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資料室
“春日春風有時好,春日春風有時惡;不得春風花不開,花開又被風吹落。”王安石的這首詩把春風的特點描寫得惟妙惟肖。春回大地,陽光明媚,鳥語花香,空氣清新,景色宜人。然而,從生理健康角度講,春季是個“多事之季”,春風拂面,誘發和加重五官疾病的幾率也相對較高。
青光眼 青光眼是指眼內壓異常升高,超過了眼睛所能忍受的最高限度,以致造成視神經損害及視野缺損,最終視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一組疾病群。青光眼急性發作時.由于眼壓急劇上升,患者突然感到劇烈的眼脹、眼痛、頭痛,并反射至整個三叉神經分布區。患者伴有惡心、嘔吐,視力顯著下降,僅存光感或無光感。研究表明,青光眼一般在冷鋒通過的24小時內容易發作。春季冷空氣過境之后容易誘發青光眼,是因為氣溫發生變化時,能影響體溫調節中樞,再通過植物神經干擾血壓而使眼壓波動,進而發病。所以,春季出現降溫天氣時,青光眼患者尤其不能馬虎大意。
鼻出血 春季氣壓變化較大,從而構成了鼻出血的基本氣候誘因:外界氣壓的變化會直接導致體內血壓的波動,從而造成血液動力學的改變,容易產生出血癥:而外界空氣的干燥,也直接導致鼻內的干燥,加之鼻腔內(尤其是鼻中隔前方)血管豐富、密集,鼻腔在呼吸空氣時,又伴隨著氣流和溫度的變化,因而就比較容易出血。從另一個角度說.春季人們的室外活動較多,而春季的室外多風、多過敏源(如花粉、塵埃),鼻腔呼吸時,最容易出現發干、發癢等不適癥狀,誘使人們(尤其是自控能力較差的兒童)用手摳挖、揉捏.從而直接導致鼻出血。
口瘡 晚春人易上火,口瘡患者在這一時節會陡然增多。口瘡初發時,會有自覺的輕微刺痛和燒灼感,接著在口腔內會產生丘疹,上皮細胞產生腐蝕,進而產生潰瘍。潰瘍由中間開始,逐漸往外擴大,口腔疼痛也加劇,影響進食、說話和情緒。一般潰瘍約有黃豆大小,外圈因發炎而呈紅暈狀,可是單發或多發,嚴重時呈糜爛型,一般需經過7~10天,傷口方可愈合,黏膜才完好如初地恢復。發生口瘡的外在誘因是干燥的氣候,而”內火”則與焦慮、緊張和壓力因素有關,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攝入不足也很有關系。口瘡雖非什么大病.但也令人痛苦。癥狀嚴重的患者,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