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 霞
(重慶市巴南區第二人民醫院,重慶 400054)
內窺鏡手術具有創傷小、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等優點。近年來,隨著內窺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內窺鏡手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由于內窺鏡器械的結構較為復雜,在對其進行清洗的過程中易出現清洗不徹底的情況[1]。為了分析細節管理在內窺鏡器械清洗消毒滅菌工作中的應用效果,筆者對由重慶市巴南區第二人民醫院消毒供應中心進行清洗消毒滅菌的440件內窺鏡器械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由重慶市巴南區第二人民醫院消毒供應中心進行清洗消毒滅菌的440件內窺鏡器械。將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間(進行細節管理前)由該消毒供應中心進行清洗消毒滅菌的220件內窺鏡器械作為對照組。將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間(進行細節管理后)由該消毒供應中心進行清洗消毒滅菌的200件內窺鏡器械作為觀察組。觀察組200件內窺鏡器械中有腹腔鏡58個(占29.0%),宮腔鏡50個(占25.0%),膽道鏡92個(占46.0%)。對照組220件內窺鏡器械中有腹腔鏡62個(占28.2%),宮腔鏡56個(占25.5%),膽道鏡102個(占46.3%)。兩組器械的基線資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重慶市巴南區第二人民醫院消毒供應中心于2015年5月開始對內窺鏡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工作進行細節管理。進行細節管理的方法包括:1)進行技術培訓。安排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人員接受業務培訓。組織技術骨干參加進修學習,使其充分了解內窺鏡器械的結構特點和使用流程。2)明確工作流程。要求手術室工作人員在內窺鏡手術結束后立即對內窺鏡器械進行預處理,并及時通知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人員取走內窺鏡器械。消毒供應中心根據手術的時間制定排班計劃,以確保在術后能夠及時地回收內窺鏡器械。3)規范清洗流程。內窺鏡器械的結構比較復雜。因此,應安排了解內窺鏡器械的性能及結構、拆卸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對其進行拆卸。完成拆卸后,在配置有防漏網的水池中對內窺鏡器械進行清洗,以防止其部件丟失。使用柔軟的毛刷對內窺鏡器械內的彎頭部位進行刷洗。完成刷洗后,使用水槍對其各部位進行沖洗。用氣槍將其吹干后,將其置于75℃的烘干機中進行烘干(烘干的時間為8 min)。4)規范消毒滅菌流程。根據內窺鏡器械結構及用途的不同選用合適的方法對其進行消毒滅菌處理。完成消毒滅菌處理后,由專人負責檢查消毒滅菌的效果。在確認消毒滅菌的效果理想后,對器械信息進行登記。5)規范包裝流程。在對內窺鏡器械進行包裝前,先用放大鏡查看其表面是否殘留有血漬、污漬,并檢查其部件是否有松動的情況。完成檢查后,使用低溫紙塑袋對其進行密封包裝。
比較對兩組器械進行清洗、消毒滅菌及包裝的合格率。
選用統計軟件SPSS 18.0分析本文中的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觀察組器械進行清洗消毒滅菌的合格率(95.0%)高于對對照組器械進行清洗消毒滅菌的合格率(8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對觀察組器械進行包裝的合格率(96.0%)高于對對照組器械進行包裝的合格率(8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2。

表1 對兩組器械進行清洗消毒滅菌合格率的對比

表2 對兩組器械進行包裝合格率的對比
消毒供應中心是醫院對手術器械進行清洗、消毒滅菌的主要場所。手術器械若未能得到徹底的消毒滅菌,可導致手術患者發生醫源性感染,從而可嚴重影響其預后[2]。近年來,隨著內窺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內窺鏡手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相關的研究資料顯示[3-5],對消毒供應中心的清洗消毒滅菌工作進行細節管理能夠提高對內窺鏡器械進行清洗消毒滅菌的合格率。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對觀察組器械進行清洗消毒滅菌的合格率(95.0%)高于對對照組器械進行清洗消毒滅菌的合格率(83.2%)。對觀察組器械進行包裝的合格率(96.0%)高于對對照組器械進行包裝的合格率(85.0%)。
綜上所述,細節管理在內窺鏡器械清洗消毒滅菌工作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能夠提高對內窺鏡器械進行清洗消毒滅菌的合格率。
參考文獻
[1] 李春芳,潘曉婷.腔鏡器械清洗消毒滅菌的相關護理管理應用效果[J].醫學信息,2016,29(23):186-187.
[2] 陳虞飏.腔鏡器械清洗消毒滅菌的護理管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3,20(12):118-119.
[3] 楊俊艷.細化腔鏡器械清洗消毒滅菌流程管理探討[J].內蒙古中醫藥,2015,19(9):93.
[4] 方朝英.提高腹腔鏡器械質量管理方法的探討[J].醫學信息,2014,32(18):511.
[5] 陳寧寧.腔鏡器械清洗消毒滅菌的相關護理管理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0):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