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2015年6月,張某應聘至某空調公司擔任操作工。入職時張某主動要求不繳納社保,并寫下承諾書,承諾不繳社保的一切責任自負。于是公司沒有給張某繳納社保,將單位應繳費用以現金形式發給了張某。2015年10月,張某在下班途中發生交通事故受傷,交警部門認定其負事故次要責任。2015年12月,張某向人社部門申請工傷認定。2016年1月,張某經人社部門認定為工傷并鑒定為傷殘十級。張某找到單位要求單位支付住院治療期間的工資及報銷醫療費。某空調公司認為,張某自愿不繳納社保,并承諾一切責任自負,發生了工傷應由其本人承擔后果。張某遂申請勞動仲裁。在仲裁委的調解下,某空調公司與張某都認識到不繳納社會保險是違反法律規定的,某公司為張某補辦了參保手續,主動補齊了張某停工留薪期間的工資、報銷了部分醫療費用。
[分析]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依法參加社會保險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本案中,張某自愿放棄參保權利,并承諾一切責任由個人承擔,而公司將社保費以現金形式直接發給張某,張某與公司的行為均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定,屬于無效行為。《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二條規定,“依照本條例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某空調公司未給張某參加工傷保險,張某發生工傷的工傷保險責任,仍應由某空調公司承擔。
[小貼士]
如果用人單位依法為職工辦理了工傷保險,并在出現工傷事故后依法申報工傷,則工傷人員的醫療費用將由工傷保險基金按有關規定支付,因工致殘的,工傷保險基金還將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依法參加工傷保險,既可以減輕用人單位的用工風險和經濟負擔,又可以及時保障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