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華,桂明才,徐 丹
(達州市中心醫院住院部耳鼻喉科,四川 達州 635000)
聲帶息肉是一種聲帶淺層的良性病變。此病患者的主要癥狀為聲音嘶啞。臨床上對聲帶息肉患者主要是進行息肉切除術治療[1]。單純使用纖維喉鏡對聲帶息肉患者進行息肉切除術,很難完全清除其病變組織,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表明,聯用鼻內鏡、纖維喉鏡及支撐喉鏡對聲帶息肉患者進行息肉切除術,可提高手術視野的清晰度,能夠在不損傷其正常聲帶和黏膜的情況下有效地切除其病變組織[2]。為了進一步證實此療法的有效性,筆者對在達州市中心醫院擇期進行聲帶前聯合附近息肉切除術的40例聲帶息肉患者聯用鼻內鏡、纖維喉鏡及支撐喉鏡進行聲帶前聯合附近息肉切除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間在達州市中心醫院擇期進行聲帶前聯合附近息肉切除術的80例聲帶息肉患者。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患者的病情經相關的病理檢查后,均被確診患有聲帶前及附近息肉,需擇期對其進行息肉切除術。2)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嗓音嘶啞、雙側聲帶彌漫性息肉和水腫的癥狀。其排除標準是[4]:1)合并有嚴重喉部器質性病變的患者。2)存在嚴重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3)合并有精神疾病的患者。4)有手術禁忌證的患者。5)不能配合手術治療的患者。將這80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A組和B組。在A組的40例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23例;其平均年齡為(35.5±12.4)歲。在B組的40例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22例;其平均年齡為(36.3±13.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A組患者采用鼻內鏡聯合纖維喉鏡及支撐喉鏡進行聲帶前聯合附近息肉切除術,為B組患者采用傳統的纖維喉鏡聲帶前聯合附近息肉切除術。具體的方法是:1)在術前的12小時內,讓患者禁食禁飲。2)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為其開通靜脈通道,然后為其注射麻醉藥和肌松藥,并為其接通麻醉機。3)為患者取仰臥位。4)對A組患者進行手術的方法是:⑴用支撐喉鏡暴露患者的聲門,然后固定支撐喉鏡。⑵為患者置入鼻內鏡,并將其聲像系統調節至圖像清晰。⑶手術操作者手持纖維喉鏡,并調節喉鏡的光纖角度。在確定患者的病變部位后,剪開其病變部位的黏膜,將其鼻息肉組織切除,然后將其聲帶創面修整至平滑。對B組患者進行手術的方法是:為患者置入纖維喉鏡,手術操作者在直視下切除其息肉組織,然后將其聲帶創面修整平滑。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前后其嗓音學檢測指標、治療效果及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1)嗓音學檢測指標包括:振幅微擾、標準化噪聲能量、基頻微擾等。2)按照聲帶息肉的療效判斷標準[3],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有效和無效兩個等級。經過治療,患者的病變組織被完全清除,其發音顯著好轉,即可判定其治療效果為有效。經過治療,患者的病變組織有殘留,其發音沒有明顯好轉,即可判定其治療效果為無效。有效率=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17.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振幅微擾、標準化噪聲能量、基頻微擾等嗓音學指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兩組患者的振幅微擾、標準化噪聲能量、基頻微擾均得到改善,但A組患者的振幅微擾、標準化噪聲能量、基頻微擾改善的程度均明顯大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進行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嗓音學檢測指標的比較(dB,±s )

表1 進行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嗓音學檢測指標的比較(dB,±s )
組別 例數(例) 振幅微擾 標準化噪聲能量 基頻微擾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 組 40 4.03±0.12 1.69±0.24 -7.22±1.39 -13.11±1.05 0.51±0.37 0.24±0.09 B 組 40 4.08±0.28 3.12±0.47 -7.37±1.50 -9.74±1.36 0.53±0.35 0.38±0.10 t值 0.248 0.426 0.379 0.751 0.189 0.243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經過治療,A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為92.5%(37/40),B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為67.5%(27/40)。與B組患者相比,A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更高(χ2=3.275,P<0.05)。A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0.0%(4/40),B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45.0%(18/40)。與B組患者相比,A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χ2=5.661,P<0.05)。
聲帶息肉是一種常見的聲帶增生性疾病。此病是由聲帶使用過度、吸煙、炎癥刺激等所致。聲帶息肉多為良性,在發病的早期對患者的健康無嚴重的危害,但會降低其生活質量。隨著息肉的逐漸增大,息肉會堵塞患者的聲門,在病情嚴重時可導致其呼吸困難。有研究表明,與單純使用纖維喉鏡相比,聯用鼻內鏡、纖維喉鏡及支撐喉鏡對聲帶息肉患者進行聲帶前聯合附近息肉切除術的效果更好,可顯著縮短其進行手術的用時,減少其術中的出血量,降低其喉痙攣、聲帶腫脹等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經過治療,與B組患者相比,A組患者振幅微擾、標準化噪聲能量和基頻微擾改善的程度均更大,其治療的有效率更高,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此研究結果與高珊等[4]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聯用鼻內鏡、纖維喉鏡及支撐喉鏡對聲帶息肉患者進行聲帶前聯合附近息肉切除術的效果顯著,可明顯改善其發音的狀況,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王志波.支撐喉鏡聯合鼻內鏡下聲帶息肉切除術療效觀察[J].醫藥前沿, 2016, 6(7):147-148.
[2]劉亞軍.支撐喉鏡聯合鼻內鏡或纖維喉鏡手術治療聲帶前聯合附近息肉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 2015(15):131-132.
[3]王洪嬌.支撐喉鏡聯合鼻內鏡與纖維喉鏡下切除聲帶息肉臨床對比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 2015(32):52-53.
[4]高姍.支撐喉鏡聯合鼻內鏡治療聲帶息肉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醫藥前沿, 2016, 6(8):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