.3 交通
注意鐵路是單線還是復線,是不是高架。公路的車道數、路面材料等。正確區分公路與機耕路、鄉村路的分類。還有專門連接高速公路與其他城際公路的連接線,不能丟漏匝道、上山的階梯路、高速公路的出入口等。
2.1.4 管線
輸電線的走向,起點、終點、轉折點。電壓伏數以及入地口。
2.1.5 植被與土質
植被的種類應正確區分。如:園地分為喬灌園地、藤本園地、草本園地不區分品種。美化環境、凈化空氣大于200平方米的綠化林地,不能丟掉。城鎮、村莊等居住區外部、長度大于300米的行樹不能丟漏。還有平沙地、露巖地等不能丟漏。
2.1.6 地貌
自然陡坎與人工陡坎的區分與取舍。山洞溶洞、壟等不能丟漏。
2.1.7 地理單元
單位名稱要全稱,無名稱的填通名,不能丟漏。如:飼養場、廣場等。村名以及其他地理單元不能丟漏。
2.2 數據庫要素增量式更新
與十二五數據庫更新的內容相比較,增量式更新對發生變化的要素內容記錄,以通過更新了時間,更新了狀態的方式,從而大大提高更新效率,成果質量。
2.3 數據庫網絡化更新
原來數據庫是以圖幅為單元更新,現在以區域為單元進行更新,還可以采用線狀地物為邊界靈活劃分網格,減少數據接邊工作,減少工作量,保證提高數據的成果質量。
2.4 數據庫聯動更新
采用大比例尺地形數據庫,通過多尺度地形數據庫更新成果進行統一融合后,建立省級地形要素與市、縣之間的聯系,更新數據庫。
3 地理信息數據庫更新后質量控制要點
3.1 數據庫更新后檢查
3.1.1 更新后要素的現勢性
依據最新正射影像更新新增的房屋、道路、電力線等;更新的采集精度不能超過5個像素。外業核查,棚房與單幢房屋分類錯誤;房屋沒變,單位搬遷;圍墻、柵欄、鐵絲網分類錯誤;涵洞、施工、拆遷地丟漏等。
3.1.2 更新后要素的完整性
重要單位院內的標識點不能丟掉;如:各級政府、醫院、學校、發電站、污水處理廠、公園、廣場等;特殊的面不能丟。如:公墓面、墳地面、樓閣等。
3.1.3 更新后要素的邏輯一致性
點、線劃、面有無重復。道路或河流的交叉口,平交時應分別在中心線上設立公共節點;立交時不在中心線上設置公共節點。數據拓撲關系,要素之間的關系是不是正確。
3.1.4 更新后屬性項的完整性、正確性檢查
獨立地物屬性項NAME或TYPE不能漏賦。如:齊長城遺址、關帝廟、學校、體育場館、加油(氣、電)站等。
3.1.5 要素的方向正確性
注意水系結構線的方向從上游到下游,泄洪洞、出水口、水閘等前進方向的左側為下游。注意有向點的角度,如:泉,記錄水流方向的方位角;牌坊,角度賦進入方向的方位角。
3.2 數據庫增量更新包檢查
3.2.1 完整性檢查
增量數據是不是完整,丟漏。
3.2.2 正確性檢查
增量數據圖形、屬性正確,增量數據與數據庫數據存在矛盾等。
3.2.3 邏輯一致性檢查:
增量數據之間邏輯要一致;與增量信息相關的要素協調處理等
3.3 數據庫過程質量監督
質量監督是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更新項目在質量監督檢查中實行全過程監督檢查,根據更新任務進展情況,掌握更新項目各項技術指標內容,來統一處理問題的具體措施,對過程成果質量進行監督。
3.4 數據庫質量檢查與驗收
基礎地理信息更新成果實行“二級檢查、一級驗收”制度。
過程檢查是由具有質量檢驗合格的技術人員承擔的,最終檢查必須由項目單位管理機構負責質檢部門全職檢驗人員進行,成果驗收是省測繪產品質量檢驗站驗收,根據不同的產品成果分階段、分批次進行。
4 解決產品質量問題的方法及建議
4.1 加強技術人員的培訓
在開始投入生產之前,就要有計劃、分階段、分層次、有步驟地對作業員、兩級檢查員進行培訓;學習技術設計書及有關技術標準,正確理解認識到位,將信息準確無誤的傳遞給作業員、兩級檢查員。
4.2 提高技術人員專業技能建立完善質量管理模式
由于作業人員的技術水平良莠不齊,就需要技術人員現場指導,進行過程質量監督檢查,來處理和解決作業員提出的工作問題,將問題消滅在生產過程中,通過固定更新人員、隊伍等方式來優化組織管理模式。
5 結語
新型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多元化,是發展的趨勢和需求,是長期的可持續工作,對地理信息數據庫提出了新的要求,對生產單位而言又是一個全新的任務。產品質量是影響測繪發展的地理信息系統的重要瓶頸,在建數據庫過程中,對產品實施質量控制,質量管理,可促進基礎地理信息技術的不斷完善、創新,保證數據庫的質量,智能提高化地理信息服務,加速發展地理信息產業。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18316-2008數字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2]1:10000(1:5000)基礎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數據規范(試行稿)[Z].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2012,(11).
[3]韓文立,張莉,程鵬飛.地理信息質檢數據庫建設和應用的技術探討[J].測繪通報,2015(3):94-96.
[4]曲莉莉,孫燕,羅秀明,于百大,魏國忠.1:1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及時更新質量控制方法的探討[J].山東國土資源,2012,28(5):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