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菁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甘肅 蘭州 730030)
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心臟病,其發病率約占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的40%[1]。急性風濕性心臟炎是導致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有研究人員指出,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屬于心、身疾病,負性情緒是誘發該病的高危因素。該病患者在圍手術期存在負性情緒可嚴重影響其預后[2]。因此,對該病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護理十分必要。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以近年來在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接受心臟瓣膜置換術的96例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對這類患者進行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5月至2017年7月期間在蘭州大學第二醫院接受心臟瓣膜置換術的96例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將這9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48例)和對照組(48例)。觀察組患者中有男21例、女27例;其年齡在31~5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9.46±7.15)歲。對照組患者中有男19例、女29例;其年齡在30~5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9.28±6.83)歲。這96例患者的納入標準為:1)其病情符合風濕性心臟瓣膜病的診斷標準。2)其心功能的分級為Ⅱ~Ⅲ級。3)其知曉本次研究的詳情,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這96例患者的排除標準為:1)合并有嚴重的精神障礙。2)對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較差。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在兩組患者接受心臟瓣膜置換術期間,均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飲食指導及康復訓練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
1.2.1 進行術前心理護理 1)患者在進行手術前,可因擔心自身的病情、手術的危險性及手術效果而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護理人員可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其講解進行手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心臟瓣膜的制作原理及手術的效果等,以減輕其心理壓力,緩解其負性情緒。
1.2.2 加強術后基礎護理 1)在患者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告知其在拔除氣管導管6h后才可進食流質食物,然后從進食流質飲食逐漸過渡至進食半流質食物、普食,并指導其多進食蛋白質及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對于存在心力衰竭及水腫癥狀的患者,護理人員指導其進食含鹽量低的食物,多吃香蕉、果汁等含鉀量高的食物。2)護理人員囑患者不可私自調節心臟起搏器的參數,在翻身或去衛生間時要先固定好心臟起搏器,以免將其扯脫。3)使用生物瓣膜的患者在術后需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在飯后服用該藥,以免藥物刺激其胃黏膜,使其發生上腹疼痛。在患者用藥期間,護理人員耐心傾聽其主訴,密切觀察其有無出現綠視癥及黃視癥等不良反應,及時為其調整用藥的劑量。4)使用機械瓣膜的患者在術后需終身服用抗凝藥。多數患者會質疑長期服用抗凝藥的安全性。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長期、低劑量地服用抗凝藥的安全性較高,不會對其身體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以提高其對用藥的依從性。
1.2.3 進行術后早期功能鍛煉在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后,護理人員指導其進行早期功能鍛煉。在患者術后的24h~72h,護理人員指導其進行深呼吸和腹式呼吸,每隔2~3h進行1次。同時協助患者進行上肢的主動和被動訓練,按照手指-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的順序,使每一個關節做10遍屈、伸、內翻和外翻的動作,每天訓練2次。在患者手術3d后,護理人員指導其用手做模擬梳頭、爬墻等動作,以鍛煉其舉、握和拉的能力,每次做10~20遍,每天做2~3次。同時指導患者做模擬踩自行車的動作,以鍛煉其下肢的功能。在患者術后5d~7d,護理人員可協助其緩慢地下床站立、離床活動。患者若出現疼痛及胸悶等癥狀,應告知其立即終止活動。
1.2.4 進行出院指導在患者出院前,護理人員告知其保持充足的睡眠、平和的心態和有規律的生活方式對其病情的益處,指導其養成科學的生活和作息習慣。
治療結束后,觀察對比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存在負性情緒的情況。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抑郁的心理狀況進行評定[3]。患者SDS的評分為53~62分,表示其存在輕度抑郁;患者SDS的評分為63~72分,表示其存在中度抑郁;患者SDS的評分>72分,表示其存在重度抑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焦慮的心理狀況進行評定[4]。患者SAS的評分>50分,表示其存在焦慮的心理;患者SAS的評分為50~59分,表示其存在輕度焦慮;患者SAS的評分為60~69分,表示其存在中度焦慮;患者SAS的評分>70分,表示其存在重度焦慮。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SDS及SAS的評分相比,P>0.05。在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SDS及SAS的評分均低于接受護理前,而且觀察組患者SDS及SAS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DS及SAS評分的對比 ( 分,x±s )
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患者的病程較長,其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較為明顯。這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其病情,降低其生活質量。有研究表明[5],該病患者存在負性情緒可引發心率失常、心肌缺血等不良事件,損傷其心功能。而且,該病患者在接受心臟瓣膜置換術后需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或抗凝藥,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其心理的負擔。因此,對接受心臟瓣膜置換術的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DS及SAS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這說明,對接受心臟瓣膜置換術的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可有效改善其負性情緒。這一研究結果與吳先球等[6]的研究結果相一致。這是因為:1)術前向患者講解手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利于減輕其心理壓力,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2)術后指導患者進食低鹽的食物,告知其在飯后服用阿司匹林,有利于避免其發生水鈉潴留和上腹疼痛[7]。3)術后指導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有利于增強其對康復的信心,改善其預后[8]。
綜上所述,對接受心臟瓣膜置換術的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在改善其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方面的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林宏彩,符淑霞,陸崇嫻.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置換術的術后康復護理干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8):1210-1211.
[2] 張晉.風濕性心臟瓣膜病的護理[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5):182-183.
[3] 鄭萍萍.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置換術后圍生期的護理[J].現代實用醫學,2014, 26(8):1047-1049.
[4] 金秀,李屏.護理干預對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焦慮心理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 2015, 21(s1):179-180.
[5] 夏海娜.康復護理干預對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置換術患者術后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3):260-261.
[6] 吳先球,韋武利,王奇,等.負面情緒對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黑龍江醫學,2015,39(11):1222-1224.
[7] 馬玲波.重癥心臟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換術后的護理體會[J].中國衛生產業,2014,99(8):45-47.
[8] 王聰,姜小鷹.風濕性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體溫近日節律的變化[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2):1083-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