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德
(重慶市開州區鎮東街道水務服務站)
水是人類生存的基本物質之一,在經濟和社會進步的進程中必不可少,也是未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飲水安全問題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部分貧困山區由于地勢崎嶇、人員居住分散等問題,飲用水安全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以位于渝東北的開州區為例,該區以山地和丘陵地區為主。年降水量約為1200mm,北部山區降水量可達1600mm。綜合多年降水量可知全縣平均水資源量約為21.8億m3。總體而言,該地區水能儲藏量相對豐富,能夠滿足該地區的飲水需求。但出于各種原因,農村飲水工程在運行過程中還存在比較多的問題,嚴重影響了該地區的飲水安全。貧困問題尤為重要。一般貧困人口可劃分為五保戶、低保戶、特困戶和一般貧困戶等。貧困人口中的五保戶已由鄉政府人員安排在敬老院等地集中照護,不存在飲水缺乏問題,可以不予考慮。在貧困人口中,部分貧困戶由于生活條件較差,居住地無水源,沒有足夠的金錢和精力安裝自來水,飲用水全靠肩挑背馱。取水得地方多則幾百米,少則幾十米,一般距離較遠,無法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取水的井(池)基本上為暴露于地表的簡易水池,深度約0.5~1m,水面面積較小,儲水循環性和水質較差。有部分貧困戶共建有簡易自來水井,供水充足,但水質并未達到安全標準,含重金屬超標。盡管水利部門在近些年投資建設了許多供水工程,解決了許多貧困戶和當地居民的飲水問題,但由于工程缺乏監督,問題依然較多。
依據相關調查,全區人口為169.12萬,其中城鎮人口59.4萬,農村人口109.72萬。依據相關調查,截止到2015年,全縣實行集中供水的新農村人口約20萬人,自助挑水和采用膠管飲水的散居農村人口為88萬人,因此,全區貧困戶安全飲水問題特備嚴峻。截止2017年建卡貧困戶約10萬人。
(1)貧困人口中無自來水供應,在地表淺水池取水作為生活用水,一旦遭遇暴雨季節,地表污水和污泥很容易進入水井(池),對飲水安全造成極大影響;
(2)在冬季或者干旱季節,淺層水源干涸,無水飲用;
(3)自建簡易自來水井的,這些取水工程大部分建于20世紀90年代,部分地區由于地形條件較差、施工工藝缺乏,管道直接暴露于地表,取水設施也較為簡單,無沉淀、過濾、消毒等水處理工序,運水管道幾乎均為PVC管,水源很容易被污染,或管道容易老化漏水,導致供水不正常等,影響飲水安全;
(4)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已建有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雖然基本解決了飲水問題,但由于部分工程不夠完善、資金有限等原因導致設施設備不完全,容易造成季節性或水源不足,存在一定的隱患,因此需要對已有工程進行排查,并加以鞏固;
(5)由于農村貧困人口數量較多,貧困戶的居住地也較為分散,因此難以建設集中供水基地。而且部分貧困戶居住地位于崎嶇的山區,水管鋪設極其困難,造價昂貴;
(6)早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就已被提上日程,但用于解決供水問題的資金遠遠不足,人均投資標準僅為500元/人。要解決這些貧困地區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仍需巨大的資金投入。目前,這些貧困地區的居民大都就地取水,在居住區附近找一處淺層水豐富的地方,人工挖掘一個面積較小的水井,再經人工挑水到住宅飲用。
飲水工程的建設要根據山區的地形特點、貧困戶居住分布特點和水源現狀,因地制宜采取合適的工程措施,確保山區貧困戶的飲水安全,要求所有農村住戶自來水要通到廚房,全天有干凈衛生的飲用水供應。具體解決對策如下:
(1)自流引水工程:該方法主要適用于山區相對高度小于350m的較低山區,針對居住在山邊,居住地位于上游位置、水源充足、水質較好的貧困戶,采取建設低海拔地區提水工程,以自流引水解決貧困戶飲水問題。新建地表淺水井,通過水泵提水到高位蓄水池,并配以消毒設施,通過水管網道向用戶供水。以單一用戶為例,建圓形蓄水池約2.0m深,直徑0.5m,配以直徑0.5m的水泥涵管,套入井中管道,安裝鋪設輸水PE管自流引水到用戶居住地。該取水方法的優點是水源充足,缺點時消毒處理工藝復雜。因此該供水方法適用于供水人口較多的地區,進行水源集中消毒,應盡量鼓勵貧困戶集中居住,減小投資難度。
(2)取水井提水工程:該工程主要針對附近有水源但居住在下游的貧困戶。無法實現自流引水的,可采取新建取水井供水的方式解決。取水井建設方案與自流飲水類似,需購置安裝微型供水設備,鋪設管道直接到達用戶水龍頭。微型供水設備價格在300~700元,價格實惠,安裝簡單;貧困戶也可屋頂安裝蓄水桶,再自流飲用。該方法可保證用戶供水充足。
工作流程:水泵啟動,水通過止回閥注入水箱,灌溉壓力增加。當灌內壓力達到設定壓力的上限時,控制器會自動切斷水泵供電,停止水泵運行。由于水箱的內部壓力高于與其連接的管道內部壓力,因此可通過供水自動降低壓力。隨著水箱內部水量減少,水箱內部壓力逐漸下降,當壓力下降達到設定壓力時。在有限的時間內,自動控制器將重新啟動泵操作,并再次對罐內進行加壓,直到水箱水量充足。設備的安裝需專業人員進行,安裝示意圖如圖1。

圖1 安裝示意圖
(3)管道延伸供水工程:針對居住在已經安裝有自來水,或者住房附近有其他居民的自來水管道經過的貧困戶,可通過與自來水安裝用戶協商,取得相關用水戶同意,采取接續接已有自來水管道的方式解決貧困戶的飲水問題。該方式實施簡便,僅需加大原供水管道的供水負荷,投資較小,可實現多戶共建,節約水處理費用。
(4)鉆機井提水工程:對于附近無水源的貧困戶來說,可在房屋附近進行水源勘探,實施鉆機井安裝提水設備解決飲水問題。提水設備可使用水泵抽水到屋頂蓄水桶,也可采用微型一體化供水設備連接到用戶水龍頭。本方法由于造價較高,工程復雜,所需資金投入較大,因此適用于多戶集中建設。
(5)鞏固提升工程:對于已經具備自來水源但飲水存在安全隱患的貧困戶來說,需要對其現有供水工程進行鞏固提升,修整內容包括水源勘察、消毒沉淀、過濾、管道改建等工程設施。具體的改建工程由實地供水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貧困戶的簡易供水工程存在的問題較多,幾乎完全缺乏消毒措施,而且由于居住地較為分散,水源點呈現出小而泛的特點,因此供水工程的改建和消毒設備的安裝耗費巨大,可能會超過國家人均補助標準。
(6)建設集雨工程:選擇面積足夠的集水場地,配以引水設施,將雨水引進集水池,并在集水池內安裝簡易過濾、消毒等設備,將安全無毒的飲用水通過配水管道輸送到用戶。如若高程不足,可在過濾池內安裝水泵提到水位。該方法適用于雨水較為豐富、山地相對高度大于350m的地區,耗資較大。
飲用水安全問題關系到山區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因此各級地方政府必須要嚴肅對待供水問題。尤其是貧困山區由于經濟條件較差、受地理環境等因素限制,難以集中建設供水工程來解決貧困戶供水安全的問題,這就需要政府部門結合實地情況,對不同類型居民的實際飲用水安全問題進行分類探討,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確保山區農村飲用水精準扶貧任務的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杜雪忠.淺析山區貧困人口農村飲水安全精準扶貧的難點和對策[J].數字化用戶,2017,9(14):126.
[2]黃新宇,胡興琴,黃飛林.淺析山區小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問題與解決途徑[J].中國水利,2016,2(5):52~54.
[3]黃新宇,崔志平,趙敬.岳西縣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與精準扶貧[J].江淮水利科技,2016,1(4):35~36.
[4]王希清.精準扶貧農村飲水安全工作運行管理探討[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7,10(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