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茹,鄧建平
(四川省樂至縣人民醫院護理部,四川 樂至 6415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以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為特征的疾病。該病的發生與肺臟對有害顆粒或氣體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該病患者氣流受限的癥狀通常呈進行性發展。COPD是一種可預防和治療的慢性氣道炎癥性疾病[1]。重癥COPD患者會發生呼吸衰竭的情況,病死率較高。近年來,隨著有創機械通氣技術和無創機械通氣技術的發展,臨床上治療重癥COPD的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對COPD患者進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的效果不穩定,患者容易發生面部皮膚受損的情況。對COPD患者進行有創機械通氣治療會對其造成一定的創傷,長時間進行有創機械通氣還容易導致其發生感染。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是指先對患者進行有創機械通氣治療,在其呼吸功能得到改善但未滿足傳統拔管條件時對其進行提前拔管,改為對其進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最后逐漸為其撤機[2]。為探討對ICU的重癥COPD患者進行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的效果,四川省樂至縣人民醫院對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該院ICU住院的部分重癥COPD患者進行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經四川省樂至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學委員會批準,將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該院ICU住院的78例重癥COPD患者納入本次研究。這些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了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對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為:1)合并嚴重的上呼吸道梗阻。2)血流動力學指標不穩定。3)存在嚴重的意識障礙。4)合并肺大泡。5)嚴重肥胖。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序貫組(n=40)和無創組(n=38)。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抗感染、化痰、平喘、營養支持、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及吸痰等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對序貫組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對序貫組進行治療的方法是: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將鳥牌呼吸機調節至SIMV+PSV模式。將氧濃度設置為30%~40%,將呼吸頻率設置為12~15次/分。根據患者的潮氣量調節其吸氣的壓力等參數,使其血氧飽和度在90%以上,呼吸頻率低于30次/分。若患者的感染得到控制、生命體征平穩、恢復自主咳痰能力,且動脈血氧分壓(PaO2)>60 mmHg,二氧化碳分壓(PaCO2)<70 mmHg、進行自主呼吸試驗的結果合格,為其拔除氣管插管。然后對患者進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將呼吸機的模式調節為無創PSV模式。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節氧濃度及吸氣壓力,使其呼吸頻率低于30次/min,血氧飽和度在90%以上,PaO2為60~80 mmHg,PaCO2為50~ 70 mmHg,生命體征平穩。根據患者身體恢復的情況逐漸降低其吸氣的壓力及氧濃度,為其間斷停機,直至其可以完全脫離呼吸機進行呼吸。對無創組患者進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具體的方法是:為患者佩戴面罩,將鳥牌呼吸機調節為SIMV模式。根據患者的潮氣量調節其吸氣的壓力等參數。將氧濃度設置為30%~40%,將呼吸頻率設置為12~15次/分。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節呼吸機工作模式和參數,使其血氧飽和度在90%左右。在患者的PaO2>60 mmHg、PaCO2<60 mmHg,且生命體征平穩后,為其間斷停機,直至其可以完全脫離呼吸機進行呼吸。
觀察兩組患者在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第一天及撤機后的PaO2、PaCO2、動脈血pH。記錄兩組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第一天,序貫組患者的PaCO2低于無創組患者(P<0.05);兩組患者的動脈血pH及PaO2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撤機后,序貫組患者的動脈血pH及PaO2均高于無創組患者(P<0.05),其PaCO2均低于無創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第一天及撤機后的血氣分析指標(±s)

表2 兩組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第一天及撤機后的血氣分析指標(±s)
組別 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第一天 撤機后動脈血pH PaCO2(mmHg) PaO2(mmHg) 動脈血pH PaCO2(mmHg) PaO2(mmHg)序貫組(n=40) 7.30±0.05 68±6 62±7 7.42±0.07 58±5 68±5無創組(n=38) 7.22±0.07 82±11 61±8 7.45±0.08 61±4 65±7
序貫組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時間為(5.2±1.1)天,其住院的時間為(7.04±0.78)天。無創組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時間為(7.8±1.2)天,其住院的時間為(11.56±1.76)天。序貫組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均短于無創組患者(P<0.05)。
有創機械通氣是指通過氣管插管或切開氣管建立的人工氣道進行機械通氣的方式。但進行有創機械通氣會對患者造成損傷,其發生感染的幾率較高。近年來,隨著無創機械通氣技術的發展和完善,無創機械通氣技術已廣泛用于治療COPD[3]。但對COPD患者進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時,要求其對治療的依從性較高,且治療的效果不穩定,其面部皮膚容易受到損傷。在本次研究中,無創組患者中有18例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發生不同程度的面部皮膚黏膜損傷。在基層醫院中,COPD患者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其容易因不配合進行治療而發生面罩脫落、自行調節呼吸機參數等情況,從而影響其治療的效果。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是指先對患者進行有創機械通氣治療,在其呼吸功能得到改善但未滿足傳統拔管條件時對其進行提前拔管,改為對其進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最后逐漸為其撤機。錢武強、朱小梅等[4]研究的結果顯示,與進行有創機械通氣相比,對COPD患者進行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能快速地緩解其臨床癥狀,縮短其治療的時間,降低其對呼吸機的依賴性,提高其成功撤機率。張國慶[5]的研究結果顯示,與進行有創機械通氣相比,對COPD并發嚴重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其并發癥的發生率低,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均較短。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綜合了有創機械通氣和無創機械通氣的優點,同時又因為進行氣管插管和佩戴面罩的時間均較短,從而降低了患者發生感染及面部皮膚損傷的幾率[6]。此外,進行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能縮短患者進行機械通氣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從而減少其治療的費用,降低其經濟壓力[7]。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ICU的重癥COPD患者進行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可改善其呼吸功能,縮短其進行機械通氣的時間及住院的時間。
參考文獻
[1]陸再英.內科學[M].第七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64.
[2]朱蕾.機械通氣[M].第三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43.
[3]黃佩榮.有創一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AECOPD合并lI型呼吸衰竭的診治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6):15-16.
[4]錢武強,朱小梅,何悅成,等.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觀察[J].醫學信息,2016,29(3):72-73.
[5]張國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嚴重呼吸衰竭應用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工程,2013,25(7):83.
[6]張雪彥,趙曄.有創-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2,34(3):420-421.
[7]盧坤琴.雙水平氣道內正壓通氣治療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J].臨床肺科雜志,2012,25(6):112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