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紅艷
(重慶市忠縣人民醫院,重慶 404300)
隨著空氣污染情況的加重,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逐漸上升[1]。呼吸衰竭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臨床上通常對該病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治療來改善其臨床癥狀。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對進行機械通氣的呼吸衰竭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服務能提高其治療的效果[2]。為探討對進行機械通氣的呼吸衰竭患者實施系統呼吸護理的效果,重慶市忠縣人民醫院對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間收治的部分呼吸衰竭患者在進行機械通氣的同時實施系統呼吸護理,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將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間重慶市忠縣人民醫院收治的68例呼吸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34)和觀察組(n=34)。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3例;其年齡為25~6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16±4.27)歲;其中文化程度為大專以上的患者有15例,為高中的患者有9例,為初中的患者有10例。觀察組患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其年齡為24~6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41±5.32)歲;其中文化程度為大專以上的患者有12例,為高中的患者有11例,為初中的患者有1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機械通氣治療。同時,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具體的方法是:在患者入院后,為其介紹病區的環境及醫院的規章制度。密切地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及生命體征。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系統呼吸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環境。呼吸衰竭患者通常存在睡眠不足的情況。護理人員在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應保持動作輕柔,不對患者造成刺激,并保持環境安靜。將病房內的溫度和濕度調節到合適的范圍內。在病房內安置遮光簾,保持室內光線柔和。讓患者在睡前用溫熱的水泡腳、飲用熱牛奶。告知患者在睡前盡量不進食、聊天、看書等,以免引起精神興奮,無法快速進入睡眠狀態。可在患者睡前為其播放具有放松、安眠作用的音樂。2)指導患者進行放松訓練。讓患者取仰臥位,在吸氣時握緊雙手,在呼氣時放松雙手,感受身體逐漸放松的狀態。每天進行1~2次的放松訓練,每次訓練持續的時間為10分鐘。3)對患者進行呼吸道護理。進行機械通氣的患者容易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進而加重其呼吸衰竭的病情。護理人員應定期為患者更換呼吸機面罩或氣管導管,定期對呼吸機進行消毒。護理人員嚴格按照無菌操作原則進行各項護理操作。定時為患者拍背,輔助其咳痰或為其吸痰。4)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對無法正常進食的患者進行鼻飼或腸外營養支持。對可正常進食的患者,讓其攝入足夠的新鮮蔬菜及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嚴格控制其進食量,防止其血脂或血糖水平發生波動,影響其康復。
護理前后分別使用肺功能儀測定兩組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氣容積。護理前后分別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價兩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日常生活能力越強[3]。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前,對照組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為(40.21±5.50)%,觀察組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為(41.06±4.47)%。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對照組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為(57.64±5.29)%,觀察組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氣容積為(83.34±4.90)。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大于對照組患者(P<0.05)。
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的ADL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ADL評分(分,±s )

表1 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ADL評分(分,±s )
注:*表示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n=34) 76.47±4.26 83.74±4.08觀察組(n=34) 78.95±3.29 92.56±5.08*t值 0.98 3.53 P值 >0.05 <0.05
呼吸衰竭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嚴重呼吸系統疾病[4]。呼吸衰竭患者通常需要進行機械通氣治療[5]。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對進行機械通氣的呼吸衰竭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能提高其治療的效果。本次研究中,護理人員對進行機械通氣的呼吸衰竭患者實施的系統呼吸護理,包括為其提供良好的睡眠環境、指導其進行放松訓練、對其進行呼吸道護理及飲食指導。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睡眠環境能使其身心均得到充分的休息,改善其精神狀態。指導患者進行放松訓練可改善其呼吸狀態,提高其治療的效果。對患者進行呼吸道護理可有效地預防其發生呼吸道感染等并發癥。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能保證其攝入日常所需的能量,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總之,對進行機械通氣的呼吸衰竭患者實施系統呼吸護理可改善其肺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參考文獻
[1]馬蓉,彭澤民.有創與無創序貫機械通氣治療COPD致嚴重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17,33(4):511-513.
[2]馬秀艷.呼吸衰竭機械通氣后給予系統呼吸護理的療效觀察[J].醫藥與保健,2017,25(2):180-181.
[3]張正芳.對行機械通氣治療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專職護理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2):157-158.
[4]袁彬凡,何若云,金愛玲,等.無創機械通氣治療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觀察[J].黑龍江醫藥,2017,30(2):390-392.
[5]蘇麗群.全面護理對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療效觀察[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2):693-694.
[6]楊玉秀,吳冬潔.綜合性護理在老年呼吸衰竭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10-11.