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軍

如果說我們是花,你們就是雨滴,滋潤了我們;如果說我們是小草,你們就是大地,養育了我們;如果說我們是小樹,你們就是那陽光,照耀了我們。在你們的呵護下,我們走過了風風雨雨。沒有你們,就沒有我們燦爛的今天。感謝生養我們的母親,感謝培育我們的企業。
屈指算來,我來風水溝煤礦工作已近30年了,難忘在地層深處奮斗的近萬個個日日夜夜。如今憶及,依然歷歷在目,恍如昨天,令我生出許多感慨。
當時,由于受地質條件限制,風水溝煤礦一直沿用炮掘工藝、木棚支護、小炭車運輸,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我們在那炮聲隆隆、硝煙彌漫的“戰場”上,周而復始地打眼、放炮、裝煤,雖然艱辛,但苦中有樂,累也無悔!
在改革的大潮中,風水溝煤礦與時俱進、銳意改革、不斷進取,積極實施科技興礦、人才強企戰略,精心組織生產,狠抓煤炭銷售,不斷推進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大搞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努力打造本質安全型礦井,企業安全、 生產、 經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態勢,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突破。
更令人高興的是,1993年7月,礦上為徹底消滅炮掘,提高掘進工作效率,引進了S100型掘進機。這個龐然大物被安裝到三層煤巷中,更是不負眾望,一個月就掘進了350米,日進尺達到20米。綜掘機投入使用后,大大改善了作業環境,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這也是風水溝煤礦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幾代掘進工夢寐以求的愿望得以實現。
更讓人欣慰的是,風水溝煤礦在深入推進“兩型三化”礦井建設中,為了加強頂板管理,大力開展支護改革,根據礦井實際提出了“依靠科技、主動支護、系統保障、成本領先”的支護改革理念,變以往鐵棚支護為錨網支護,在三煤和五煤兩個準備工作面強力推行大斷面錨網、錨索復合支護。針對軟巖支護困難的實際,風水溝煤礦大膽引進了“強韌封層、造隙卸壓、穩壓膠結、構建支護圈體”的錨注技術,達到了“封、讓、固、抗”的有機統一。同時,在三煤西工作面采取了全斷面錨網加鋼筋梯(鋼絲繩)支護方式,取消了36U支架棚。支護技術的創新,不僅使巷道支護質量大大提升,也使支護材料和維修費用大大降低,產能和效益大幅度提升,實現了深部巷道的安全優質高效掘進。
生產上去了,安全上臺階了,企業效益增加了,員工的收入自然也有所提高,月平均工資基本都在5000元以上。工作環境和安全條件改善了,員工們干起活來覺得安全、踏實多了,家屬們也放心了,我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舒心、安穩了。
看到風水溝煤礦一天天的發展變化,我感到無比喜悅和激動。風水溝煤礦,就像母親一樣給予了我們全新的自己,渲染了我們生命的色彩。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讓我們用感恩的心對待我們的工作,承擔工作的責任,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回報企業——我們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