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凱
摘 要:基于目前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所持有的狹隘認識,需要我們重塑產業哲學思維。一味脫離哲學維度的思考,強調產業集中度勢必造成高新技術產業陷入盲目擴張與片面開發的困境。當前我國正處于產業結構調整,結構性矛盾突顯的時期。本文立足于我國合成生物技術相關產業發展的契機,未雨綢繆試圖構建高新技術產業哲學研究的內涵與外延、形成一個適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戰略的全新認識。
關鍵詞:產業哲學;生物技術;發展初探
中圖分類號:D6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07-0242-01
1 合成生物技術的產業價值
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日益確立了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領導地位,其中合成生物技術研究及其在諸多領域中的應用方面取得了一些頗具可行性和可用性的研究成果,顯示出很好的發展前景和可帶來革命性變化的潛力。當前,這一領域的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在未來,大規模、高精度DNA合成的成本有望繼續下降,越來越強大的計算機性能也將利于發科研人員設計研發更多的人工生物部件與系統,并繼續拓展合成生物技術的應用范圍。可以預見合成生技術及其相關產業的發展戰略將對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國家競爭力的提升以及對國家生物安全保障等領域發揮示范效應。生物技術革命將重新構筑新的國際分工格局,形成新的國際力量對比,生物技術產業將成為最具有成長性和發展潛力的戰略產業。現階段合成生物技術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還處于產業生命周期的形成期和成長期的交替時期。產業發展方向受技術發展方向多樣性的影響,還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再加上生物技術產業資金需求量大、投資回收期較長的特點,決定了合成生物技術產業發展除了長期利益的主導驅動因素外,還需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和政府的大力培育。更需要我們站在產業哲學的維度中思考合成生物技術產業的未來。
2 合成生物技術產業化對人類意識形態的影響
人的物質觀和生命觀,對生命與物質世界的了解,總體形成人關于世界觀與社會觀的內容,并在很大程度上對人的意識形態產生作用。當下來看,自然科學當中生命科學是重點項目,合成生物技術也逐漸變成民眾在認知與改造世界當中的關鍵方式。同時也在生命和意識、物質和精神二者當中引領世界思想潮流。人的社會屬性和生物學屬性之間存在辯證關系,那么又如何來理解合成生物與本質生命的關系呢?目前有關生命與生物的相關解釋是不能對其所指向的客體進行明確的。有關生命含義、生命起源、生命復雜性、生命特征方面的解釋至今沒有明確答復。關于生命方面的解釋始終是難題,就傳統角度進行分析,生命本質被看作是松散性的聯系屬性、亦或為具有特定屬性的相應集合、代謝生成物。就人工合成生命角度分析,即是以純粹人工的辦法得到生命。而非以碳與水作為主要構成物的自然生命。其是以計算機作為主要工具,在進行相關模擬設計的基礎上得到生命。我們忍不住想要追問關于生命本質方面,其僅僅是作為存在形式還是屬于具體物質?此方面的疑問同樣為非自然進化和自然進化兩者方面的現有疑問。合成生物技術應用的目標為合成生命,即是以工程化的方式創造出人工生命體。在這當中人類技術扮演的是上帝角色,合成生物技術直接干預生命的創造與進化過程,對于生命本身來講,這是屬于進化、還是屬于逆進化,均是不得而知的。筆者在此處的探究是應該將目的論當作判斷依據,還是更多的參考道義論,也是應該進行深思熟慮的。
3 以產業哲學維度看合成生物技術的產業的培育模式
當下來看,世界范圍內有關合成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模式方面并未給出明確的定義,然而當下合成生物技術產業逐漸向著知識聚集化發展已經成為不可扭轉的定局。構建相關的技術產業集群是當下合成生物技術產業的重要方式。在這當中含有發展創新型合成生物技術企業、構建相關工業園區、發展國際性合作組織、形成產學研資源綜合體模式等。而這些項目的基礎性依據即為構建新型的產業集群。若想對合成生物技術產業集群進行探究就應從全球化角度進行分析,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若將原有的分析范式當作依據展開分析是有較大的局限性的,所以應該更加關注全球產業價值鏈當作的產業集群定位狀況,以及怎樣以全球化當作背景發展產業集群尋求相應的發展良機,進而為之后整體的發展模式理論供應標準。第一,應該把關注點設置于世界范圍內的全球合成生物技術產業集群范式當作。產業集群當中的主體是跨國公司,其掌握著相關的核心技術和生產,在產業鏈當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就實際來講,跨國公司產業集群通常會將發展中國家的相應產業集群當作整體產業鏈當中的相應節點,來為壟斷公司服務。此種類型的產業結構必須在相關整治的基礎上重構。第二,生物經濟發展迅速推動著合成生物技術制品的需求迅速增長。若合成生物技術產業單純的依靠跨國公司進行發展的話,則在此種單一化模式下,出現的相應“外生變量”是不屬于此產業集群發展模式反應內的。第三,對合成生物技術進行研究時,若單純的將其放置于全球生物產業鏈當中進行分析,會相對片面。本質來講,產業集群的相應市場化運作屬于動態性內容,一個壟斷企業或是壟斷性的發展模式均是不能很好的對產業集群發展進行負責的。相關事實顯示,發展中國家的相應合成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速度是較慢的,單純的依靠本國內的科研水平是不能很好的推動產業集群發展的。所以,在技術壟斷的狀況想接受相關無理要求是唯一的辦法。若想發展產業集群就應關注技術、空間與產業等相關維度,在相關技術壁壘的基礎上發展合成生物技術產業集群,推動其內部與外部得到良好的發展。就內部來講重要的是一體化優勢,需關注規模效益、積蓄技術、集群模式等內容。就外部來講,需著重關注產業之間的關聯性,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以此提升競爭水平,打造較佳的外部生產環境。這樣才可通過內部與外部的共同配合,在獲取競爭優勢的基礎上參與到全球競爭當中。當下來看,單純的將某個國家發展狀況當作經驗來參照,是不能夠對整個合成生物技術產業集群發展進行發展的。因為各個國家在進行發展時,均是以自身狀況當作基礎,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基礎上得出的,因此不具有一般性規律,也不可直接搬來為本國市場應用。產業集群作為一個開放的復雜系統,其演化過程同時受到內部因素和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產業集群演化的動力主要呈現為:自身創新能力、企業之間交流和吸收利用創新的能力、企業從集群以外獲得技術支持的能力。首先,注重相互配套前后銜接相互促進的政策體系。在合成生物技術產業鏈中各環節相互依存、相互銜接,只有各環節相互配套才能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與之對應,產業政策只有針對產業發展、研發、人才引進、成果轉化、技術中介、產品認證和銷售等方面的系列政策相互配套和銜接,才能促使合成生物產業上下產業鏈相互促進,首尾相連,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局面。其次,合理配置、高效運轉的創新研發能力是實現合成生物技術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是創新的源頭和產業核心競爭力。應當從幾個方面提高研發創新的管理效率和運作手段,注重企業間的伙伴關系和聯盟及規模經濟。再次,促進合理優化、競爭有序的產業結構和規模形成,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競爭日益加劇,我國在合成生物制劑生產、合成藥物現代化、生物安全等領域發展態勢,提高企業和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全力構建生物產業集群的長期穩定增長,實現規模效益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4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將其培育模式理解為兩種培育途徑:一是培育完全獨立的新興技術產業,即通過創新技術研發生成全新的科研成果,并形成一個與以往產業完全不同的新產業;二是在傳統產業的基礎培育發展新興技術產業,通過先進的管理理念賦予新技術手段從而形成獨立的運作模式來扶持產業的快速成長。據此,合成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對于我國解決日益嚴峻的能源短缺問題、環境污染問題、糧食安全問題、公共衛生安全問題,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新興前沿技術的規劃應用,在應對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緩慢、趨同融合的背景下地位作用更加凸顯,做好前沿技術的產業發展戰略政策制定,關系到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如何維護好國家發展權益、贏得發展的主動權,關系到更好地持續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實現重點突破與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