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遠
(四川省古藺縣人民醫院,四川 瀘州 646500)
進行肝膽手術的患者易因出現明顯的切口疼痛而影響其康復的速度。臨床研究資料顯示,對進行肝膽術的患者進行有效的術后鎮痛治療可促進其康復。目前,在臨床上常對進行肝膽術后的患者進行PCEA(硬膜外自控鎮痛)或PCIA(靜脈自控鎮痛)治療,但用這兩種鎮痛的方法對患者的胃腸動力的影響尚不明確[1-2]。為了進一步探討對進行肝膽手術的患者進行不同的術后鎮痛治療對其胃腸動力的影響,筆者對2013年至2016年期間在四川省古藺縣人民醫院接受肝膽手術的159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科技部和財政部沒有統一的高校科研經費財務管理制度, 科研經費的預算大多是由科研項目組自行編制,缺乏財務部門的參與。另由于高??蒲薪涃M較易爭取到,科研項目組制定經費預算時都會將標準提高一定的比例,期望在經費富足的情況下完成科研項目,而財務部門對科研經費的管理和核算只能參照教育事業財務制度,而教育事業財務制度與科研項目本身并不能完全契合,結果必然導致科研項目經費預算與科研項目經費管理相脫離。
選取2013年至2016年期間在四川省古藺縣人民醫院接受肝膽手術的159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為:1)對阿片類藥物過敏。2)合并有功能性疾病。3)在手術前服用了對胃腸動力有影響的藥物。4)具有幽門梗阻的臨床癥狀。5)體重不足標準體重的20%。6)合并有嚴重的肝、腎等器官的功能性疾病。將這些研究對象隨機分為A組、B組和C組,每組各有53例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1) 零點驗證。儀表零點值是影響計量準確性的重要指標,該系統提供儀表零點核查功能,可實時獲取到測量管振動頻率、左檢測線圈電壓、右檢測線圈電壓、驅動增益、活零點等信息,開展零點驗證核查?;盍泓c是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平均值和流量計的零點穩定性指標進行比較,如果零點核查通過,說明目前是一個好的零點,不需要標定零點;如果零點核查通不過,需要標定零點。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x±s )
對三組患者均實施肝膽手術。具體的方法為: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前,對其進行心率、脈搏、血氧飽和度、動脈壓及心電圖的監測。在手術前30分鐘,用0.5 mg的阿托品和0.1 g的魯米那對患者進行臀部肌內注射。在手術開始時,為患者采用面罩讓其吸入純氧,3分鐘后進行靜脈誘導麻醉。使用1.4~1.9 mg/kg的丙泊酚、0.6~0.8 mg/kg的羅庫溴銨及2 μ/kg的芬太尼對患者快速進行誘導麻醉,待患者的意識消失、肌肉松弛后,從其口腔插入氣管導管,采用麻醉機為患者進行通氣,將潮氣量維持在8~10 ml/kg。采用麻醉機進行維持麻醉時,需分次酌情使用羅庫溴銨與芬太尼。對A組患者進行硬膜外自控鎮痛治療。具體的方法為:對患者進行下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將0.1%的布比卡因、3 g/ml芬太尼和100ml的生理鹽水注入到電子輸注泵中,為其連接電子輸注泵,以5~12 ml/h的輸注速度對其進行硬膜外泵注。為B組患者使用嗎啡進行PCIA治療。具體的方法為:將1~2 mg的嗎啡和100 ml生理鹽水注入到電子輸注泵中對其進行靜脈泵注,為其連接電子輸注泵,泵注的時間設為5 min,若患者的VAS評分超過5分,則酌情將嗎啡的用量增加到1~4 mg。在進行鎮痛的過程中,可根據患者的VAS評分對輸液的速度進行調整。在C組患者發生術后疼痛時,對其使用哌替啶進行肌肉注射。手術結束后,對三組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
B組患者手術的用時長于A組患者,A組患者的手術用時長于C組患者(P<0.05)。三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通過對建庫后下游減水河段的模擬,基于減水河段水動力的變化和灌區污染物的排入分析,確定了翁結水庫的最佳下泄水量,在此水量的基礎上可確保下游減水河段水環境質量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觀察三組患者手術的用時、術中的出血量、術后首次排氣的用時、術后首次排便的用時、術后惡心嘔吐的發生率及術后48 h的 VAS(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

表2 三組患者手術的用時及術中出血量的比較(x±s )
C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的用時及術后首次排便的用時均短于A組患者,A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的用時及術后首次排便的用時均短于B組患者(P<0.05)。三組患者術后惡心嘔吐的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3。

表3 三組患者胃腸功能指標的比較
在術后的48 h,B組患者在靜息時和咳嗽時的VAS評分小于A組患者,A組患者在靜息時和咳嗽時的VAS評分小于C組患者(P<0.05),C組患者在活動時的VAS評分大于B組患者,B組患者在活動時的VAS評分大于A組患者(P<0.05)。詳見表4。

表4 三組患者在術后48 h VAS評分的比較(分,x±s )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該器官具有合成蛋白質、去氧化及儲存肝糖的作用。膽道是為肝臟提供分泌物通道的重要器官[3-4]。因此,患者一般會同時罹患肝膽疾病。對肝膽病患者采用手術進行治療會造成其腹腔內臟器的暴露及胃腸組織被牽拉,使其出現腹脹、排氣障礙及排便障礙等并發癥,不利于其康復。有臨床研究資料顯示,對進行肝膽手術的患者實施術后鎮痛治療可降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促進其康復[5-6]。PCIA 與PCEA是最為常用的兩種鎮痛方式。有研究資料顯示,阿片類藥物會延長患者胃排空的用時及結腸蠕動的用時,因此在術后對患者進行麻醉鎮痛時不應使用阿片類藥物[7]。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B組患者手術的用時長于A組患者,A組患者的手術用時長于C組患者。C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的用時及術后首次排便的用時均短于A組患者,A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的用時及術后首次排便的用時均短于B組患者。在術后的48 h,B組患者在靜息時和咳嗽時的VAS評分小于A組患者,A組患者在靜息時和咳嗽時的VAS評分小于C組患者,C組患者在活動時的VAS評分大于B組患者,B組患者在活動時的VAS評分大于A組患者。筆者認為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是: 1)與進行PCEA治療相比,對進行肝膽術后的患者進行PCIA治療中使用阿片類藥物的用量較多,對患者胃腸道的影響較大。(2)對進行肝膽術后患者進行PCEA治療可阻斷患者的交感神經,使胃腸道血管擴張,促進其胃腸道功能的恢復。綜上所述,與進行靜脈自控鎮痛治療相比,對實施肝膽手術后的患者進行硬膜外鎮痛治療的鎮痛效果較差,但可促進其胃腸功能的恢復。
參考文獻
[1] 于雙清, 殷令毅. 不同鎮痛方式應用于肛腸病患者術后鎮痛的效果觀察[J]. 包頭醫學院學報, 2004, 20(2):139-139.
[2] 焦妍, 李進元. 術后鎮痛方式調查[J]. 中國實用醫藥, 2009,4(4):228-228.
[3] 李正, 朱彪, 蔣豪. 術后兩種鎮痛方式對胃腸功能的影響[J]. 中國臨床醫學, 2003, 10(4):501-502.
[4] 楊亞青, 奚曦, 黃遠林,等. 不同術后鎮痛方式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術后譫妄的影響[J]. 昆明醫科大學學報, 2012, 33(8):41-43.
[5] Kampe S, Randebrock G, Kiencke P, et al. Comparison of continu ous epidural infusion of ropivacaine and sufentanil with intra venous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 ent.[J]. Anaesthesia, 2001, 56(12):1189-1193.
[6] Joris J L, Jacob EASessler D I, Deleuse J F, et al. Spinal mech anisms contribute to analgesia produced by epidural sufenta nil combined with bupivacaine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J].Anesthesia & Analgesia, 2003, 97(5):1446.
[7] Carli F, Mayo N, Klubien K, et al. Epidural analgesia enhances functional exercise capacity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fter colonic surgery: results of a randomized trial.[J].Anesthesiology, 2002, 97(3):54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