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平,馬澤軍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醫院,重慶 409100)
老年性便秘是由于老年人的臟器功能發生生理性衰退、直腸肌和腹肌發生萎縮、腸蠕動能力下降所導致的以排便次數少、排便困難為特征的一類便秘。該病嚴重地危害著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尋找一種治療老年性便秘的有效方法十分重要。在本次研究中,筆者通過對近年來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醫院收治的64例老年性便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探討用針刺療法聯合推拿療法治療該病的臨床效果。
選取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醫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間診治的64例老年性便秘患者為研究對象。將這64例患者按其就診順序的單雙號分為治療組(n=35)和對照組(n=29)。在對照組的35例患者中,有男19例、女16例;其中,年齡最小的為60歲,年齡最大的為83歲,平均年齡為68.5歲;其病程最短的為6個月,病程最長的為9年,平均病程為3.5年。在治療組的29例患者中,有男16例、女13例;其中,年齡最小的為61歲,年齡最大的為82歲,平均年齡為67.8歲;其病程最短的為5個月,病程最長的為8年,平均病程為3.7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1.2.1 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用果導片聯合麻仁潤腸丸對其進行治療。其中,果導片的用法為:口服,2片/次,3次/d。麻仁潤腸丸的用法為:口服,1丸/次,2次/d。以治療1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1.2.2 治療組患者的治療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用針刺療法聯合推拿療法對其進行治療。進行針刺治療的方法為:1)取穴。主穴:取其天樞俞穴、關元穴、足三里穴、脾俞穴、大腸俞穴、太溪穴及三陰交穴為主穴。配穴:為存在口干、口苦癥狀的患者取太沖穴、陽陵泉穴與膽俞穴為配穴,為存在腰痛癥狀的患者取委中穴為配穴,為存在口渴癥狀的患者取魚際穴與曲澤穴為配穴,為存在腹脹癥狀的患者取大橫穴為配穴。2)進行針刺治療。對患者的上述穴位進行常規消毒。選用長約35~50 mm、粗約0.21~0.36 mm 的毫針對患者的上述穴位進行直刺,采用平補平瀉的手法,在得氣后留針約25 min。在留針期間,為患者進行間隔行針,5 min/次。每日上午治療1次。進行推拿治療的方法為:1)取穴。主穴:取大腸俞穴、三陰交穴、大巨穴、中脘穴、三焦俞穴、足三里穴及天樞穴為主穴。2)推拿手法:使用摩法、點法、撥法與揉法為患者進行推拿。3)進行推拿治療。在進行推拿治療前,輔助患者取俯臥位,操作者站立在其旁邊,沿著其兩側的膀胱經,用手掌自上而下推其背腰部,連續推10余次,然后對其腰背部的骶脊肌進行撥揉,連續拔揉數次,最后點按其大腸俞穴、三焦俞穴、腎俞穴及脾俞穴。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協助患者取仰臥位,操作者站立在其旁邊,以其肚臍為中心,以雙手掌用摩法對其進行推拿,連續推拿1 min,然后按逆時針方向在其腹部揉圈100次,揉圈的力度為由輕至重-由重到輕,最后點按其三陰交穴、歸來穴、氣海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大巨穴及天樞穴。每日推拿1次,以1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在兩組患者接受治療期間,觀察對比其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在兩組患者治療結束后,對其進行3個月的隨訪,比較其治療的效果。
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相關規定對兩組患者進行療效判定。經治療,患者每2日排便1次,且排便通暢、便質轉潤,其病情在短期內未復發,則視為病情緩解。經治療,患者每3日排便1次,其排便欠通暢,但其便質轉潤,則視為病情好轉。經治療,患者的排便情況未得到改善,則視為治療無效。
用SPSS21.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4.29%,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8.97%,二者相比,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
在接受治療期間,治療組的35例患者均未出現不良反應。在對照組的29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現腹中隱痛,有4例患者出現腹瀉。這6例患者的不良反應均在停藥后消失。與治療組患者相比,對照組患者中發生不良反應患者的例數較多,P<0.05。
便秘是指患者的大腸傳導失常、導致其排便周期延長及大便秘結,或其排便周期不長、但其糞質干結、難以排出,或其糞便不硬、有便意、但排便不暢。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是慢性便秘的高發人群。便秘可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甚至可導致其發生早老性癡呆及結腸癌等病癥。患有腦血管疾病及心肌梗死的老年患者發生便秘可大大地增加其死亡的風險。因此,對老年性便秘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十分重要。
過去,臨床上常用大黃、雙醋苯啶、酚酞及番瀉葉等刺激性瀉藥對老年性便秘患者進行治療。但長時間服用這類藥物可對老年人的腸壁神經造成損害,導致其發生結腸黑變?,F代中醫理論認為,老年性便秘的病因在“虛”。具體而言,氣虛可導致大腸傳送無力,陰血虛可導致津枯,進而難以潤養大腸;脾虛可導致水津運化失調,進而導致傳導困難、引發便秘。近年來,臨床上用針刺療法聯合推拿療法對老年性便秘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用該療法治療老年性便秘具有以下的優勢:1)使用該療法對患者的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及脾俞穴等穴位進行針刺及推拿,具有鼓舞中氣、培養生化之源、使中焦健旺、血氣生成的功效,從而達到潤養大腸的目的。2)太溪穴是少陰經的重要原穴和俞穴,是足少陰經氣血的流注處。使用該療法對患者的太溪穴進行針刺和推拿,有利于腎納氣,從而達到增液養水、滋補元陰及增液行舟的目的。3)使用該療法對患者的關元培穴進行針刺和推拿可補充其下焦的元氣,通過溫下焦、理氣滯,達到通便的目的。另外,刺激大腸俞穴具有通降腸腑的功效,刺激天樞穴具有斡旋上下、升降氣機的功效,有利于幫助大腸進行傳導。對上述穴位進行針刺和推拿可實現諸虛漸復、滋陰生津及調補氣血的功效,進而達到通便的目的。
綜上所述,用針刺療法聯合推拿療法治療老年性便秘的效果顯著、安全性高。
參考文獻
[1]曾琳嵐,吳巧鳳.老年性便秘針灸治療進展[J].四川中醫,2014(3):176-179.
[2]魏玉龍,高希言.足三里穴“燒山火”配合腹部推拿治療老年性便秘90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6,12(5):37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